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聚焦

厘清這些認知誤區,安全減糖、控糖、吃糖

發佈時間:2023-09-27 09:47:20 |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 作者:李建

近年來,減糖、控糖甚至戒糖成為網路熱議話題,消費者是否真的了解糖,是否知道如何科學減糖、控糖?近日,科信食品與健康資訊交流中心發佈了專項調查結果,並邀請專家進行解讀。

本次調查顯示,68%的消費者有控糖意願,年輕人、體重焦慮人群的控糖意願更加強烈。《中國城市居民糖攝入水準及其風險評估》顯示,我國城市居民平均每天攝入9.1克糖,符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每人每天25克以內的建議。此外,居民攝入的糖僅佔膳食總能量的1.9%,最高為3-6歲組,佔總能量的3.4%,也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值10%。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李寧認為,糖作為甜味物質,對滿足舌尖上的需求有重要功能。糖只提供能量而不提供其他營養素,糖攝入多了,會影響能量及其他營養素的攝入平衡,長遠來看,對健康不利。

目前我國居民攝入的糖並不算多,控糖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不如控鹽、控油和控制總能量攝入重要,但不能盲目樂觀,因為近20年來,我國食糖年生産量增加了一倍多,13-17、3-6歲年齡組糖供能比超過10%分別佔4.1和4.8%,因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最終超過10%的兒童青少年的數量,也是非常可觀的。此外,超重肥胖人群、糖尿病人群和血糖長期偏高的人群確實應當注意控制糖的攝入量。

廚房用糖是居民攝入糖第一大來源,八成消費者搞錯了控糖重點。本次調查發現78%的消費者認為應控制食品、飲料中的糖。但廚房用糖才是我國城市居民攝入糖的第一大來源,其貢獻率是含糖飲料的兩倍左右。科信食品與健康資訊交流中心主任鐘凱表示,人們普遍將“減鹽、減油、減糖”的焦點放在超市貨架上的食品和飲料,卻忽視了一日三餐的決定性意義。實際上,鹽油糖的主要攝入途徑都是餐飲,包括家裏做飯,這是當前中國人的膳食結構造成的。控制家庭廚房、食堂、餐廳廚房中鹽、油、糖的使用量對於“三減”至關重要。消費者應當從自家廚房開始,適應和培養清淡口味。

九成消費者認錯“糖”,不少人將甜味劑(代糖)識別為含糖配料。閱讀食品配料表可以了解食品的主要成分,比如蔗糖、果糖、果葡糖漿是典型的含糖配料,比較隱蔽的糖還有蜂蜜、果醬、濃縮果汁等。調查顯示,能準確識別這些含糖配料的消費者不足10%。比如蔗糖的識別率僅有80%左右,常用的果葡糖漿、蜂蜜、濃縮果汁、果醬的識別率均不足50%。有趣的是,還有不少消費者將不提供能量或僅提供較少能量的甜味劑(代糖)識別為含糖配料。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認為,消費者的營養健康教育任重道遠,正在徵求意見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 28050)已經將糖作為強制標注的內容,這將有助於公眾更清晰地了解食品的糖含量。但歸根結底,消費者要學會自主選擇和搭配出健康的膳食,而不是指責某個具體食品或菜肴中的添加糖“不健康”。

責任編輯:

稻香村創立250週年大會

大會以“守正創新行穩致遠”為主題,研討老字號未來發展方向

【詳情】

A2型蛋白質乳品研究與發展概...從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展開對A2型蛋白質乳品的解讀。【詳情】

貝因美 和中國媽媽在一起貝因美以“愛”為基礎,幫助親子家庭健康幸福。【詳情】

老字號智慧財産權保護研討會聚焦稻香村、泥人張等老字號典型案例。【詳情】

友情連結:

紅餐網 | 新華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關於我們ABOUT US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聯繫方式CONTACT WAY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版權説明COPYRIGHT NOTICE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