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呂蘊謀
特朗普政府在重返白宮後,迅速向世界各國發起關稅戰。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佈對貿易夥伴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其中,對中國的關稅則累計高達145%。但所謂“對等關稅”不僅在稅率計算方式上存在致命缺陷,還違背經濟規律、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等國際通行的經貿規則,可謂毫無“對等”可言。本質是特朗普政府在“美國優先”導向下的極端保守、短視政策,是對世界經濟秩序的蔑視和對其他經貿夥伴的欺壓、霸淩。
對歐洲而言,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影響極大。一方面,當前歐洲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2025年,歐元區本地生産總值(GDP)預計僅增長0.9%。而美國不合理的關稅政策將讓歐洲經濟雪上加霜。摩根大通表示,歐盟是受美國“對等關稅”影響最大的市場之一。歐洲央行預測,美對歐徵收25%關稅將導致歐元區當年GDP下降0.3%,若歐對美進行關稅反制將讓歐元區GDP下降0.5%。全球貿易環境惡化為歐洲經濟帶來的壓力還需另計。此外,德國候任總理默茨還警告稱,美國貿易政策增加了金融危機爆發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受到嚴重衝擊,歐洲對外政策佈局面臨重新調整。烏克蘭危機爆發後,美國與歐洲的安全協調成為雙邊關係的主軸,歐洲也事實上對美國加深了安全、金融、能源、貿易的全方位依賴。但特朗普政府上臺後,美歐“蜜月期”迅速終結。特朗普政府在俄烏、北約、全球治理等問題上“另搞一套”,毫不顧忌歐洲的利益與看法,導致大部分歐洲人質疑“美國是否還是歐洲盟友”。本輪關稅戰中,美國對歐洲也毫不手軟。據外媒透露,歐盟貿易與外交官員多次想與美國溝通關稅問題,但均遭冷遇。
由於中歐同為美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同受特朗普政府關稅“亂拳”的衝擊,雙方迅速就反對保護主義、維護多邊主義和世界經貿秩序形成共識。近期,中國迎來了多位歐洲高層官員來訪。3月,歐盟貿易委員謝夫喬維奇和法國外長巴羅訪華,釋放出加強戰略自主、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支援加強國際合作的強烈信號。4月,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不顧美國的威逼利誘,順利實現其任內第三次訪華。中西雙方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西班牙王國關於加強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行動計劃(2025—2028年)》,就加強雙邊合作、維護多邊主義達成一致。連此前對華態度較強硬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近期也釋放出與中國加強合作的意願,表示歐盟將進一步“轉向亞洲”。中歐間越來越頻密的來往足以證明,美國霸權主義和霸淩行徑不得人心,只會讓自己的道路越走越窄,圈子越來越小。
誠然,中歐關係仍面臨一些挑戰,但只要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礎上加強對話和協商,問題就一定能解決。在前期充分接觸的基礎上,4月10日,歐盟委員會宣佈與中國就電動汽車爭端達成重要共識,雙方將啟動以“最低進口價格”機制替代高額關稅的談判。這表明,中歐持續近半年的經貿紛爭有望得到緩和與解決。中歐以對話代替對抗、以雙邊談判代替單邊措施的做法,為世界各國作出了表率。
更重要的是,中歐關係還具有世界意義。中國和歐盟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雙方經濟總量超過世界的三分之一,貿易體量超過全球的四分之一。可以説,只要中歐都堅定支援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那麼世界經貿秩序的穩定性和確定性就有了保障。
當前,中國和歐洲都釋放出通過加強合作維護國際秩序和世界經濟穩定的強烈意願。有理由期待,中歐將成為反對霸道、霸淩,維護世界經貿秩序的“同行者”。(作者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安全項目負責人)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