截至2021年6月底,我市常住老年人達170.26萬人。“銀發浪潮”來襲,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善養,已成為每個家庭都要面對的問題。
很多老人需要專業的照護,但並不願意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去養老院,居家養老因此成為大部分老人的首選。為更好地服務老人,我市推出“15分鐘養老服務圈”創新服務模式,老人不用離開熟悉的居住地,既化解了居家養老的不足和不便,也大大減輕了子女的陪護壓力。
在家門口養老
“兒子早上6點就來看過我了,每天來兩三趟看我們。”84歲的許桂蘭,現在和老伴都住在東柳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小柏長者照護之家),60多歲的兒子就住在隔壁一幢樓,她透過家裏的窗戶向外看,就能看到兒子家。
一年前,許桂蘭還沒有住進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而是一人在家住,一次因低血糖昏迷不醒,過了大半天才被人發現,家人就再也不放心許桂蘭一人在家了。於是,她和老伴一樣,“全托”住進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我現在生活得很好,有專業的護理人員照料起居,三餐更規律,比在家時還胖了。”許桂蘭説。
東柳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位於鄞州區民安路中興社區內,中興社區60歲以上的常住老人有1000多名,且周邊還有多個老小區,養老需求大。為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東柳街道于2018年引入專業的養老服務機構“小柏家護”,專門為老人提供“全托”“日托”服務。
記者在該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看到,裏面有中醫理療室、康復訓練大廳、活動大廳、餐廳、適老化的衛生間和助浴間、親子閱讀室、圖書館、乒乓球室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
像許桂蘭這樣的老人不在少數,他們身體尚可,不想離開熟悉的社區和人際圈,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引入專業的養老機構,就近解決了他們的養老難題。
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擴大養老工作覆蓋面,建立健全老年助餐配餐服務體系,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養老需求,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讓他們既實現了在家門口養老,又能為忙於工作、同樣年邁的子女解除後顧之憂。
針對不同老年人的興趣愛好和需求,東柳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還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我年紀大了,兒女工作很忙,聚少離多,但是在這裡,有人和我一起唱歌、打牌、做手工,每天的生活都很豐富。”90歲的馬鳳丹開心地説。
高山海島也能“享老”
因養老服務模式改變晚年生活的,不只是城市社區裏的老人,在海拔350米的寧海縣黃壇鄉榧坑村,老人也能在家門口的養老中心“享老”。
“很多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村裏剩下很多老人,現在家門口也有了養老院,我們的晚年生活更舒適了。”75歲的胡散雲住在榧坑村,最近,他每天都會約上鄰居去家門口的養老服務中心活動。胡散雲説,村裏有150多名七八十歲的獨居老人,現在,他們吃飯、康復的問題,在家門口就能解決了。
寧海強蛟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已于去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大大解決了附近農村居家養老的吃飯問題。
“歲數大了,買菜做飯成了麻煩事,現在吃飯不用發愁,飯點到養老中心就行。”80歲的金崔丹對食堂的飯菜很滿意。
據了解,該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聘請第三方專業團隊進行後期運營,為強蛟4000余名老人提供服務,中心內還有心理諮詢室、活動室、書畫室、康復中心、助浴室、食堂等,為“匹配”當地茁壯發展的廣場舞老年群體,還特設了整面玻璃墻的舞蹈房。
目前,我市根據農村地域分佈和經濟條件、老人實際需求和老人數量等實際情況,因村制宜,統籌建設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老年護理日間照料中心,發展形成“日間照料、集中供養”、家院互融、綜合養老等多形式多層次的農村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構建起便捷高效、多樣可選、基本覆蓋的“20分鐘農村養老服務圈”。目前,我市建有鄉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71個、居家養老服務站2822個,在全省率先實現居家養老設施全覆蓋。 寧波晚報記者 林微微 通訊員 潘迪 林奕青
-延伸閱讀
按照“床位跟著老人走、服務圍著老人轉”的要求,2018年起,我市在居家老年人比較集中的社區建設了63家嵌入式老年護理照料中心,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日夜托養、康復護理等專業服務。
今年起,我市還將利用3年時間在中心城區老年人高密度地段建設30個2000平方米以上、20張以上全托床位的5A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打造康養等八大應用場景,具備16項基礎服務功能,幫助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區環境中享受康養服務。
來源: 寧波晚報 | 撰稿:林微微 通訊員 潘迪 林奕青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