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臺首套”密集發佈 高端裝備彰顯科技實力
首臺(套)國産光腔鎖頻儀、首個吉瓦時級新型儲能安全監測平臺、世界首套T/K/Y管節點智慧焊接裝備……近期,我國自主研發的多個首臺、首套裝備紛紛亮相。業內專家表示,在高端裝備領域,首臺、首套産品的成功研發標誌著技術突破與産業創新。當前,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正在成為高品質發展、強國建設的核心驅動力。
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三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上,我國自主研發的首個吉瓦時級新型儲能安全監測平臺正式亮相,標誌著我國新型儲能産業數字化水準取得實質性突破。
創新突破的高端裝備不僅有監測安全的“智慧眼”,還有被喻為“鋼鐵裁縫”的“智慧手”。由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徐連勇教授團隊和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世界首套T/K/Y管節點智慧焊接裝備即將交付工程應用,標誌著海上油氣平臺搭建進入“裝配式”智慧時代。
我國高端裝備行業還在大力拓展海外市場。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匈牙利寶思德化學公司相關項目首臺(套)遮罩泵已于日前順利完工,標誌著我國首次成功研製出口歐洲的高端遮罩泵。
為佈局建設未來産業,我國高端裝備正在加強相關技術儲備。日前,在長沙全球量子研發中心啟動儀式上,首臺(套)國産光腔鎖頻儀亮相。作為量子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基礎工具,此次發佈的光腔鎖頻儀能夠滿足科研、醫療、通信等領域對高精度鐳射的需求,標誌著我國在精密鐳射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助推量子科技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
專家表示,首臺、首套重大技術裝備對技術創新、産業升級和經濟發展具有多重戰略意義。
“製造業是科技創新的主要應用場,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解決産業鏈供應鏈薄弱環節是科技創新部署的主要方向。”北京交通大學中國高端製造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朱明皓説,科技創新的關鍵是加快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和佈局建設未來産業,目的是為了提高價值鏈水準,實現産業高品質發展。
業內專家認為,我國自主研發的多個首臺、首套裝備密集亮相,表明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正在成為高品質發展、強國建設的核心驅動力。一方面,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增強,鏈主企業牽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參與,圍繞“卡脖子”“短板”問題協同開展科技攻關,在重點裝備、核心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等領域實現了突破。另一方面,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的創新聯結日益緊密,共同推動了創新勢能轉化為産業動能,提高了國家創新體系效能。
當前,我國關於首臺(套)裝備技術創新已形成多層次、多維度的支援機制,包括定期發佈《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明確支援領域和産品範圍,並與財政、金融等政策協同,支援産學研用聯合創新等。
朱明皓等業內專家建議,圍繞“讓創新鏈和産業鏈無縫對接”,應聚焦製造業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深入推動新型技術改造試點城市建設,激活新型技術改造的創新活動屬性,打造一批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策源地;發揮民營企業的作用,鼓勵民營企業參與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和重大工程建設;深化高校和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調整高校考核機制,加大為企業科技創新服務的考核比重,鼓勵企業和高校聯合開展學科建設、課程建設,圍繞企業需求培養新型人才。(記者 吳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