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光大控股大手筆收購了匯晨養老67.27%股權,正式進軍養老産業,有專家稱此次並購為我國養老産業資本戰開啟的標誌性事件之一。日前,北京商報記者獨家專訪到了光大控股匯晨養老收購團隊負責人、董事總經理杜曉堂,揭開光大控股涉足養老背後的用意。
“新訪客”
銀行、證券、飛機租賃、節能風電……此前,光大控股涉及的各個行業看起來與養老並沒有太多關聯。但在老年需求愈發旺盛的背景下,光大控股也正式開啟了對養老市場的征戰。對此,杜曉堂並不否認,他坦言,確實投資機構在選擇進行PE投資時,慣常的方法還是會選擇少數股權投資,只提供資金和適當的增值服務,保持20%以下的股權,此前光大也曾連續多年進行這方面的投資嘗試。
“然而近兩年,市場上不少大型投資機構的策略已經出現了變化,開始轉而投向一些有發展潛力的産業,以控股的方式進行重點培育,此前光大曾經在飛機租賃、房地産領域進行了類似模式的投資,而在三四年前,我們開始將新的目標鎖定在了養老行業上。”杜曉堂表示。
“確定進軍養老市場之後,光大控股曾經考察過日本、新加坡、美國以及國內共30多家養老企業,而匯晨其實並不是光大第一批考察的企業,直到去年12月底,光大控股才與匯晨開始接觸。”杜曉堂回憶稱,其實當時進入光大控股視野,並進入到談判階段的企業共有四五家,甚至還有與匯晨規模、床位數等類似的企業已經和光大簽署了框架協議。
其實,光大控股收購匯晨的消息一經傳出,曾有資深養老專家向記者表示擔憂,稱匯晨在不少人眼中一直是一家以做民營非營利(民非)養老機構出名的企業,雖然入住率較高,但給人的感覺一直是價格相對不高、利潤空間不大,因此,光大控股此次的收購之舉似乎是不太“划算”的。不過最終,光大和匯晨從達成框架協議到最終簽約僅用了3個月左右,而提到確定匯晨作為最終目標的原因時,杜曉堂多次重復了“輕資産”、“公司化運營”等關鍵詞。
“其實,像資金雄厚的保險、地産公司普遍投資養老時走的重資産路子,在業內並不具有太強的可複製性,未來真正主流的還是做運營的輕資産養老企業。”杜曉堂坦言,如果選擇直接買地,自己建設設施去運營養老機構,回報週期太長,未來命運難以把控。“我們發現,匯晨就是一家輕資産養老公司,主營的就是現在養老市場最缺乏的養老機構運營。”此外,杜曉堂強調,雖然匯晨旗下養老機構中知名度相對較高的是位於北七家的民非機構,但其實目前匯晨旗下的7家養老機構中,僅有3家是民非性質,其他4家都是公司化運營的,而這就給社會資本留下了一個投資的機會。
另一方面,據杜曉堂透露,現階段,雖然匯晨依靠平均80%的入住率能夠保證盈利,但目前企業也的確受制于養老行業利潤薄、資金缺乏等問題,發展、擴張遇到了瓶頸,因此,在光大控股正式收購之前,匯晨其實也已向外透露出了融資的需求。
輕資産
“光大控股收購匯晨後,匯晨將正式更名為光大匯晨。”杜曉堂直言,光大匯晨未來走的是健康養老産業集團的路子,而且將繼續堅持輕資産的發展方向,定位為養老運營公司,不會買地自建養老機構。
資料顯示,2007年在京成立的北京匯晨養老機構管理有限公司,運營床位數為3000余張,是北京4家市屬品牌養老院中惟一一家民資運營、自負盈虧的機構。2014年,業界曾有報道稱,匯晨建立之初就接手了由政府投資建成的老年公寓,根據協議,匯晨負責運營工作,自負盈虧。作為當時北京養老市場上為數不多的民營養老機構,匯晨在最初的三年發展遲緩,入住率一直較低,瀕臨虧損,直至2011年運營才基本實現持平,而在兩年前,公開數據顯示,匯晨昌平養老公寓已經可以維持年盈利10%。
那麼,由光大控股之後的光大匯晨又將何去何從?杜曉堂給出了這樣的答案:運營主體將傾向於公司制,各地將會建設獨立的子公司運營,企業將逐步增加非床位費類基本養老收入佔比,並在全國“有選擇性”地擴張。
具體來説,對於匯晨原有基本的養老機構板塊,杜曉堂表示,光大匯晨將分兩個方向佈局:一方面,北上廣深以及部分二線重點城市,養老機構需求強勁,在這些地區將繼續佈局機構,但主要是走租賃物業的輕資産運營;與此同時,在具備旅遊相關資源的地區,將重點開展旅居養老,目前匯晨旗下已在山東威海建有一個試點。而在匯晨此前已經重點佈局的北京,杜曉堂透露,目前已與5-6家合作方洽談,光大匯晨希望今年在北京的養老機構網點能增加到10家,新增加的4家將主要向本市的西部、南部擴展,“包括這4家在內,未來光大匯晨在京新增的機構將主要走中高端路線,價格也會較現有機構收費標準更高”。
對於此前業界相對較陌生的匯晨旅居養老闆塊,杜曉堂表示,借鋻於目前市場上部分候鳥式養老項目會出現長時間閒置的狀態,因此建設在重點城市之外的旅居養老項目可能還是會以當地老人為主要受眾群體,只是會在機構中留出部分床位供其他地區老人階段性居住。
此外,杜曉堂表示,未來隨著光大匯晨新的養老院項目開張,在入住率沒有達到較高狀態時,它們勢必會抵消掉已有利潤令盈利處於波動狀態,因此,為儘快讓存量足以支撐增量,就必須增加非基礎養老收入,即除了養老機構傳統的床位費、餐飲服務等收入來源外,開拓居家養老、養老服務諮詢等養老健康産品收入佔比,反哺利潤率較低甚至虧損的新建養老院,在3-5年後,這部分收入能逐漸佔據更主要的位置。
資本戰
其實,除了光大控股之外,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業外資本嘗試踏入養老産業。而杜曉堂也表示,自己已切身感受到了這一趨勢,在他看來,養老産業隨著自身機構已經到了股權投資多元化、經營規模化的階段,上市公司投資養老的熱情也並非圖一時之快,養老行業對於資本的吸引將呈現逐步升溫的態勢。
日前,有消息稱,太原、邯鄲等地傳統支柱産業煤炭、鋼鐵不振,很多借此發家的經營者都在尋找新的投資方向,他們多少有點資金,但又不敢貿然出兵,而養老、文化等為數不多的産業則是他們眼下轉型的目標。有資深養老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初養老圈剛剛經歷親和源被收購的融資大案,沒到半年光大控股又拿下了匯晨,如此短時間內密集出現動輒億元級別的資本運動,十分罕見,但也意味著養老市場的資本戰已經打響。近日,養老領域更有傳言稱太平洋保險和中信集團也都在佈局養老産業,今明兩年可能會有大動作,就連一些往往追求短平快利潤的信託資金、民間資本等都開始覬覦養老蛋糕,尋找投資機會。
但不可否認,保險企業、房地産企業、旅遊企業、醫療健康企業……現階段集中投資養老的業外企業基本都與養老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老年人原本就在既有消費群體裏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它們大多都會選擇將“本行”與養老相融合,並以此為切入點展開對於養老市場的投資,最終目的還是要擴展“本行”的收入渠道和來源。
因此,在業內看來,這些企業率先進軍養老産業也在情理之中。此前,有分析機構不完全統計顯示,目前,幾乎我國所有大中型保險公司都已涉足養老産業,大量險企都在集團內部設立了相關分支機構,在市場上出現與保險相關的養老項目越來越普遍。但此前也有專家分析稱,上市房企之所以紛紛涉足養老地産,也是傳統商品房去庫存壓力高企背景下的無奈轉型之選,將一些尾盤打出養老項目的名義推出,不失為吸引老年購房者的一個有力手段。
不過,北京吉利大學健康産業學院院長烏丹星也曾公開表示,目前中國養老産業存在三大瓶頸之首就是投資的進入和退出機制不清楚,所以更多的人還是在觀望;其次是模式問題,做養老健康的企業大多在虧損,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投入的資金受到政策和機制的制約。實際上,目前確實已經有不少業內人士將光大控股收購匯晨的案例與年初親和源收購案比較,由於親和源收購後虧損局面仍難得到改善,因此他們對於光大匯晨的前途頗為擔憂。
而上述資深養老企業負責人也直言,雖然目前國家對於養老企業的政策支援已經從重點傾斜民非向普遍支援社會資本轉變了,但大多數對於營利企業的扶持政策仍未落地,還停留在頂層設計階段,而這也是阻礙資本加速“入圈”的主要原因之一。(記者 蔣夢惟)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