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記者深度調查:校園暴力 離我們的孩子有多遠?

2016-06-02 10:26:40 來源:大眾網 作者:衣方傑 袁文瀟 董立軍 責任編輯:沈政 字號:T|T
摘要】臨沂“沂水大哥”事件,讓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校園暴力離我們的孩子究竟有多遠?遇到此類事件,我們的孩子該如何自處?相信是許多家長都在思考的問題,為此,記者採訪到了中國家長與教師合作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著名家庭教育專家翟召博,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專家的看法。

  臨沂“沂水大哥”事件,讓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校園暴力離我們的孩子究竟有多遠?遇到此類事件,我們的孩子該如何自處?相信是許多家長都在思考的問題,為此,記者採訪到了中國家長與教師合作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著名家庭教育專家翟召博,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專家的看法。

  校園暴力是必須面對的問題

  “校園暴力,離我們的孩子遠嗎?”這是一個讓人揪心的問題,也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

  近年來,校園暴力、校園欺淩事件頻繁發生,嚴重性、發生頻率和隱蔽性都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地域遍佈全國各地,從小學到高中均有涉及。調查發現,75%發生在中學生之間,其中初中生佔42.5%。若是仔細尋找,肢體的欺淩時有發生,語言的、網路等心理暴力屢見不鮮。

  因此,社會、學校與家庭各方面都需要高度重視,不可掉以輕心。尤其是欺淩者和被欺淩者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欺淩與被欺淩背後的家庭教育缺失問題,更應該納入人們關注的視野。

  遇到暴力,該如何處理?

  1.不要過度自責。遭受校園暴力,對被欺負的孩子來説可能是伴隨一生的陰影。遭受校園暴力,孩子是受害者,是無辜的,所以千萬不要責怪孩子的無能。不好的事情終究會過去,自己可以利用法律等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2.積極尋求幫助。忍氣吞聲,於事無補,還可能導致其他傷害。所以,當孩子遇到校園暴力時,要放下顧慮和恐懼,鼓勵他勇敢地向家長、老師求助,也可以直接報警。要知道,只有這樣,才能根本上避免後續的暴力侵害。

  3.尋求心理援助。有的同學遭遇校園暴力,常常以淚洗面、膽小退縮,有的則陷入驚恐、無法上學等不能自拔。在這個時候,要想到可以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在專業人員的幫助下走出心理陰影。

  必要的情況下,可以申請辦理休學或轉學;如果轉學,可以儘量轉到離原學校遠一點的學校,並儘量保密。

  4.學會自救。為了避免遭受校園暴力,平時要有意讓孩子學習一些小技巧,如“慎重擇友”,儘量避免和校霸接觸;和“壞人”發生衝突的時候不要太死板,要學會“巧妙週旋”;看到校園暴力,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告訴老師或報警。

  專家分析 “曬暴力”背後的心理動因

  “沂水大哥”出自什麼樣的家庭?

  “沂水大哥”終將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這個事件給人們帶來的思考卻剛剛開始。反觀這個孩子長大的家庭環境,不得不讓人們對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有著更深的思考。青少年心理專家李麗從心理學的角度,讓人們看到這個孩子的另一面。

  這是一個弱勢的家庭。從小飽嘗貧困的苦澀,這個孩子的心裏感受最多的是弱小、無助和自卑。這種折磨,可能會讓他的所有目標都指向“超越自卑”,對於成為“人上人”的渴望會更強烈,他想得到的就是一種“過度補償”,對“權力”的需求就會誇大乃至扭曲人性。

  按説,青少年之間打打鬧鬧的現象也很常見。但是這個孩子的行為,卻讓人看到了他對欺負人的“享受心理”。這種帶有變態色彩的心理,和他小時候極其貧窮的經歷有關。擁有父母(或者家庭)的溫馨,是孩子天生的需要。這個孩子因為很難接受現實,他發出“找我,什麼事都能擺平”的叫囂,潛意識的目的就是讓人們忘卻他的家庭現實狀況。另一方面,通過欺淩他人,看到他人“比自己更慘”,就可以説服自己相信“自己其實沒那麼糟”。

  此外,這個“沂水大哥”早年的家庭環境動蕩不安,潛意識中安全感嚴重不足。通過欺負別人,進而在心理上有了一種病態的“掌控感”。讓人痛心的校園暴力事件,依然有著家庭教育缺乏的影子。

  相關連結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

  “我今天上了一節心理課,老師教我們玩了一個遊戲,把手臂抬起來,堅持十分鐘。在這短短的十分鐘裏,李正洲,你明白了一個道理,堅持的過程是痛苦的,但結果是甜美的。事後回想了一下,這個堅持的過程也是值得我回味的。”這是臨沂九中一位名叫李正洲的學生在上完學校的一堂心理課後寫給自己的一封信,在信中,小李同學明白了一個道理——貴在堅持。

  心理課,對眼下許多青少年和他們的家長來説,似乎有著相當遙遠的距離。在這個一切以學習成績衡量一個學生是否優秀的年代,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許多人所忽視,甚至是嗤之以鼻,“心理課?中考、高考會考這個嗎?有那工夫,還不如讓孩子多做幾道數學題呢。”

  然而,網路上呈現出來的越來越多的校園暴力、學生不堪重壓自殘乃至自殺的事件,恰恰反映出了當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出現了嚴重問題。

  臨沂九中在多年前便認識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是他第一次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搬上了課堂。“我認為,學生文化課的學習和心理健康教育並不是對立的,相反它們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關係。”臨沂九中副校長姜開傳對記者説,“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大多處於心理叛逆期和迷茫期,對於學習上的問題、如何與同學相處、如何與家長相處、如何正確處理與異性之間的關係,往往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疑惑。在這個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正確處理這些問題,學業就無從談起,甚至會影響孩子將來的發展。”

  目前,臨沂九中的心理教育健康課分為兩部分——學生課堂和家長沙龍。學生課堂每週一次,由心理教師和學生面對面地進行交流,解答學生的種種困惑;家長沙龍也是每週一次,針對的對象為學生家長,主要是糾正部分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學會如何與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正確的交流和相處。

  “我們學校常説,智育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危險品,身體不好是廢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碎品。”姜校長告訴記者,現在學校有兩位專職的心理老師,七年級每週一節心理課,八、九年級定期舉行“講座”,有心理諮詢室、心理信箱、心理熱線……

  “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個大問題,是需要學校、家長乃至整個社會共同關心的話題,它真的會關係到孩子們一生。”姜校長對記者説道。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