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本土咖啡品牌為啥偏愛起“洋名”
發佈時間:2023-07-21 10:06:58 | 來源:工人日報 | 作者:楊召奎
近年來,多個中國本土咖啡品牌逆勢增長,實現異軍突起。但有意思的是,不少本土咖啡品牌都起了“洋名”,例如Manner Coffee、Seesaw Coffee、Grid Coffee、M Stand等。
相對於咖啡消費成熟國家,中國咖啡市場目前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因此,本土咖啡品牌加快涌現。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今年新增約3.2萬家咖啡相關企業。虹橋國際咖啡港聯合美團、上海交通大學文化創新與青年發展研究院等今年5月共同發佈的《2023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顯示,預計到2025年,中國咖啡産業規模可達3693億元。
一些本土咖啡品牌為啥偏愛起“洋名”?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咖啡是一種舶來品,本土品牌起“洋名”,是為了讓品牌顯得更有調性,這也是將品牌和品類進行匹配最直接的方式,在最初打品牌的時候更容易吸引消費者的注意。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本土咖啡起“洋名”是一種市場行銷策略,這種做法的背後,往往是本土品牌想要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與國際品牌競爭,同時也受到國內消費者對國外品牌追捧的影響。
事實上,近年來,本土品牌起“洋名”的現象在多個行業屢見不鮮。這是因為,同樣的産品,起了“洋名”後消費者接受度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這就促使很多本土企業通過起“洋名”來提升品牌認知度和增加利潤。
例如,在服裝領域,不少品牌使用英文,如LILY、MOCO等。在家居領域,不少品牌名字也“洋氣十足”,如達芬奇傢具、蒙娜麗莎瓷磚、馬可波羅瓷磚等。
平心而論,企業名稱應當使用符合國家規範的漢字,不得使用中文拼音字母、阿拉伯數字,但品牌名字怎麼起,法律法規沒有規定,企業有自主權。而且近年來,消費者對本土品牌起“洋名”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
不過,起“洋名”既有好處也有壞處。“洋名”充其量只是一個看起來有調性且很好聽的名字,如果過度依賴“洋名”進行行銷,可能會忽略品牌本身的品質和文化內涵,導致品牌形象虛浮,缺乏真正的品牌價值。
在江瀚看來,品牌要想贏得市場、贏得消費者,最終還是要靠産品品質、服務水準、運營能力。
對於本土咖啡品牌來講,要努力提升産品品質,注重提升咖啡豆的品質,確保每一杯咖啡的口感和品質。同時,可以考慮採用獨特的烘焙工藝和配方,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和獨特口感。
同時,本土咖啡品牌應該注重傳遞本土文化,通過獨特的文化元素和故事,營造出獨特的品牌氛圍和形象。例如,可以推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咖啡飲品和甜點,或者在店內展示本土文化元素和藝術品。
當然,品牌行銷也很重要。國外一些品牌的成功在於傳播品牌理念、提供情緒價值,這一點值得借鑒。本土咖啡品牌可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宣傳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産品特色。例如,在社交媒體上開展宣傳活動,與網紅、明星合作推廣,或者與當地知名景點合作,吸引更多消費者。
此外,消費者也要改變迷戀“洋品牌”的心態,支援本土品牌、國産品牌的發展。什麼值得買商業運營中心負責人張宇昂指出,近年來,在化粧品、家電、智慧手機、運動裝備等諸多行業,國産品牌均表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我們相信,本土咖啡品牌通過努力摸索與創新,也能打造出獨特的文化元素和故事,形成各具特色的“中國味 ”,即使不起“洋名”,也能受到消費者的追捧。
稻香村創立250週年大會大會以“守正創新行穩致遠”為主題,研討老字號未來發展方向。【詳情】
A2型蛋白質乳品研究與發展概...從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展開對A2型蛋白質乳品的解讀。【詳情】
貝因美 和中國媽媽在一起貝因美以“愛”為基礎,幫助親子家庭健康幸福。【詳情】
老字號智慧財産權保護研討會聚焦稻香村、泥人張等老字號典型案例。【詳情】
紅餐網 | 新華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