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原創

心理科學傳播公開課 | 心理學頭腦:建立成長性思維

發佈時間:2025-03-27 15:07:42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辛理

——心理科學傳播公開課之八

編者言

建立心理學頭腦是大眾心理科普的總體目標。中國網心理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聯合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共同推出《心理科學傳播公開課》專題系列科普文章。今天推出第八篇《心理科學傳播公開課|心理學頭腦:建立成長性思維》。

內容提要

心理學頭腦是心理科學傳播的目標,實現心理學頭腦的途徑是建立成長性思維,有成長性思維的人會用發展性、多層次的視角看待世界,用積極主動的態度應對環境的挑戰。



一、傳播要點

(一)目標——建立成長性思維

心理學頭腦是公眾必備的意識,指用心理學的視角理解世界與應對生活的素質,有心理學頭腦的人不僅對心理科學知識有深入了解,並且能夠建設心理學的心智模式,對客觀世界産生不一樣的洞見。某種意義上,建立心理學頭腦是開展心理科學傳播的終極目標,是心理學賦能生活的重要抓手。

建立心理學頭腦的路徑是形成“成長性思維”,有成長性思維的人會用發展性、多層次的視角看待世界,用積極主動的態度應對環境的挑戰,成長性思維與職場、親子、婚姻家庭等領域可以密切結合,普及成長性思維的理念可以幫助受眾打開思路,拓展視野,用靈活、彈性的方式發展自我與改造世界。

“成長性思維”這個概念,是由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來的,為此,她還專門寫了一本書《心理定向與成功》。在這書中,卡羅爾•德韋克教授列舉了大量案例,分析了各個領域中成功者與失敗者的經歷,並總結出,成長性思維是成功者的必要素質。

(二)成長性思維與固定性思維

1、固定性思維模式

認為人的能力是一成不變的。這讓人們時刻想證明自己的智力與能力,擔心來自他人的負面評價,他們會把當下發生的事當作衡量自身價值的永恒尺規。

2、成長性思維模式

認為人的能力是持續變化的。雖然人的先天才能、天賦、人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後天訓練來改變。一般認為,成長性思維模式是擁有心理學頭腦的重要標誌。

(三)兩種思維模式的區別

1、對自身評價的準確度不同

固定性思維模式者,對自己能力的評估是非黑即白的,所以難免失真。他們有時對自己有過高的評價,有時卻又過分自我貶低。

成長性思維模式者,相信能力可以培養,經常用開放的心態評估自己的現有水準。同時,由於以學習為目標,他們需要對現有水準有準確的評估,這樣才能基於實際情況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2、對成功的看法不同

固定性思維模式者,對成功有過分的渴求。他們認為聰明人應該很輕易取得成功,這讓他們極力逃避失敗,因為失敗證明了他們是愚蠢與低能力的。

對成長性思維模式者來説,成功者會不斷拓展自己的能力,成功需要長期的刻意練習才能夠實現。

3、對失敗的看法不同

在固定性思維模式者看來,一次失敗就證明了自己是失敗者,在他們的心智中,失敗並不是一種結果,而是一種身份。

在成長性思維模式者,雖然也承認失敗是痛苦的,但並不會讓失敗對我們下定義。失敗只是一個需要面對的問題,而且,在應對失敗的過程中,我們還能從中獲益。就像尼采説的“殺不死我的,讓我更加強大”。

4、對努力的看法不同

固定性思維模式者認為,成功都是水到渠成,只有無能者才需要努力。如果我們需要為某件事付出努力,説明這件事不適合我們。成長性思維模式者相信,即便是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能成功,他們承認天賦的重要性,但是更崇尚努力。

二、對策參考

我們不止一次提到,建立心理學頭腦的關鍵路徑是形成成長性思維,告別固定性思維,然而,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的確是一個固定性思維的人,那麼我的人生是否還有改變的可能呢?答案是當然可以的。以下是一些建議:

1.建立發展的人性觀

建立心理學頭腦,需要從發展的角度看待人性,具體體現為:相信人性是隨著生命際遇而變化的,人可以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逐漸改變自己。通常來講,這一改變的過程道阻且長,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相信改變終會發生,同時對改變的出現保持耐心。

2.建立靈活的自我觀

擁有心理學頭腦的人,擁有靈活的自我觀,他們相信自我永遠有變化的可能性,很少自我設限,對任何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也願意挑戰,並且勇於去接受生活中的不確定性。靈活的自我觀還體現在根據環境的要求隨時調整自我狀態,達到與外部世界的和諧與融洽。

3.建立積極的成敗觀

缺乏心理學頭腦,就會認為失敗是對自我的徹底否定,於是會産生強烈的挫敗感,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從此一蹶不振。相反,擁有心理學頭腦的人眼中,失敗是一記警鐘,是成功路上的墊腳石,可以給人無窮的動力。心理學頭腦讓人們轉變看法,以成長性的視角看待生活中遇到的事件——這件事能帶給我什麼成長嗎?它能協助我幫助他人獲得成長嗎?這種焦點的轉換,本身就能夠緩解我們在面對困境時的窘迫感。

4.建立務實的行動觀

我們對世界的看法需要在不斷地行動中得到檢驗。擁有心理學頭腦的人,幾乎很少僅依憑腦中的幻想與猜測評判外部世界,而是借助務實的行動,及時獲得外部世界的反饋,對自己的想法進行糾偏,從而保持一種持續的現實感。同時,行動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唯一方式,培養心理學頭腦的關鍵在於不斷用行動創造實相,獲得一種穩定的控制感與真實的自信心。

原創 中國網心理中國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 聯合出品 心理中國網址:http://psy.china.com.cn/

專題:心理科學傳播公開課 http://psy.china.com.cn/node_1016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