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推動農村巨變

  • 發佈時間:2015-07-20 10:24: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高尚全  責任編輯:湯婧

  我國13億多人口近一半生活在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解決好農村發展問題至關重要。長期以來,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我國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徹底打破城鄉二元結構,需要堅持不懈地深化改革、統籌發展。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可喜的是,近年來,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正在大大加速改革發展進程,農村電子商務與網際網路金融等的興起為有效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的希望和契機。

  農村網際網路的普及打破城鄉資訊不對稱局面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資訊中心發佈的數據,截至2014年末,我國網民規模達到6.49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47.9%。其中,手機網民5.57億,佔全部網民的85.8%;農村網民佔比27.5%,規模達1.78億。這意味著不到4個農村居民中就有一個網民。通過網路,農民可以方便地獲得“三農”政策、農業技術、農資産品、農産品市場、城市用工等各種資訊,並進行雙向交流。有些發達地區的農民還通過網路推廣當地的農村旅遊項目,吸引城市居民到農村旅遊休閒。可見,農村網際網路的普及打破了長期以來農村資訊閉塞、城鄉資訊不對稱的局面。

  資訊不對稱是造成城鄉差距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計劃經濟時代,農村、農民為國家工業建設作出了貢獻,但生活條件沒有很大改善。改革開放後,雖然農村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等改革極大調動了農民生産積極性,農民溫飽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但由於城鄉資訊不對稱,農村、農民在市場經濟時代沒有跟上城市發展的腳步。農産品市場屢次出現遊資炒作或農産品賣不出去、爛在地裏的極端情況,導致農民在農産品價高時賺不到錢、價低時還要蒙受損失。此外,大量假冒偽劣商品充斥農村市場,造成農民權益受到嚴重損害。現在,農村電子商務的興起正在改變這種格局。像“一畝田”的統一平臺模式、“聚超網”的P2R(生産商到零售商)商業模式,砍掉了容易混進假冒偽劣商品的中間環節,實時呈現供求資訊,是消弭城鄉資訊不對稱的典型例證。

  國外學者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指出了資訊不對稱對市場經濟活動造成的影響: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掌握資訊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而資訊貧乏的人員則處於比較不利的地位。我國的改革進程雖然從農村起步,但市場化進程和重心更多偏向東部沿海地區和中心城市,資訊不對稱廣泛存在於東部地區和國外市場、中西部農村和東部地區之間。在資訊不對稱的條件下,要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致富十分困難。而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和農村網際網路的大規模普及,正在補齊農村經濟發展的這一重大短板。雖然網際網路也會由於資訊量過大而帶來新的資訊不對稱,但這對城鄉而言是平等的。因此可以説,網際網路正在消除現實世界城鄉之間由於交通、區位等因素造成的資訊不對稱,將使農村所擁有的豐富資源前所未有地被發掘出來。

  網際網路打破城鄉資源配置單向流動的困局

  長期以來,無論自然資源、優質農産品還是青壯年勞動力,城鄉之間資源的流動均以農村向城市的單向流動為主。這固然有城鎮化過程中自然的原因,但這種長期抽血式的單向流動是不正常的。這種拉大城鄉差距的不正常現象與體制機制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比如,在原有戶籍制度下,農村的優秀人才通過高考上大學或當兵提乾等途徑離開農村、落戶城市,但城市的優秀人才不可能到農村落戶。改革開放後,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經商。長此以往,農村人口的文化水準和整體素質就如同被篩子篩選過,甚至會成為老弱病殘的集中地。再比如金融資源,若干年前,一些大型商業銀行大規模撤並農村金融網點,即便是留存下來的網點也多以吸收農民存款為主,基本不對農村乃至縣域經濟發展提供貸款等金融支援。直到今天,這種情況還不同程度存在於傳統銀行業。現在,網際網路在農村的發展和普及正在改變這一態勢。

  首先,電子商務的發展極大拓展了農村創新創業的空間,正吸引大量人才回歸農村。過去在城市打工、具有一定知識水準的年輕人紛紛回鄉創業,開淘寶店賣農産品,希望利用熟悉本鄉本土資源的優勢,通過網際網路實現財富的創造。一些已經在城市落戶的大學生也開始回到家鄉,雖然沒有立即解決戶籍、土地等問題,但利用祖輩的宅基地、自留地等開展網際網路農業、農村旅遊等項目。我認識的北京昌平較偏遠農村的一個大學生村官,在淘寶上開特色婚慶用品店,利用網路進購原料,在村裏請村民加工,再通過網路賣出去,效益很好,甚至國外的訂單都來了。

  其次,網際網路金融正在扭轉金融資源從農村流失的局面。一大批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在城市募集閒余資金,以農村、農業作為主要對象發放貸款。這些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形成了與傳統金融相反的金融資源流動方向,推動資金從城市流向農村、從東部發達地區流向中西部農村,農民的支付結算、資金獲得都比過去方便很多。農村的一些專業養殖戶、種植大戶尤其受到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的青睞。網際網路金融正在為農村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第三,利用網際網路行銷的農村旅遊等服務項目,正在吸引大量居民從去城市、國外旅遊轉向去農村旅遊。一些村莊致力於發展旅遊産業,不僅發展了經濟、改善了生活,而且帶來農村環境的極大改善。這些旅遊項目通過網際網路吸引大批城市居民來農村旅遊休閒,極大地拉動了消費。在吉林長白山腳下二道白河一個城市,返鄉年輕人通過網際網路+農村旅遊開創了十分廣闊的發展天地。浙江省的桐廬縣通過網際網路推廣農村旅遊,2014年該縣鄉村旅遊接待遊客516.4萬人次,同比增長99.2%;經營收入2.7億元,同比增長103.7%;全縣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19875元。

  農村網際網路創新創業的熱潮正在消解戶籍制度、土地制度等對農村發展的禁錮,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增添巨大動力。相關改革應與時俱進,順應時代潮流,進一步促進農民創新創業。

  網際網路將給農村社會治理帶來深刻變化

  農村網際網路的發展普及在推動農村經濟大發展的同時,也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科教文衛事業發展産生深遠影響。在此基礎上,農村網際網路的進一步發展普及必將給農村社會治理帶來深刻變化。

  過去幾十年,農村文化生活總體而言比較貧乏,農民閒暇時間無非是在家裏看看電視、在村裏打打麻將等。網際網路的發展使農民有了更多文化娛樂選擇。通過網際網路,農民可以和城市居民同時觀看網路新聞、線上電影、電視劇等,農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更好滿足。網路線上教育、線上課堂等為農村居民提供了與城市居民同等的學習機會,各種線上書城可以在較短時間通過物流將教材等書籍送到農民手中,從而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縮小了城鄉差距。

  隨著網路的進一步發展普及,醫療行業與網際網路的結合越來越密切。基於網際網路的遠端診斷、遠端治療以及線上體檢等現代醫療方式,將逐漸改變病人集中涌向大城市大醫院的狀況。患者在普通縣級醫療中心就可以得到與大城市醫院接近的醫療服務,這樣生活在鄉鎮和農村就更加健康和方便,有利於人才資源向農村流動,從而支援農村進一步發展。

  網際網路帶來的農村經濟發展、生活狀態、人口結構、知識水準的變化,將深刻改變農村社會治理模式。這種變化現在還不明顯,但必將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和“網際網路+”作用的持續發酵而日益顯現。這種變化是正面的、積極的,因為從總體上看,網際網路將較封閉的農村熟人社會推向更廣闊的由網際網路連接的開放型社會。由於網際網路社交的作用,這樣的封閉轉向開放不但不會引起道德水準、信任關係的下降,而且會通過網際網路將熟人社會的信任關係進一步延伸擴大,促使更大範圍良好社會自治的實現。這與傳統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熟人關係社會被打破後,陌生人社會信任關係下降、道德下滑、交易成本高企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此外,網際網路將社會每一個角落的細節都隨時放在大眾聚焦之下,以前無人關注的各種問題隨時可能引發社會關注。這樣,不論管理者還是生活在農村的普通居民,都會更加注意自己行動的影響。這對農村社會治理的影響也非常大。因此,網際網路給農村帶來的進一步變化值得期待。

  (作者為原國家體改委副主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