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科技 > 家電 > 正文

字號:  

奧維雲網副總裁劉闖:2015智慧化個人終端發展趨勢

  • 發佈時間:2015-08-07 11:25:27  來源:中國網科技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書海

  2015年8月6日,由中國電子資訊行業聯合會主辦,奧維雲網(AVC)承辦的“2015中國網際網路+創新大會”在北京舉辦。本次大會圍繞:網際網路+時代資訊消費産業的發展新模式、新思路等主題展開智慧討論,不僅有政府部門相關領導、行業專家、學者與會,還吸引資訊消費領域的相關企業積極參與。

  奧維雲網(AVC)副總裁劉闖在會上發表講話,以下是其演講實錄:

  劉闖: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作為今天最後一個彙報者,我今天還是結合大會主題,就是資訊消費,我們作為奧維人第一次站在這個角度上,也是第一次對大家公開關於手機和可穿戴的數據。

  我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中國市場目前的智慧化個人終端的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第二,未來的發展和變化進行概要和間析。

  第一部分是數據部分,個人化的智慧終端現狀追溯一下什麼時候開始的。從1975年到2006年31年間呈現了不同樣的功能類的,伴隨著人移動使用的這些一些設備。比如我們熟知的最初的計算器的手錶,手錶聯合有計算器功能,還有之前很多設備。我們把這個階段這30年左右時間定義為個人終端的功能時代,智慧化個人終端的功能時代。像BB機、計算器手錶等等。這些設備成就了全球很多偉大的企業。

  隨著時間流推移,整個發展加速起來,2007年到2012年,實現了互聯時代,智慧化個人終端互聯時代。這個時代主要是功能手機為代表,應該講這個階段的功能化手機時代也呈現了很多公司,像諾基亞、摩托羅拉。

  從2012年開始主要是進入另外一個時代,就是物聯時代,就是智慧手機,還有近兩年出現的,像手環。

  目前手機仍然是主要的智慧終端。整個中國的智慧手機做一個預測,整個智慧手機在2014和2015年增速放緩。整個中國的國內的智慧手機的消費量會達到4.9億左右,到2018年會到6億左右。有效的,或者説智慧手機相關性使用的,去掉小孩和老人大概9億左右,100人當中65人會換手機,這個量很大。從增速來看,3G和4G時代,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開始,都是翻倍增長,增速不斷放緩,2015和2016年逐漸飽和,後期也會增長,但不會變化很大。

  從目前的智慧手機的渠道看也有一些變化,在2011年初,主要是傳統渠道,包括手機專賣店。隨著3G和4G的推廣,特別特約機的優惠很大,特約機的渠道開始擴大。隨著移動互聯,包括線上電商的興起,線上渠道的出口也在迅速擴大。預計到2015年智慧手機渠道會三分天下,線上30%左右,渠道25%左右,實體渠道進一步縮小。這個變化也伴隨著線上網際網路企業的升級,像小米,像魅族。依靠實體渠道,根植于實體渠道去做一些推廣的在衰弱。

  再從我們今年上半年的智慧手機品牌銷量來看更有意思,前四是小米、華為、三性、蘋果,小米多一些,華為是第二位。如果從銷售額來看,蘋果銷量是第四,但銷售額是第一的。小米和華為也是比較接近,小米是第四,華為是第二。

  從智慧手機的品牌價格段結構來看,雖然有很多的品牌在紅海市場做競爭,但是把價格段打開後很有意思,2500元以下的主要是國內的品牌在競爭。而且在這個階段內小米、華為、魅族搶得很兇。在高端的3000以上的主要是三星和蘋果。

  第二個發現我們發現華為是近兩年,行業人都在説華為做得不錯,我們關注華為什麼?它的産品線比較長。過去講三星産品線也很長,其實華為也一樣。從1000以下到高端的4000以上的都有。再把3999元以下看的話,一個共同現象,系統都是安卓的。你購買手機就是兩個陣營,安卓或者非安卓,就是IOS。安卓下選擇一些品牌的情況。

  剛才講到品牌是這樣的結構,從手機的功能性或者産品結構來看也發生比較大的聚焦化的現象。從蘋果手機來看5.5寸接近市場40%的份額,5寸57.3%,基本上圍繞這幾個。從市場上百花齊放的現象進一步聚合。

  攝象頭更加聚焦,主要是800萬和1300萬,1300萬佔主流。從電池容量來看2000方以上的電池佔市場80%多,接近70%,不到80%的情況。這是今年上半年整個智慧手機功能性的結構。

  手機的數據大家都了解了,簡單做一下它的描述,第一個手機已經完全成為人的自然的延伸。而且有史以來沒有任何一款電子産品能夠像手機一樣有這樣的屬性,如果講到手機打開之後,根據手機上用什麼APP可以清晰判斷這個手機機主是什麼樣的人。每個人都是機不離手,每個人的吃飯和睡覺時間都是被碎片化的,所以手機成為了自然的延伸。

  第二是最好的時代,同時也是最壞的時代。除了蘋果的IOS之外都是安卓的,最好時代是指只要有想法、有情懷,有了資本注入大家都可以做手機。做手機的門檻空前降低。但是回到前面的圖上國內的品牌做的都是2000元以下的低端的。雖然門檻降低了,競爭更加加劇了,特別在大家都在做低端的競爭的時候。第三個是“剩”者為王的時代,手機競爭增速放緩,大家都在搶市場,用各種各樣的概念搶佔市場,最後剩下的就是最後留下的了。

  以上簡單對手機市場做了回顧,接下來看手機是智慧終端,智慧可穿戴設備會成為爆發增長的終端。

  首先看一個圖,有了概念圖出來一般都會有資本進入,很多企業在殺入這個市場。我們做規模預測,2012年只有130萬台,2015年會4800萬台左右。到2018年會實現14350萬,這個是偏保守的預測。2014年支付是一個比較大跨度的增長,70%的增長,2017、2018年開始增長,這是比較保守的。

  從消額來看也是大跨度的,銷量在2014、2015增量不大,主要是因為2014年前主要是智慧手環為主,2015年隨著蘋果手錶投放市場,很多個人的手錶都可以投放市場,抬高了智慧可穿戴設備的增加,消額會超過銷量的增幅。

  從市場參與方來看,小米排在第一位,小米去年發佈的手環,價格很低,大家搶的很多。還有像華為也是手機廠商,還有三星和蘋果,因為銷量比較少。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品牌可能不是很清楚,第一是資本注入,第二可能是初創團隊在做,做的東西好,馬上就會有成功,大部分都是國內的一些企業。

  從銷額是這樣的情況,看到三星和蘋果分別排到第五和第八,蘋果手錶是上半年發佈的,而且中國買到手錶的大部分在6月份拿到第一批貨。從銷量來看到第八了,上升勢頭很猛。那我們把智慧可穿戴從價格段結構看一下,整個智慧手錶主要集中在300到1000之間的佔到50%以上,3000以上是蘋果為代表的,包括一些國外的外資的手錶,包括三星的還有LG的發佈了自己的智慧手錶産品,都會有一些上升。這個是智慧手錶的價格分佈。

  再看一下手環的,我們看到超過50%,53.5%都是在150以下,這是最初型的産品跟初創産品。

  上半年把手錶和手環都算成可穿戴,還有其他比較少的。從銷額來看,手環僅50%,智慧手錶37.3%,其他的可穿戴只有3.6%左右的份額。銷量來看智慧手環78.9%,手錶佔到20%左右。可穿戴設備的待機,6天下在34.2%,超過6天,一個星期到一個月的大概佔60%左右,這是現在從數據或者從銷售結果來看的結果。

  作為新興市場我們也做了消費者層面的數據剖析。首先從消費者對智慧可穿戴設備的認知程度來看,認為這種可悲非常期待的65%,認為一般或者對自己影響不大的會有24%。沒有了解過的,不清楚的是10%。認為沒有用未來肯定會衰亡的只有1%。作為一種新興的産品,得到很高認知度我們覺得這個是非常高的動力,整個市場會快速發展。

  第二從我們剛才已經購買過的智慧産品的品牌來看,我們剖析一下,做一下用戶標簽,什麼人購買什麼産品。從男女比例來看八成以上都是男性,女士的購買也有所增長。從年齡來看主要集中在20到40歲之間,這部分人在成為了智慧客觀穿戴設備的主人。

  從目前所有售出的産品的適配來看,目前的智慧可穿戴設備不如意的情況就是必須配合手機來用,74%都是安卓手機的適配,蘋果的是26%左右。

  這裡面很有意思,我們把現在的智慧可穿戴設備存在的大功能看一下,這是重復的。檢測過程中,運動檢測是98%的,就是計步、跑步,包括運動狀態。健康管理的接近70%是有健康管理的。資訊推送主要是微信、短信,或者藍芽連接,這是手環或者手錶。GPS定位,還有包括用手環或者手錶來拍照或者播放。我不是做消費者研究,因為前端産品是我跟一些科技圈朋友聊,大家説手環應該有什麼什麼功能,這幫管理者沒有達到那麼高,包括運動,還有GPS定位是將來有用的,有場景的。可穿戴用在身上,手機雖然在手上,但不是時時刻刻。唯一跟蹤人在哪的,可穿戴設備。第二是可以進行身份識別的功能,手機是有自然屬性,未來的自然屬性是什麼?可穿戴設備可以實現這個功能。最關鍵的是移動支付,身份識別和移動支付是基於可穿戴設備,比如坐地鐵刷卡,結帳的時候替代支付卡,一個可穿戴可以存幾張信用卡,這個是大家希望將來可以解決的,應該説關聯度非常強,或者比較有針對的功能。

  從目前的問題來看,智慧可穿戴設備也有一些問題,比如流失率問題,我們把流失客戶做了統計。我們發現購買了智慧可穿戴設備,無論出於什麼原因,能夠提升自己的逼格也好還是什麼也好,買了這種設備以後大約有不到一半的人在一個月內就放棄了。一個月到三個月之間流失率接近70%,短期流失率還是很高的。

  我們統計了一下,根據評論也好,根據一些社會的口碑的,結合我們的數據採集方式也好。原因第一個是功能簡單,或者説就有一個提醒,還是靠人實施,沒有什麼用處。第二是續航能力,比如説介紹可以用7天,實際用三四天,或者忘了充電,沒用了,續航能力。第三是手機綁定,第一是綁定方式複雜,第二是要實時綁定,24小時開著,無形中浪費了手機電量,又有不滿。最後是資訊獲取能力,智慧可穿戴設備應該做得比較小,物理成為上不能承載太多資訊內容,必須借助另外的大屏,必須要拿出手機連接讀取,整個體驗還是比較差,大概是這樣的情況。

  以上是對智慧可穿戴設備的一些數據和用戶痛點的介紹。其實整個痛點來看歸納整理一下,整個現在大家認為智慧可穿戴設備是非必備需求,跟手機不一樣,手機人手一部必須要有。但是智慧可穿戴設備還沒有實現。

  我們認為第一智慧可穿戴設備未來前景是無限的,包括我們的預測,雖然是保守預測,但是我們認為以後的增長很高。

  第二是發展是基於人文和科技or時尚,基於人的活動和人文社交産生的活動,基於人文的科技或者時尚。因為伴隨著蘋果手錶的投放之後,有很多奢侈品和時尚的廠商已經盯上了這個市場。因為可穿戴首先要有時尚性,然後有個性和功能性,所以這邊還是有分歧。將來的成功一定是科技,是網際網路企業還是科技企業成功呢?還是未來的奢侈品成功?

  第三是能否替代手機?我們看了一下産品,像蘋果手機,它的硬體配製是單核700兆赫茲CPU,8G的空間,從性能來講等同於一部蘋果4手機。一款手錶上的性能跟手機一樣,只是沒有通信功能。也有很多人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會代替手機。功能手機出現把BB機取代了,功能手機把它們取代了,智慧手機又取代了一些東西,包括卡片機、照相機。那智慧可穿戴設備將來是否可以取代手機可以關注。作為一款新興的産品,第一是前景無限,第二是未來的科技和時尚來看參與怎麼樣。第三是能否替代手機。

  最後我們根據智慧化個人終端未來的發展和變化簡單介紹一下。

  第一是轉化從IT到DT,也就是資訊設備向數據的處理和資訊科技轉化。如果簡單來講就是兩個産品,賣手機還是IT,那賣智慧可穿戴設備一定是基於後臺的服務、大數據處理來做的,所有的産品無論多麼簡單一定有DT、演算法和雲計算支撐,所以第一個是從IT到DT的轉化。

  第二是雙向兩化,第一個是物聯網的移動化。移動網際網路或者物聯網,物聯網移動機怎麼理解?大家都講智慧家庭,這也是我們關注這個場景的原因,因為利用一些大數據方式研究未來智慧家庭的演化。在家庭設備實現互聯互通的時候手機一定要移動的,無論多遠可以看到家庭的場景和設備,可以共用,物聯網要移動化。第二就是移動的物聯網化,這是我剛才提到的,大家現在拿手機是支付的,是指紋也好,是基於第三方支付。未來是否可以通過手機直接識別,或者通過手環,通過可穿戴設備直接驗證身份,可以刷卡、上車,可以檢票,其實都有可能。第二就是移動設備或移動端的物聯網化。

  第三個很重要的,今天跟主題相關的,就是網際網路+資訊消費的趨勢,就是價值鏈重塑。可預期的未來的整個這邊的商業模式行為,可預期的移動語音收入的整體結構性的縮小。同期手機的,包括平板已經飽和了,IT設備其實也普及了,硬體設備,中間這一段的深色部分結構性沒有很大變化和擴張的。那第一部分是移動數據流量的收入,3G剛兩年4G來了,馬上就5G時代了。所以移動收入肯定會多。第二是OTT收入,這是2018年越來越大。就是硬體之外的服務內容,以及流量這種收入會越來越大。整個資訊時代的增長結構化是這樣。

  以上就是我今天彙報的內容,謝謝大家。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