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對企業經理人關注的是"專業化",社會對職業經理人強調的是"職業化";提出企業經理人的社會職業身份管理是職業經理人供給側改革的新思路,在於適時對企業經理人提出了職業化的管理要求和實行社會化的管理手段;在企業經理人和職業經理人兩種身份施行轉換的過程中,尤其要注重職業經理人職業素養從誠實守信做起。
通常,我們將擔任企業頂級領導職務的、從事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人,稱為企業經理人;我們又將受雇于企業、真正實現了“職業化”的企業經理人,稱為職業經理人。經理人和職業經理人之間究竟有著什麼樣的區別?有些人認為:經理人也好,職業經理人也罷,幹的都是一樣的工作,作出區分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其實不然。
企業經理人的社會職業身份管理是職業經理人供給側改革的新思路
經理人,在企業首先是一種工作身份的象徵,它僅僅表明在企業的經理這個崗位上,承擔著一定的工作分工和工作責任。對企業經理人而言,不同的企業要求表現的內容可以是不同的。於是,企業對於企業經理人的配置標準,會因所有制的不同、企業規模的不同以及行業屬性的不同而不同,這些差別甚至可以導致一個企業一個樣。
職業經理人就不同了。既然是“職業化”的企業經理人,當然一定是增加了社會和職業屬性的內涵,這時候的職業經理人具有了一種社會職業身份的定位。這種定位並沒有在企業的工作和責任分工上與企業經理人劃出什麼差別,但是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職業人群,卻是産生了一個區別於其他社會職業人群新的識別標誌。顯然,這個標誌同企業的所有制、行業的屬性、企業的規模是無關的,是社會對這一職業人群的共同認知,是社會化的識別標誌,也就是職業經理人市場化的標誌。
從上述企業和社會層面兩種不同的標準可以看出,與之配套提供的人力資源服務的內容也有差異。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初期,企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要求企業經理人儘快學會先進的管理理念,掌握實用的管理技巧。因此,企業經理人的配置標準一開始把注意力放在了企業經理人的“專業化”水準上,“職業化”的問題並沒有被提上議事日程,甚至可以説,很大程度上還沒有認識到企業經理人職業化的問題。自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的任務以後,社會上對企業經理人的職業化有了新的認識。尤其是最近這段時期炒得沸沸颺颺的萬科股權之爭,引發了社會多方面、多角度的討論,職業經理人的話題自然也避免不了。而且從企業和社會層面,在如何看待職業經理人的問題上分別找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感覺,表現的問題表面上是企業和社會關注的角度不同,實質上卻是反映了企業確立的企業經理人標準,解決不了企業經理人的職業化,即使是萬科推崇的事業合夥人制度也同樣幫不了企業經理人職業化的忙。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什麼要提出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的任務?它不僅是國有企業體制機制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民營企業代際傳承、民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目標就是要適時創造一支具有中國特色的、真正意義上的職業經理人隊伍,這支隊伍要有“職業化、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特徵,既不是簡單從西方照搬照抄,也不能在現有的企業經理人中分分類、拔拔高、評評優就可以了,難就難在創造的職業經理人必須要實現真正的“職業化”。
提出企業經理的社會職業身份管理,筆者認為,是職業經理人供給側改革的新思路,新就新在經濟發展新形勢下對企業經理人適時提出“職業化”的管理要求以及實行社會化的管理手段,這是對現行社會人力資源治理制度的一種創新。從這個意義上講,職業經理人的制度建設才剛剛開始,絕不像萬科管理團隊的鬱亮預言的那樣,職業經理人制度要消亡,會被事業合夥人制度所取代。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即企業經理人的配置標準自然由企業自行確定,解決的是企業需要的高級個性人才;職業經理人的配置標準,當然由社會(市場)來確定,解決的是社會精英階層、特殊人群的共性人才。當前,在施行企業經理人向職業經理人的身份轉換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兩種身份轉換的工作機制,適時開啟市場接受、流動、配置的通道,更要注重如何真正實現企業經理人的職業化。
現今企業經理人職業化最缺的就是職業經理人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
什麼是職業化?筆者認為,企業經理人的職業化説到底就是培養和養成職業經理人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這是因為職業素養是構成職業經理人的職業化的最重要、最有含金量的內涵。中國職業經理人協會主持的“職業經理人發展項目”研究課題的大量調研表明,當今企業經理人在向職業化轉變的過程中,最缺的就是職業經理人本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
那麼什麼是職業素養?幾天前網上熱傳一個故事,説的是在西班牙舉行的一次自行車比賽中,車手埃斯特萬在距離終點300米處,不幸遭遇爆胎,他只能扛起自行車跑向終點。令在場觀眾驚訝的事情發生了,他身後的競爭對手納瓦羅拒絕超越,慢慢地跟著埃斯特萬身後!後來,取得冠軍的埃斯特萬想把獎牌送給納瓦羅,但遭到納瓦羅的婉拒,理由是:自己不想在快到終點時超越一個爆胎的選手取勝,這樣是不道德的。儘管筆者沒有考證事情的真偽,但故事講述的卻是職業運動員的職業素養。
如何來定義職業經理人的職業素養?簡單説,就是忠於職守,就是要善盡委託代理人的責任。再來看看中國“職業”經理人身上表現出來的職業素養。查閱一下最近幾年出現在工商管理案例教學中的負面典型,連同時下的萬科亂戰,使我們有理由説當今所謂的“職業”經理人,最缺的不是專業化,而是職業化,是標誌著社會精英階層的“職業”人群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這是中國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的最大挑戰。
相當一段時間以來,單純以知識能力論英雄的企業配置標準,無形中加劇了市場對“職業”經理人的不信任感。中國職業經理人協會主持的“職業經理人發展項目”研究課題,提出了以職業素養、職業能力和職業知識及技能為先後次序的三維加一的評價標準(加職業適配度),又以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和職業作風構成了職業素養的三要素評價,重新確立了職業經理人職業素養的地位,更有利於推動解決職業經理人的職業化。
值得欣喜的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在關注職業經理人制度的建設,國企、央企也提出了企業經理人的身份轉換通道以及與市場接受的對接問題。但是僅僅關注兩種身份轉換的工作機制,開啟市場接受、流動、配置的通道是不夠的。試想,如果建立的職業經理人制度,無助於培養企業經理人養成應有的職業素養,就會使身份轉換帶來的僅僅是形式上的“職業化”,即使實現了從市場來到市場去,也無法完成企業經理人職業化後所應該期待的實質性轉變。
為什麼要用“誠實守信”打造職業經理人的新名片?
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均對信用體系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近日,國務院又印發了《關於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的出臺,目的是要加強治理社會上失信行為高發的問題。
企業是社會的一個縮影。企業的失信行為,很大程度上同職業經理人的信用狀態有著緊密的關聯。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開展以來,政府的各個部門開始對社會自然人的個人信用狀態予以了關注。但是我們也發現,對於企業經理人的信用,特別是企業經理人在職、履職的信用行為的重視還處在空白地帶。作為社會精英階層的職業經理人,他在經營行為中的失信行為,對社會、企業造成信用的負面衝擊,要遠遠大於普通人的影響,在構建的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重要性,也遠遠超過一般自然人。因此,職業經理人的誠信,尤其是表現在其在職和履職方面的誠實守信,是作為衡量職業經理人職業道德的核心成分。
綜合前面分析企業經理人的短板、企業經理人職業化的內涵以及職業經理人職業道德的核心,我們不難發現,養成職業經理人的誠實守信,不僅是企業發展的需要,更是時代強勁的召喚。
中國職業經理人協會提出要對職業經理人施行信用評價的工作思路,正在進一步的完善推進。重慶職協去年開展的重慶地區企業經理人評先選優活動,首次植入了信用評價的元素,特別是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職業經理人信用研究中心和重慶職協提出的工作細節設計,他們的做法是要在傳統的人力資源市場中開闢一塊專門為企業經理人服務的平臺,以重職協的會員單位、會員個人為主要對象;以建立職業經理人信用檔案為重要手段;以信用資訊的正面清單為重點內容;以提供企業經理人求職、引入信用評價服務為鮮明特色;以市場的契約機制為合作基礎,專司為企業和企業經理人及未來職業經理人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樣的實踐,一定能夠為職業經理人的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建設,打開一片新高地。
今天我們大聲疾呼職業經理人的誠實守信,不是要告訴別人未來的職業經理人只是在誠信方面做好就夠了,而是要告訴社會、告訴希望成為職業經理人隊伍的任何一員,職業經理人的“職業化”至少要從誠實守信做起。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