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牛同程口水戰:商業模式是關鍵
- 發佈時間:2015-01-12 07:48:55 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書海
途牛和同程的口水戰再次爆發,而此次戰火則蔓延到資本市場更為敏感的數據層面。
2014年12月30日下午,途牛網CEO于敦德在其微信公眾號(yudunde)上發佈了題為《談談同程的價值觀》的文章,從總出遊人數、出遊人數自動增長、排序不同,出遊人數也不同、非默認出遊人數增加呈現一定規律,以及評論大量抓取途牛等5大面列出證據,直指同程網數據造假。
這也是兩家線上旅遊商(下稱OTA:Online travel Agent)持續交戰的又一個導火索。從同程指責途牛“封殺”供應商資源,到途牛質疑同程客流量數據造假,讓人不解的是,線上滲透率尚不足10%的市場上,按照同程旅遊公關總監張艷紅的説法:“伴隨線上滲透率的提升,這個行業再多容納兩家企業都沒問題。” 那麼為何競爭會如此短兵相接呢?
回溯口水戰:數據造假還是“被黑”?
根據《談談同程的價值觀》一文,同程網2014年12月初出遊人數已經達到450萬;其出境遊人數有按照每兩個小時自動+1的規律;詭異的是,其出遊人數在不同排序方式下也不相同,“同程推薦”顯示是較大數字,“銷量”“價格”等方式排序則縮水很厲害;在非默認排序出遊人數增加規律是3的倍數;同程網評論大量直接抓取途牛網。
不過,對於途牛的質疑,同程很快回應。
張艷紅告訴記者:“我問過我們的後臺技術人員,我們的數據都是真實的,今後我們還會出具一系列經過審計的業務報告。”
而對於“抓取途牛網站點評”的質疑,張艷紅則表示:“如果造假,我們根本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在抄襲的時候還會把途牛的字樣留在上面。我沒有證據,但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做過P圖。”而途牛公關部負責人對上述回應也針鋒相對表示,“同程造假證據確鑿,會提供進一步的證據。”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數據造假的問題上,兩家企業中一定有一家是説謊的,目前外界還很難從透露出的消息中得出真假。但這並不妨礙人們看到線上旅遊,尤其是出境遊市場正在面臨的激烈競爭。”
事實上,兩家企業的這場競爭早在2014年11月份即已公開上演。
而這與上面的口水戰一樣,尚無從證實兩家企業孰是孰非。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兩家企業的戰火會不斷升級,尤其是一票難求的郵輪業務更是成為兩家企業PK的一個焦點。
出境遊引爆OTA競爭
讓人不解的是,兩家企業相安無事由來已久,戰爭卻為何在這個階段爆發呢?
眾所週知,OTA模式2011年開始興起,並逐漸成為旅遊業發展的趨勢。但同樣是OTA,卻有很多種不同的發展路徑。有的專注于線上平臺的發展,只提供資訊或者預訂服務,不提供旅行服務,或者旅行服務與第三方合作,有的則會通過投資並購獲得上游旅行社的資源。還有一些原本傳統的旅行社,也會通過成立自己的線上平臺,進入OTA市場,最終打通O2O的模式。
在業務模式上也各有不同,比如途牛一開始就定位於線上休閒旅遊,其中出境遊又是最重要的核心業務;同程雖然同樣是線上休閒旅遊,但此前主要定位於周邊遊市場,所以機票,酒店,門票成為外界認知的主要業務。
然而,就是在2014年,同程悄然地將業務陣地向出境遊市場拓展,此舉直接刺激了途牛的敏感地帶。一方面是供應商資源面臨競爭和蠶食。另一方面,同程在出境遊市場規模上的迅速發展也給途牛帶來了新的挑戰。同程出境遊事業部CEO柳青在2014年年底向途牛公開發出的一封《挑戰書》中表示:“同程旅遊將用12個月的時間從業務規模上全面超過途牛出境業務,2015年將服務超過100萬人次,並且投入少於途牛。”
説白了,同程將出境遊業務的拓展伸到了途牛賴以安身立命的業務上,所以,途牛的內部人士才會告訴記者“戰火已經燒到了家門口”。
劍指資本市場?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出境遊市場上分享蛋糕的企業無以數計,市場也非常分散。張艷紅就告訴記者:“僅僅是出境遊的郵輪業務,2014年的數據是50多萬人次,而途牛和同程加起來也不過8萬多人次。”但為什麼這場PK卻會在途牛和同程之間上演呢?
顯然,問題的答案絕不僅僅因為兩家都是江蘇企業。這還要從商業模式的競爭角度來看。
事實上,一直以來,途年的業務戰略都非常清晰,在於敦德看來,真正決定戰爭勝負的,是差異化的縱深戰場。因此,途牛的商業模式在戰略上的體現就是要專注于非標準,高客單價的出境遊業務。
顯然,差異化的市場策略幫助途牛在過去幾年裏獲得了快速的發展,但是,同程在出境遊市場的介入卻打亂了其既有的戰略部署,讓原本的藍海正在變成同質化競爭的紅海。
不僅如此,在外界看來,同程的商業模式並不是特別清晰,這也讓其遭遇到市場質疑。比如,在兩家企業的口水戰伊始,就有聲音質疑同程此前景區門票業務碰壁,進而戰略轉型出境遊,儘管口水戰中也有回復顯示“這是業務多元化,而非戰略轉型”。
“我們只要從100個用戶轉机化出1個用戶提供出境遊服務,就可以達成2015年100萬人的業務目標。”張艷紅表示,“途牛目前缺少導流入口,需要大量的廣告,這種廣告不能停,一停下來其業務肯定會受到巨大影響。”
不過,途牛上述負責人對此説法卻不以為然,“同程依靠低價門票刷無線下載量的行為,不僅不會對其産生品牌上升的積極影響,反而會因自身問題産生負面效果。同程的無線成績和途牛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
而對於兩家都在美國上市的企業來説,針鋒相對的口水戰或許也有著更多的“資本”意味。業內人士就對本報記者表示:“線上旅遊消費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但卻需要企業前期的大量投入,無論是推廣品牌還是導入流量,都需要大量的資本沉澱。説白了,就是燒錢。所以在融資過程中,投資者最為看重的要麼是企業在整個産業鏈上佔有的資源,要麼就是企業所能達到的業務規模或者市場份額。”
以此邏輯來看,途牛和同程之間的“禮尚往來”也就不難理解了。不過到底誰的資源和數據更有價值,哪一個商業模式更值得青睞,這肯定不會是“口水戰”能夠贏回來的。(屈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