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虛擬運營商細分市場淘金難 多數企業無實質進展

  • 發佈時間:2014-11-21 10:31:56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湯婧

  剛剛過去的幾個月裏,虛擬運營商粉墨登場。他們中既有耳熟能詳的渠道派,也有蒸蒸日上的電商派,還有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保險、銀行血統。如今伴隨著第四批牌照的發放,服裝、影院等略顯時尚的娛樂派也蜂擁而入。

  只不過相比參與者規模的不斷增長,其業務在近一年的市場試水後卻並未贏得用戶親睞。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之前25家虛擬運營商累計發展用戶不超過50萬戶,不到基礎運營商平均月增用戶的十分之一,且各家發展良莠不齊,絕大部分用戶被初期如巴士線上、蘇寧、國美、迪信通、蝸牛移動、阿裏、京東等企業所瓜分,其餘十多家仍原地踏步。

  究其原因,業界歸於轉售業務非單一賣號卡話費,基於自有主營業務結合的細分市場下運營模式仍不夠成熟,甚至不清晰;其次,更多企業把申請牌照當做一個市場佔位行為,缺乏構建生態鏈意識。

  一年33家虛擬運營商

  截至目前,國內近一年間裏共有33家企業成為虛擬運營商。他們分別是:

  第一批11家的分享通信、中麥通信、話機世界、迪信通、樂語通訊、京東通信、阿裏通信、華翔聯信、北緯通信、連連科技、天音移動;第二批8家的愛施德、中期集團、長江時代、遠特通信、蘇寧互聯、國美極信、三五互聯、蝸牛移動;第三批6家的朗瑪資訊、中興視通、用友、中郵世紀、世紀互聯、銀盛電子;第四批8家紅豆集團、星美聖典、合一資訊、日日順、青牛科技、小米、訊捷、二六三。

  此次263網路通信、小米科技、海爾(青島日日順)等順利獲牌並不意外,因為此前早有傳言,但來自服裝行業的紅豆集團入圍卻大大出乎業界預料。

  據了解,這家上世紀50年代成立的上市公司,已從從最初的針織內衣,發展到服裝、橡膠輪胎、生物制藥、地産四大領域。從業務範疇而言,很難看出這家企業會與虛擬運營商有任何聯繫。

  按照當初工信部頒發的轉售業務企業申請資質來看,申請企業技術負責人應當有8年以上資訊技術和通信行業工作經驗,並具有資訊技術和通信及相關專業高級技術職稱或同等專業水準;企業管理人員中至少有5人應具有5年以上資訊技術和通信行業的工作經驗;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範圍內經營的,企業應具有資訊技術和通信及管理相關專業初級以上(含初級)職稱或者同等專業水準的技術和管理人員不少於30人。

  在騰訊科技查閱紅豆集團官網後,並未發現其高管及旗下任何一家公司具備通信或資訊技術有關資歷,工信部就有關資質自去年發佈後也並未有所調整。

  對此,有業內人士發出質疑,國家鼓勵更多民資進入電信業,但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難免存有監管漏洞。

  既然已經獲牌,從服裝業角度而言,虛擬運營商將會扮演怎樣的角色呢?虛擬運營商産業聯盟秘書長鄒學勇對騰訊科技表示,“可穿戴設備時下盛行,服裝也可帶有微型SIM,從而獲得人體運動軌跡和身體指標檢測,從普通服裝變成智慧服務。”

  目前,智慧服裝還停留在職業運動員的領域,但是該類別的産品有望在2016年底進入大眾消費領域,並且取代如今的健身追蹤器。

  有機構預測,2015年預計智慧服裝的銷量將會超過1000萬套,而2016年則會進一步增加到2600萬套,比同年智慧腕帶的銷量高出700萬套。

  洗牌期已至

  過去的一年,各個虛擬運營商均在不斷開闢新市場,也都推出了各類子品牌。

  如蘇寧互聯的“巴薩定制”SIM卡,緊貼“世界盃”熱點製造話題,進行品牌宣傳和口碑傳播;分享通信通過“集”和“享”兩個子品牌來佈局企業與個人這兩個市場;樂語“妙more”則專注于移動健康人群,通過妙健康雲平臺,為用戶提供一對一的健康數據管理;愛施德的“U友自由套餐”突破了傳統主副卡必須同一歸屬地的限制,讓身在異地的家庭用戶也能享受到全家共用的業務。

  可以説,虛擬運營商自誕生以來,鯰魚效應初顯,通信市場已然發生變化。其提出的很多套餐“新理念”,在基礎運營商4G套餐中也被廣泛採納推廣。

  各家虛擬運營商高管在接受騰訊科技的採訪中一致認為,在細分市場的突破是虛擬運營商初期乃至未來發展的關鍵。

  但細分市場面臨多個難題。對此,業內人士指出,一是如何結合自身主營業務找準方向?二是同類領域的競爭對手如何應對,尤其是體量較大的虛擬運營商。三是小眾細分市場空間有多大?四是內部管理體制是否高度統一。

  從目前已有的虛擬運營商發佈業務品牌來看,多數虛擬運營商仍停留在基礎通信業務的轉售,無非是在優惠力度上敢於打破常規,真正細分市場還未呈現,但市場洗牌卻已悄然開始。

  對於體量較大、貼近用戶的虛擬運營商而言,時間成本是其最大的優勢,在優勢業務的發展的前提下可以不斷探索。相反,那些體量較小、特色市場的企業則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

  此外,虛擬運營商企業在初期不可能獲得相對較高的利潤,甚至會承擔虧損風險,不同體量的虛擬運營商承受能力顯然不同。

  以首批的巴士線上(免費公交WiFi)、蘇寧互聯(體育市場)、分享通信(企業金融)、蝸牛移動(移動遊戲)等虛擬運營商為例,他們已經通過試水找到了各自的細分市場,儘管用戶規模並不是很大,但隨著後續資源的傾斜這只是時間問題。

  而諸如北緯通信、遠特通信、朗瑪資訊、長江時代、連連科技、三五互聯等虛擬運營商仍是徬徨無依。

  有虛擬運營商人士向騰訊科技坦言:“對於體量大的企業拿到牌照後並不等於要馬上規模發展,尋找模式是第一;而對於體量小的企業而言,該業務要快速增值,已彌補發展遇到的天花板。”

  相關機構預計,未來國內市場的網路容量將有一定比例由虛擬運營商佔據,其市場規模5年內將達500億元,但同其他行業一樣,進入穩步發展階段後,必然經歷洗牌。

  工信部也已規定2015年年底為虛擬運營商“試運營”階段,到時未達標企業將被“洗牌”出局。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