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關注青春期的煩惱:不要“以愛之名”過度管控孩子

發佈時間:2024-09-12 08:35: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郭韶明

17歲的馮諾正處於青春期,在爸爸馮志強看來,一向外向乖巧的女兒仿佛變了一個人,“總是無緣無故地痛哭,不願意溝通,什麼事情都悶在心裏,經常聽恐怖音樂,甚至出現了割手腕的情況”。

馮志強擔心孩子患上了抑鬱症,又怕帶去看精神科會加強對孩子的心理暗示,聽説12355青少年服務台可以為青少年免費提供心理援助,他便試著撥通了電話。

電話那頭,四川·成都12355青少年服務台心理諮詢師尹婉琎接通了電話。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團四川省委開通12355青少年心理援助熱線,從那時起,她便一直通過熱線幫助青少年及家長解決心理問題。

聽完馮志強的描述,尹婉琎建議馮志強帶孩子來線下做面詢。跟馮諾深入溝通後,尹婉琎發現馮諾興趣廣泛,性格很好,在學校非常受歡迎。可爸爸媽媽長期以來對她要求非常嚴格,擔心她在學校太受歡迎而早戀,擔心她喜歡二次元影響學習,總是反對她做學習以外的事情,把她當小孩子一樣嚴加看管。

爸爸媽媽的過度嚴格一度讓馮諾難過焦慮,很長一段時間只要成績稍有波動她便會情緒起伏大,入睡困難,家庭關係也因此很緊張。

尹婉琎談道,孩子在青春期身心會經歷巨大變化,當他們向父母訴説苦悶時,很多家長會採取説教的方式強迫孩子按照自己想的去做,久而久之孩子不再願意將內心的想法分享給家長,變成很多家長口中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馮諾向尹婉琎講述自己的擔憂,她周圍許多同學都患有抑鬱症,擔心自己也生病了。

尹婉琎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解釋,很多家長和學生都會將青春期出現的情緒波動歸咎於心理疾病。“孩子處於青春期,情緒波動大,是很正常的情況。要學會鑒別抑鬱情緒、抑鬱症和青春期情緒的波動,切不可隨意給孩子安上‘心理疾病’的帽子。”

考慮到馮諾即將升入高三,學業壓力大,尹婉琎決定採取線上與線下結合的諮詢方式對馮諾及其家長進行開解,由她負責面詢,諮詢師陳傑負責線上諮詢。

尹婉琎勸説馮志強,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表達方式不恰當就會變成“以愛為名”的傷害。面詢後,馮志強意識到自己與妻子對孩子的管控過於嚴厲。回到家中他正式向馮諾道歉,並決定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不再強迫孩子學習。

馮志強開始支援馮諾cosplay(一般指通過服裝、道具、化粧、造型等方式,借助攝影、舞臺劇、攝像等形式,對出現在動畫、漫畫、遊戲作品中某位角色或者某段劇情進行現實還原的活動——記者注)感興趣的二次元動漫人物,逛漫展。每次回來,馮諾都會很開心地分享自己的經歷。

馮志強告訴記者,女兒一度想邀請他一起裝扮後去漫展,他不好意思地擺擺手拒絕,“爸爸可以去給你做苦力背包”。

讓馮志強沒想到的是,不再逼迫孩子學習後,馮諾不僅重拾了自信、學會了溝通,學業更是突飛猛進,年級排名從50多名躍升至第五名。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於快速進步的階段,家長應該學會放手,相信在正確的引導下孩子能夠學會對自己負責。”尹婉琎拿家長們普遍擔心的青春期孩子早戀舉例。“我並不認同早戀的説法。青春期的孩子除了身體發育之外,開始有了自主意識,注重自己的內外在形象,彼此有好感,與大人所謂的‘戀愛’是不同的。”

尹婉琎建議家長這樣引導孩子:“青春期對異性有好感是必經的一段情感體驗。但這個階段建立在外貌吸引上的感情是很脆弱的,就像一個‘空心蛋’,一碰就碎。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的內心,由內而外成為更好的你,那樣吸引來的感情才更加牢靠。”

如今,經過線上3次、線下4次的諮詢服務,馮諾學會了與自己的情緒相處,如何有效溝通,信心滿滿地步入了緊張的高三生活。馮志強夫妻則化身12355青少年服務台的義務宣傳員,不斷向周圍人“安利”這條“寶藏”心理援助熱線。“這樣的平臺,需要被更多人知道。”(中青報 見習記者譚思靜 記者郭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