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海淘低價主要不是通過避稅而來

  • 發佈時間:2016-04-07 08:25:57  來源:新京報  作者:信海光  責任編輯:王磊

  消費者通過海淘固然是拿到了低價,但這個低價主要卻並不是通過避稅得來,而是因為打掉了更多貿易中間環節,打掉了品牌商對中國市場的歧視性定價。

  據報道,有關部門日前發佈《關於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從2016年4月8日起,中國將對跨境電商進口零售商品執行新稅制,要點是提高了海淘商品的進口稅率。根據新政,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的單次交易限值由1000元提高至2000元,個人年度交易限值為人民幣20000元;行郵稅的50元免稅額度被取消等。

  新稅制的施行具有政策導向性,對之前被廣為倡導的B2C進口跨境電商造成巨大衝擊。2014年起,由於“保稅電商”鼓勵性的“政策紅利”,很多企業紛紛佈局進口電商。有媒體報道説,為了應對新政衝擊,“一些平臺每天都在大促,尤其是單件超過2000元的輕奢貨品,趕緊得去庫存”。部分實力較弱的企業也可能會因此陷入困境。

  對消費者的衝擊則比較簡單,即因為多繳稅,而使海淘購物的成本增加了,“現在買6罐奶粉的錢,今後只能買5罐”。

  之所以對涉及面日趨廣泛的海淘實行新稅制,原因大概有四點,其一,大量的海淘涌入,導致海關方面監管成本上升,需要以稅收手段加以限制;其二,低成本的海淘影響了政府的稅收,需要予以增補;其三,海淘影響了本土的消費市場;其四,海淘與一般進口相比存在稅負不公,需要調節。

  客觀説,海淘的存在確實有其野蠻生長的一面,也對傳統貿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衝擊,但問題是,解決新舊事物之間的矛盾,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手段。以前面提到的幾個原因為例,個人海淘商品的大量涌入確實增加了監管難度,但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由電商公司把商品直接運到保稅區再銷售給個人,實際上是緩解了監管壓力;關於“貿易公平”,在表面上看,海淘商品繳納的稅率確實比一般進口貿易要低,但兩者卻在稅基上不同,一般進口貿易的稅基出廠價+運費,海淘的稅基卻是打入更多成本的實際銷售價格,算下來往往是電商更高。

  事實上,消費者通過海淘固然是拿到了低價,但這個低價主要卻並不是通過避稅得來,而是因為打掉了更多貿易中間環節,打掉了品牌商對中國市場的歧視性定價。以海淘最熱門的奢侈品為例,同一個箱包在中國比在法國售價可能要高出70%,但它的進口稅率卻絕沒有如此誇張,高價很大因素來自國外大牌們針對中國消費者嚴重的炫耀性消費心態“坐地起價”。

  另外更重要的是,中國消費者海淘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避稅或者低價,而是建立在網際網路時代下,對更高品質、更好的服務、更多選擇的需求,這是一種剛需,也是僅僅通過增稅很難阻擋的需求。這些需求在過去是通過“人肉”的方式帶入國內實現,但網際網路的發展簡化了這一過程,將之變為海淘。

  從這個角度講,海淘的存在,是對一般進口品消費的補充,在消費者層級細分的時代,即便管制了海淘,也難以擴大內需。

  無論是跨境電商還是海淘,都是新的消費環境下的新生事物,介入監管理所應當,不過,有關政策也需要在實施之後,進行跟蹤了解市場的真實情況,以及民眾的真實需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信海光(媒體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