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加力逆週期調節 貨幣政策“工具箱”儲備足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加力逆週期調節 貨幣政策“工具箱”儲備足

2025-04-16 11:06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日前公佈的一季度金融數據釋放積極信號,市場對包括貨幣政策在內的宏觀政策的下一步操作也十分關注。3月以來,央行多次公開提到“擇機降準降息”,作為總量政策工具,“降準降息”預期正在升溫。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方面,央行日前發聲,在必要時向中央匯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貸款支援,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作。在此之前,央行已明確將研究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重點支援促進消費等領域。

對衝外部壓力,宏觀政策加力實施成為業內人士的共識。多位受訪人士預計,我國貨幣政策還有充足空間,將根據形勢需要和外部影響動態調整,加強逆週期調節,但降準降息等操作的落地時點的選擇仍需平衡內外部多重因素。

中國人民銀行4月13日發佈了一季度金融數據,超預期的新增信貸、社融規模顯示出企業、居民等資金需求端出現更多積極變化,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央行近年連續多次降準降息的累積效應持續顯現。

不過,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給後續央行貨幣政策決策帶來更多挑戰。有業內權威專家對記者表示,當前貨幣與通脹、增長、就業之間的關係比以往更加複雜,關稅爭端導致的金融市場劇烈波動與國際局勢、各國經濟政策調整複雜互動,給各國貨幣政策的制定也帶來更大挑戰。

去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推動貨幣政策框架轉型,優化貨幣政策中間目標,進一步健全市場化的利率調控機制,明示政策利率,強化利率政策執行。這些都有助於進一步增強貨幣政策調控的有效性,適應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的調控需要,未來各項貨幣政策舉措還會繼續有效落地。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面對內外部形勢新變化,央行將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實際上,3月至今,央行已經在不同場合至少四次公開明確提及“擇機降準降息”。

廣開首席産業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員王運金指出,在外需走弱的情況下,當前亟須通過強化宏觀政策調控來發揮內需的關鍵支撐作用,同時維護金融市場穩定運作,這對經濟平穩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今年一季度短期利率波動較去年同期更大,市場流動性並不寬裕,存在降準需求。

“面對內外部形勢新變化,央行將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以確定性應對各種不確定性,維持流動性穩定充裕,避免各金融子市場因流動性喪失導致風險事件發生。”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對記者表示。

不過,分析人士也認為,在降準降息的具體實施時點上,還需要平衡匯率、長債利率、銀行息差等多重因素,兼顧內外平衡。

王一峰認為,進入4月中旬以後,影響市場流動性的因素增多,降準時點更宜安排在市場流動性收縮、資金利率存在向上壓力或者資本市場震蕩時期,通過降準來釋放積極信號。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任濤表示,銀行息差空間變化、市場流動性鬆緊程度、外需及匯率波動等因素均會影響降準降息出臺的具體時間。此外,降準降息的時機還會受國內經濟基本面的表現、資本市場表現以及市場情緒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

除總量工具外,市場對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也有一定期待。4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聲,堅定支援中央匯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場指數基金,並在必要時向中央匯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貸款支援,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作。

“對支援資本市場而言,在前期推出的穩定資本市場兩項工具的基礎上,不排除進一步加碼的可能。”王一峰指出。

在任濤看來,央行可以使用的貨幣政策工具很豐富,既包括向中央匯金公司等戰略性力量提供充足的再貸款支援,也可以通過進一步完善已創設的兩項資本市場工具來向三類機構和增持回購主體提供充足的彈藥支援,亦可以將資本市場中更多的機構投資者納入再貸款支援範疇。

除支援資本市場外,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此前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研究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重點支援科技創新領域的投融資、促進消費和穩定外貿。

市場對加大消費重點領域低成本資金支援的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期待較高。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在國內首創推出“再貸款+超長期國債+煥新貸”模式,指導中國人民銀行肇慶市分行會同地方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結合超長期國債資金支援消費品以舊換新涉及的生産端、銷售端、消費端和回收端各有關主體的融資需求,創新推出“煥新貸”專屬融資産品。“預計結構性工具箱還將根據內外形勢變化不斷豐富,存量結構性工具亦會進行相應優化,充分滿足市場需求和政策調控需要。”任濤稱。(記者 向家瑩)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