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版權讓網際網路音樂進入“雙App時代”
- 發佈時間:2015-11-02 10:25:27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王磊
今年七月,國家版權局下發《關於責令網路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轉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責令各音樂平台下架無授權歌曲。騰訊音樂與海洋音樂達成了合作,並與網易雲實現和解,而阿裏音樂則選擇在自有體系(蝦米音樂、天天動聽)內運營獨家版權。從下個月開始,這兩大陣營彼此將不再共用獨家資源,各家的“獨家曲庫”只能在各自的平臺上播放。而此前習慣了“一個 App 走天下”的用戶們,要開始學著適應網際網路音樂的 “雙 App 時代”了。
還是先簡要地回顧一下網際網路音樂這些年的發展:
自 2000 年開始的十多年間,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基於實體唱片銷售的音樂産業被徹底顛覆。原有的實體唱片分發銷售體系瓦解崩潰,而以唱片公司為首的音樂內容生産者們失去了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大量削減製作預算,僅靠演出、代言等業務勉強維持運營。
隨著時間的推移,網際網路這一傳統音樂産業的“破壞者”,逐漸意識到了優質音樂對網際網路內容産業的巨大拉動作用。蝦米音樂、QQ 音樂等巨型音樂平臺逐漸在諸多網際網路音樂服務商中脫穎而出後,也開始嘗試著以網際網路音樂分發者的姿態,參與到重建音樂産業價值鏈條的工作當中。2013年起,國內各主流網路音樂服務商開始以獨家代理的方式收購音樂版權。兩三年間,國內網際網路音樂服務“正版化”情況就有了顯著改善。與此同時,一大批無力參與音樂版權收購的中小型音樂平臺逐漸被淘汰出局,而留在局中的大佬們,各自手握著數量不一的獨家音樂版權,佔據了大小不等的市場份額。
但細心的人會發現,許多“獨家授權”給某個音樂平臺的歌曲,在其他的 App 裏仍然能聽到。這其實還是在“網際網路思維”慣性下的決策:平臺奉行用戶體驗為先,即便重金買到的獨家曲庫,也要開放給其他平臺以換取對方的獨家曲庫,不然有些歌用戶搜到了卻聽不了,影響了“體驗”,用戶們不就全跑了嗎?
其實不會的。大家在中央臺看完《焦點訪談》後會換到湖南臺看《快樂大本營》,在搜狐視頻上看完《屌絲男士》後會換到愛奇藝看《曉松奇談》,那麼,在 QQ 音樂裏聽完周傑倫再換成蝦米音樂聽李宗盛,又有什麼問題呢?所以,真正的“體驗”在於內容,只要內容夠好,多裝幾個App 這種小事,對於用戶而言根本不是問題嘛。
於是,“雙 App 時代”來了。
談幾個點吧:
1、簡單梳理一下版權格局的話:拿到新力、華納獨家版權的騰訊係在歐美歌曲方面佔優,而拿下了滾石、華研的阿裏音樂則在華語樂壇中份量十足。不過要注意,全球最大的環球唱片,並未和任何一家音樂平臺達成獨家版權合作。此外,在獨立音樂領域,“蝦米音樂人”和“尋光計劃”則為阿裏音樂奠定了不小的優勢。
2、對於用戶而言,騰訊陣營(聯合了海洋音樂和網易雲)雖然從曲庫數量上高於阿裏陣營但共用下的內容也有點趨同,所以並不意味著它能替代後者。比起羅大佑、李宗盛、張震岳、五月天、S.H.E 、張國榮、陳奕迅……等人的歌曲,多裝一個 App 這種小事兒,又算得了什麼呢?那麼在 App 的選擇上,聯盟方可以在 QQ 音樂、網易雲音樂這類騰訊係中挑,而阿裏音樂這裡嘛,就要在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裏二選一了。
3、“雙 App”時代,重點並不在於用戶的 App 安裝數量,而是使用習慣:在決定播放某位藝人的歌之前,要先想想他的版權屬於騰訊係,還是阿裏係,免得在 App 裏搜到了歌曲也播不了;即便是無目的隨機播放,也要注意定期更換 App,否則有相當一批(位於對方陣營)的歌曲永遠也迴圈不出來。公眾從此會越來越關注藝人作品的版權歸屬,而這也是“雙 App”時代對用戶更深刻而持久的影響。
其實,“獨家版權”本身並不是目的(環球以及許多獨立唱片公司也並未與某個音樂平臺展開獨家合作),它只是網際網路音樂在分發渠道的秩序重建。獨家以後的音樂 App,將迎來真正的多元發展和差異化競爭,而這些創新與試錯,會讓未來的音樂商業模式逐漸清晰。
所以,“雙 App”真的只是個開始呢。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