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女孩哭訴號販子:網際網路+治不了掛號難

  • 發佈時間:2016-01-27 06:59:43  來源:新京報  作者:胡涵  責任編輯:王磊

  ■ 觀察家

  資源不對等,決定了網際網路很難趕走黃牛。眼下對資源分配各環節進行嚴格設計和監督,保證起碼的機會均等,很重要。

  有朋友曾問過我:如今情勢下,還有什麼是“網際網路+”改變不了的?我難以回答:創業浪潮一股接一股,O2O項目春風吹又生,目力所及的行業不是已被顛覆,就是將被顛覆,我真想不出哪個領域面對網際網路席捲油鹽不進。這兩天微網志熱傳的“外地女子北京看病怒斥黃牛”的視頻,卻給了我答案。

  視頻中,一女子在醫院大廳怒斥黃牛將300元的掛號費炒到4500元,醫院與黃牛裏應外合,害得她從外地趕來排了一天隊都沒挂到。昨日上午,涉事的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回應,該女子已得到醫生診治,並稱“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我們醫院有號販子”。更早之前,北京市衛計委表示已介入調查。

  我想起,去年9月,協和醫院曾開發過手機APP用來掛號,消息傳出,朋友圈裏有幾個媒體人感慨:一個醫院APP,不如多存兩個號販子手機號靠譜。而視頻裏的小姑娘,似乎證實了其判斷。在醫院掛號問題上,網際網路好像失去了顛覆傳統的能力。

  這幾年來,很多醫院在掛號方面沒少借用網路平臺。大的有北京市預約掛號統一平臺和114掛號平臺,很多醫院也開發了官方APP,但這些,依然解決不了掛號難的現實難題。APP掛號一經推出,去年就有媒體探訪發現了一堆專業用APP搶號源的黃牛黨。

  網際網路為何在醫療領域裏常會顯得束手無策?因為醫療資源和火車票一樣,不只是稀缺商品,在現有醫療體制下更是被定義成為公共福利品。被認定“人人有份”的公共福利,公平就是至高原則。

  而網際網路+所能顛覆的,是傳統行業中資訊不對稱所造成的問題,以共用型的經濟和資訊結構解決掉冗余環節。但網際網路很難趕走黃牛,因為其問題並非資訊不對稱,而是資源不對等。資源不對等,是體制性的深層弊端,依靠網際網路的外部顛覆,很難達成實質性改變。有數據顯示,2013年,日均70萬外地患者來北京看病。很難想像,在公立醫院佔據了絕對優勢資源、全國最精英專家又集中的情況下,網際網路醫療該如何尋找到突破口?

  一個女孩的痛訴引起幾乎是一邊倒的共鳴,證明了這種資源結構容易滋生怪病。中間的號販子,一旦擁有通向資源的便利特權,比如,和保安搞好關係來插隊,或是組織技術團隊在APP上刷號,都會造成實質不公。

  資源稀缺作為不可更改的現實,很多人其實早已默認,但他們不能容忍這種結構裏滋生出來的尋租鏈條。哪怕只是討好了一個大門保安,這是顯性的不公正,遇上積怨,就足以變成洶湧民意。

  諷刺的卻是,在涉事女孩火了之後,有網際網路公司借勢行銷,“是時候讓網際網路拯救醫療了”。但網際網路短時間內,其實很難安撫女孩的哭訴,那需要市場、公益齊頭並進。但越是封閉性的頂端資源結構,越需要更嚴苛的監管。專家號固然不多,但對資源分配的各環節進行嚴格設計和監督,保證起碼的機會均等,眼下也很重要。

  涉事廣安門醫院稱,一直在“增強安保力量,開展治安巡查”,但程式不完善,糾察作用寥寥。一個看似無解的問題總有現實的緩解辦法,而哭泣的女孩和同情者所需要的,正是這類緩解辦法。

  □胡涵(媒體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