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1x
--:-- / --:--

 


2025年4月15—21日是第31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主題是“CACA指南,我知你知——全程管理,全息發力”。

國家癌症中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肺癌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第一位的惡性腫瘤,2022年肺癌發病人數約106.06萬人,因肺癌死亡的人數約73.33萬人,數據遠遠高於其他癌種,肺癌成為我國人民生命健康的最大威脅。

現代醫學在惡性腫瘤治療過程中,手術切除病灶,通過放化療控治腫瘤生長,這些治療手段可有效控制病情,但對人體器官、組織的損傷和毒副作用也很大。中醫藥在預防腫瘤發生,減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幫助患者術後康復,減少復發率,改善晚期患者症狀,提高生存品質等方面,都有著很好的作用,所以中醫對肺癌的治療可貫穿于腫瘤發生發展的各階段。並且中藥多為天然藥物,很多是藥食同源的物質,副作用小,可用於預防和早期治療,中醫藥防治腫瘤具有很大優勢。

腫瘤干預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中西醫是相通的。中醫藥治療的關鍵是“扶正培本”,治病的核心思想是整體觀和辨證論治,不受分子水準變異和耐藥的困擾,通過改善腫瘤的“土壤”環境,有效預防、治療腫瘤,通過對人體的整體綜合調節,達到機體內環境的動態平衡,腫瘤的中醫治療是一個全身綜合治療的過程。

 

肺結節需要服用中藥治療嗎?

什麼樣的肺結節需要果斷切除?

中醫藥如何減輕化療的毒副反應?

哪些肺癌的高危人群需要多加注意?

欲知答案,

敬請關注中國網《中國名醫》直播節目。                                                                                                                             

2025年4月21日(週一)15:00-16:00,中國網《中國名醫》直播節目將邀請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科主任,首都名中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侯煒作客直播間,和網友朋友們交流互動,回答關於肺癌中西醫融合治療的相關問題。歡迎大家屆時觀看!


名醫簡介


侯煒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科主任,首都名中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傳統醫學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國家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監測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常務委員,北京醫學會腫瘤放射治療分會委員等。

榮譽成果:擔任國家臨床(中醫腫瘤)重點專科負責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腫瘤重點專科負責人,北京市遠端會診中心(中醫腫瘤)負責人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承擔和參加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級課題等項目十余項,發表學術論文150多篇。

提出“養陰清肺活血法治療放射性肺損傷”、“清熱解毒法治療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等惡性腫瘤放射性損傷的中醫辨治體系。創立“中藥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體系”證實中醫藥能夠有效地提高肺癌患者生活品質,改善患者臨床症狀,降低復發轉移率。研究中醫藥非小細胞肺癌維持治療方案對於維持治療階段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驗證了中醫藥治療手段療效不遜於現代醫學的維持治療。

組織專家編寫《肺癌(非小細胞型)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中成藥治療癌因性疲乏臨床應用指南》。榮獲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項,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兩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項。榮獲北京市首都名中醫、第二屆首都群眾喜愛的青年名中醫、中國中醫科學院青年名中醫等稱號。

擅長領域:各種惡性腫瘤,尤其擅長肺癌、乳腺癌、腸癌、頭頸部癌,以及惡性腫瘤骨轉移、腦轉移等。

 

名醫訪談

對話院長

學術講壇

平臺介紹

《中國名醫》是中國網和京醫會聯合打造的專注于醫藥行業的中央級媒體平臺,主要包括名醫訪談、對話院長、學術講壇等欄目。

《中國名醫》的宗旨是開展學術交流、提高診療水準、宣傳醫德風尚、促進醫患和諧。邀請專家教授、名醫大咖、學科帶頭人等出鏡訪談、開講授課,研判醫藥行業的發展趨勢,傳播學術前沿的理論觀點,向社會大眾和基層醫生提供權威先進的診療技術和專業實用的醫學知識。

《中國名醫》的使命是踐行黨中央提出的“健康中國”戰略,宣揚醫護人員“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為推進我國醫藥衛生事業高品質發展、實現新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貢獻。

團隊成員

總顧問:王捍峰
出品人:戴 凡
總監製:馬海偉
主編:侯 怡
外聯主任:張國萍 劉佳
製作機構:鼎醫傳媒
電話/微信:13911908516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