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要聞推薦

當藝術家扮演心理學家,開始講故事……

發佈時間:2025-03-27 10:38:11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安仔

展覽現場攝影/楊灝


展覽現場攝影/楊灝

展覽:別怕,鎖住的門後有寶藏

展期:2025.3.8-4.30 

地點:裏森畫廊

叔本華的鐘擺理論揭示了人類生存狀態的本質矛盾——人生如同鐘擺,在痛苦與無聊之間往復擺動:當慾望未被滿足時,人陷入匱乏的痛苦;而當慾望被滿足後,空虛隨即産生。這使得人類永遠處於不滿足的狀態。

長久以來,人類因慾望而不斷前進,同時也因為慾望可能將自己陷入深淵。在裏森畫廊舉辦的展覽“別怕,鎖住的門後有寶藏”,即是一場深度探討人類慾望與情感的展覽,藝術家試圖扮演心理學家的身份,將人潛意識的情緒如展演沙盤般和盤托出,呈現給觀者。

走進展廳,眼睛即刻被明快的色彩征服。《幻夢花園》系列的花卉雕塑分佈在展廳的墻面與地面,在純白的空間裏,那些樹脂、軟陶、丙烯顏料製成的枝葉和花卉絢麗多彩,樹枝上停著好奇的鳥類,穿過樹葉看向遠方。但仔細想想,在現實生活中,豬籠草、鳶尾、蝴蝶蘭和蘑菇並不屬於那些枝幹,這樣的組合略顯詭異。尤其是進入展廳看到的第一個作品《狼與月》,一頭大灰狼把一隻帶有四肢的雞蛋扛在肩頭,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此刻像一團迷霧,散佈在展廳中。

帶著費解穿過第一個展廳進入影像展廳,正在播放的黏土定格動畫讓剛才看到的靜態雕塑動了起來,觀者更加沉浸式地進入藝術家塑造的世界裏——荒誕、黑色幽默且讓人欲罷不能。

這是瑞典藝術家組合娜塔莉·杜爾伯格和漢斯·博格為觀者營造的融合視覺藝術、音樂與多維敘事的空間。杜爾伯格運用定格動畫的手法,雕琢角色與場景,博格則譜寫出迷幻的聲景,製造情緒張力與戲劇效果。他們的作品中,情感遠高於邏輯,似乎在深刻地檢視人類的潛意識。

《月之暗面》在幽暗的森林中展開敘事:小女孩被一間會講話的小屋拒之門外,在小屋周圍遭遇了一群並不友好的超現實角色:一隻吞雲吐霧的狼、一頭體態臃腫的豬,和一輪跳著舞的月亮。此時觀者觸發的情感關鍵詞是渴望、恐懼與記憶,似乎讓人回到童年某些並不美好的體驗。

《松餅月亮》是一部關於轉變和自我認同的動畫,講述了一顆擬人化雞蛋的迷幻旅程:它穿行于森林,林中有一群狡猾的動物試圖引誘並吃掉它,於是這顆雞蛋變成了月亮,就此逃離危險,可最終又從天空墜落,失去了自己的形狀與身份。這故事似曾相識,也許我們都曾因為追求或躲避什麼而迷失自己,這則故事揭開了我們長久以來不願去直視、思考的自我,羞恥、貪婪、脆弱隨即浮現。

看完這些動畫,便看懂了之前展廳的那些雕塑——那些沉浸式的氛圍感蔓延出影像展廳。在花海中,來自《思緒未及之境》系列的金色河狸和老鼠棲息于錯綜的枝丫間,這兩種動物的習性是在地下開闢路徑、改變水流的方向,它們象徵著人類潛意識中沉睡的思緒。正如作品標題所指,在潛藏的想法進入意識之前,它們充滿各種可能性,一旦浮現于意識之上,它們隨時會改變我們的思路。

這些動畫與雕塑,實際上是藝術家重構的一個個寓言——為成人講的童話故事。這些故事超脫了傳統的敘事結構,給人的情緒體驗遠大於理性的邏輯,並由此引領我們離開那個熟悉的理性世界,進入自己都不知道的潛意識空間。當潛意識中的慾望與情感被打開,我們是否會重新思考當下的自己和所做的決定?(北京青年報安仔 供圖/裏森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