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局稱,已經與華盛頓進行了初步關稅談判,説是可以建立“強大而穩定的經貿關係”。真會如此嗎?之前臺積電宣佈對美加碼千億美元投資,曾令許多人以為台灣可能換來美國的“關稅優待”。結果卻是,連一些外媒都感到納悶:“臺積電鉅額投資卻換來美國高關稅”。顯然,賴清德當局不惜犧牲台灣民眾利益,一味對美曲意逢迎,不可能換來台灣經濟的發展與繁榮。
事實上,特朗普上臺前就對臺掌握絕大多數高端晶片産能、對美出口獲得鉅額順差極為不滿,公開稱“台灣偷美國晶片”,揚言將對臺晶片徵收重稅,有意複製第一任期“經驗”,要求台灣晶片企業加大對美投資。賴清德當局“不戰而降”,華盛頓輕鬆得逞,臺積電迅速宣佈將在亞利桑那州建立三座晶片生産廠。其中,一廠據稱已正式量産4奈米晶片,2028年二廠、2030年三廠將分別生産3奈米、2奈米高端製程晶片,並將研發中心也逐步移往美國。
但美國政府想要的遠不止於此。據媒體報道,美已施壓臺積電和台灣第二大半導體製造商聯電,要求它們分別與美半導體企業英特爾和格羅方德進行合資。英特爾在高端晶片製程領域停滯不前,希望與臺積電合資補足短板、迅速掌握高端晶片製程工藝;格羅方德以成熟晶片製程為主,若與同樣擅長成熟晶片製造的聯電合資成功,將成為僅次於臺積電的世界第二大晶片代工廠。美對臺半導體産業的“全面掠奪”,凸顯其在與我博弈當中的焦慮感極強,意圖在最短時間內補足供應鏈中半導體晶片代工製造短板,儘快建立完整的半導體體系。美國政府的這種掠奪行為倘若得逞,極有可能將臺半導體供應鏈連根拔起,造成臺出口、投資、就業三輸慘狀。
而賴清德當局“量台灣之物力,討華盛頓之歡心”的做法並沒有換來美國政府的心慈手軟。若美對臺徵收32%的關稅最終生效,將對台灣以生産出口中間産品、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的産業經濟體系造成極大衝擊,島內輿論紛紛以“海嘯”形容。令人憤怒的是,面對美國政府的重拳出擊,賴當局堅持“不抵抗、不逆美”。美貿易談判部門已指出台灣存在美豬標識、稻米配額、服務業開放不足等諸多貿易障礙,未來賴當局很有可能繼續退讓,在農産品、汽車零部件等領域大幅讓步。這種“無底線貼美”的做法恐令島內農業、傳統製造業遭遇極大衝擊。
而賴當局堅持“無底線貼美”的關鍵在於賴與民進黨的“台獨”本質。自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以來,賴便不斷衝撞兩岸關係“紅線”,“謀獨”挑釁不斷升級。賴與民進黨非常清楚,若要持續推進“台獨工程”,就必須獲得美支援,因此選擇不惜一切“無底線貼美”。同時,賴與民進黨還有意利用中美戰略博弈,促成兩岸“全面脫鉤”,力推臺經濟“脫中入北”,以最終實現“台獨夢想”。
但賴當局“貼美謀獨”只會害慘台灣。有島內理性分析指出,對美擴大投資和採購根本無法喂飽華盛頓,未來還會有新台幣被逼升值等諸多要求,臺對美獲得的貿易順差恐怕都得吐出來,這對於高度依賴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淺碟型”經濟體來講,將是難以承受之重。而美對賴當局急切需要的安全支援,只會停留在高價出售裝備、網頁上刪改“反對‘台獨’”語句等方面,台灣社會則需承擔防務開支暴增、社會福利被擠壓、全民陷入備戰恐慌狀態等諸多沉重代價。
事實上,面對美國政府的關稅壓力,島內仍存在理性聲音。4月9日,臺前陸委會副主委林祖嘉等人士召開記者會,主張面對美國“關稅大棒”,臺當局應接受“九二共識”為基礎的兩岸合作,分散對美市場的依賴,改善兩岸關係,強化與大陸全面合作,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衷心期待能有更多的台灣民眾看清分裂勢力與外部干涉勢力勾連“害臺”的本質,能有更多理性聲音與力量反制賴清德當局亂政,避免台灣真正落入深淵。(作者是正奇經緯智庫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