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分火鍋品類加速“出圈” 各地食客都愛組“鍋圈局”
發佈時間:2023-06-09 09:09:49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
“過去打邊爐都是自己煲湯底,偶然在珠海吃到即食豬肚雞湯包,不搶味很提鮮,現在招待親友都用它。”如今回憶起與鍋圈粵式火鍋底料包結緣的過程,生活在珠海的澳門人施偉溢言語中仍透著驚喜。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準逐步提高,新生代消費者求新求變需求增強,在常見的麻辣火鍋外,粵系、臺式等更細分的火鍋品類頻繁“出圈”。以鍋圈食匯為代表的餐飲零售新物種,順應需求,推出數十種火鍋底料及數百種搭配食材,讓消費者“不出家門就能吃遍全國”。
除了愛嘗鮮的食客,據了解,越來越多諸如施偉溢這樣生活在他鄉的食客,已形成了定期組“鍋圈局”的習慣。與當地人一樣吃火鍋尤注重口味醇香,食材鮮美。他們的首次選擇或是出於好奇,但形成持續消費,鍋圈打動他們的究竟是什麼?
鴛鴦“火鍋局” 滿足多元需求
對於33歲的施偉溢而言,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在家組“鴛鴦火鍋局”已成為生活的新常態。施偉溢回憶,過去家裏都是自己煲湯底,先把從菜場買的雞或海鮮煮來吃,剩下湯水當底料“打邊爐”。但前兩年經朋友介紹,施偉溢偶然接觸到鍋圈的豬肚雞湯料後表示:“味道比想像中的好很多,以前試過其他底料很鹹,但這個不會搶食材的味道,提鮮又方便,包括家里長輩也覺得不錯,過去他們是不接受這種湯包的。經過第一次嘗鮮後,我家裏經常因為有即時湯包就打火鍋。”
此外,施偉溢招待朋友也喜歡買鍋圈食材組“火鍋局”。“我生活的地方是美食之都,各地料理都有,朋友們的飲食偏好也不同,但火鍋是大家接受度較高的品類,在一起吃也比較有氛圍。”通常他會準備兩種味道,除了傳統的牛油鍋,他也會挑選更細分的底料滿足口味清談的朋友。
因為認可品質,也有創業計劃,施偉溢如今已成為鍋圈的一名加盟商。在他看來,越來越多當地人喜歡鍋圈,主要是口味豐富又便利。“以前當地人會覺得包裝食材不新鮮,還是市場買的最好,但試過鍋圈的墨魚仔、籽烏魚等食材之後,覺得還挺新鮮;同時,食材拿回去就能煮,滿足了年輕人不想頻繁去菜市場的現狀。”
麻辣鮮香相得益彰 高還原度口味受追捧
“吃第一口的感覺是驚艷,麻和辣搭配得很好。”在珠海經營12年滷肉飯餐館的台灣人涂先生,這樣描述自己第一次嘗鍋圈牛油火鍋底料時的感受。
他提到,當地的火鍋文化是流行一個人一小鍋,即便是辣鍋,口味也相對沒那麼重,然後蘸點醬油吃。從事餐飲行業的他對餐食味道更為敏感,12年前他逐漸偏好重口味,尤其是首次嘗到花椒後,更是愛上了麻的滋味。
他曾到四川吃火鍋,理解了吃辣不是一味追求純辣,例如,重慶味注重香辣,四川味則更偏麻辣。回到珠海,他偶然嘗到鍋圈的火鍋底料後表示:“這款底料還原度高,和本地火鍋店相比口味沒什麼差別,跟四川當地比打90分吧。”而今,他常邀約三五好友在自己的餐館裏用鍋圈食材涮上一頓火鍋,“尤其是過年的時候,大家圍在一起吃火鍋,熱氣騰騰團團圓圓。”
剛在香港工作一年的藤女士,雖然也是無辣不歡,但對重辣接受度有限。她週末常去深圳朋友家裏吃鍋圈,喜歡先吃清油鍋底,“朋友評價都挺好的,因為很香,辣度也適中”,待吃到一半感覺辣鍋有點鹹了,再另煮一鍋相對淡口的菌湯鍋底或花膠雞鍋底。
除了口味,她同時提到價格的因素:“之前在當地,3個人吃火鍋,點了海鮮拼盤,吃了差不多1300塊(港幣),在深圳吃鍋圈,我們6個人上次花了600多塊(人民幣)還吃不完。”
鍋圈食匯相關人士表示:“如今,在細分火鍋加速‘出圈’的背景下,越來越多消費者對鍋圈多類鍋底的復購和分享,是對我們産品力的肯定。”據悉,鍋圈食匯目前推出了52款火鍋口味,範圍涵蓋川渝、粵式和泰式等等;此外,鍋圈還針對地域性的口味推出了特色産品,比如潮汕牛肉丸、搭配豬肚雞湯包的速凍豬肚雞塊等等,目前在售産品已超700款。
未來,定位“社區中央廚房”的鍋圈,將繼續深耕和創新火鍋品類,不斷從口味和吃法上滿足消費者日趨多元化的需求。
稻香村創立250週年大會大會以“守正創新行穩致遠”為主題,研討老字號未來發展方向。【詳情】
A2型蛋白質乳品研究與發展概...從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展開對A2型蛋白質乳品的解讀。【詳情】
貝因美 和中國媽媽在一起貝因美以“愛”為基礎,幫助親子家庭健康幸福。【詳情】
老字號智慧財産權保護研討會聚焦稻香村、泥人張等老字號典型案例。【詳情】
紅餐網 | 新華網食品 | 人民網食品 | 中國經濟網食品 | 央視網美食 | 光明網食品 | 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
中國網食品頻道堅持“給你一個真實的中國”的永恒追求,融合各地民族風俗、地方特産,延伸至整個食品行業,展示中國食品豐富性、多元性,搭建中國食品展示平臺。
新聞熱線:010-88564110
投訴建議:010-88564110
電子郵箱:
foodchina01@126.com
本網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中國網食品”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