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回收價不如黃牛給得高 以舊換新“果粉”卻不買賬

  • 發佈時間:2015-04-13 07:27:42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趙展慧  責任編輯:湯婧

  -許多公益性事業的發展,只有尊重市場規律,企業和消費者才會買賬,也才能實現商業可持續

  近日,蘋果公司宣佈在中國大陸以舊換新,實施“重復使用及迴圈利用計劃”。這是一件有利於節能環保、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好事。但是活動開始後,許多“果粉”卻不買賬,為啥?“官方回收價不如黃牛給得高!”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道出了當下我國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市場的窘境——“正規軍”不敵“遊擊隊”。我國每年生産大量電子垃圾,一些非法回收處理的小作坊賺得盆滿缽滿,一些正規回收處理企業反而“無米下鍋”。重要原因就在於回收價格:正規企業處理過程綠色環保但成本高昂;非法處理廠用火燒、酸泡等簡單粗放方式處理,雖污染環境但成本低廉。

  破解這種困局,恐怕不能抱怨消費者覺悟不夠高,也不能苛責企業價格不給力,根本的解決之道還在於尊重市場規律,在此基礎上形成促進電子廢棄物回收的有效機制。

  政府應當琢磨,如何科學運用“有形之手”調動企業和消費者的積極性。不妨“大棒加胡蘿蔔”一起用:一方面,斬斷電子垃圾灰色利益鏈,嚴厲打擊非法從事廢舊電子産品回收處理的企業和個人。另一方面,我國已建立基金補貼制度,向電子産品生産者、銷售者徵收處置處罰基金,用於補貼電子産品處理企業。但在基金扶持力度、資金到位速度方面還需改進。

  企業也應“技術加服務”同發力:如果擁有更先進的處理技術和工藝,能夠將廢棄物轉化為價值更高的新産品,那麼正規渠道的回收價自然才更有競爭力,非法鏈條的生存空間也才會越來越小。企業還要改進服務,比如通過與線上平臺合作拓展回收渠道到府取件、公開價格、承諾保護隱私……企業“貼心”才能贏得消費者的“芳心”。

  由於不善於與市場規律翩翩共舞,我們身邊有不少具有社會公益性的事情正面臨“叫好不叫座”的尷尬。比如發展普惠金融,大銀行認為成本高沒動力做,如果政府對其採取簡單的貼息鼓勵,效果可能也不會太好。但如果把政策和資金用於扶持適合開展這項業務的小銀行,讓其有利可圖,普惠金融才能真正做大。

  看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公益性事業的發展往往離不開有效的制度安排。只有充分尊重、巧妙利用市場規律,企業和消費者才會買賬,也才能實現商業可持續。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