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邊清理存量、邊等待回暖”的心態需要改變

  • 發佈時間:2015-05-05 04:31:2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張輝 張文藝陳智聰

  3月以來,在全國春季大蔥主産區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早蔥面臨10年來最低價。4月中旬,當地的中季大蔥進入采收季,大蔥行情有所好轉。

  目前中季大蔥每畝預訂價超過了800元,最高能超過1000元。據赤湖鎮前張村蔥農陳景龍反映,去年開市時一畝價格能到三四千元。

  “加工企業收購價為每公斤0.2元,算上加工與中間成本,尚能保本。農民仍虧本,但總算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損失。”漳浦縣農業局經作站主任莊文彬説。

  漳浦全縣大蔥面積有5萬多畝,保鮮大蔥出口量佔全國的45%。

  漳浦並非首遇大蔥滯銷。過去10年間,至少上演三四次。赤湖鎮副鎮長鄭建華對2009年的滯銷仍記憶深刻:“當時適逢金融危機,海外訂單銳減,蔥價跌入谷底,基本與今年持平。”然而,彼時赤湖大蔥種植面積僅為目前的一半,情況並沒有如此嚴重。

  莊文彬表示,歷次滯銷並未積累有益經驗。邊清理存量邊等待市場回暖,仍是應對常態。政府不乏引導,但“全民皆蔥”的現狀終未轉變。

  今年大蔥滯銷後,當地啟動了應急機制,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大蔥主産區進行技術、價格、銷售等資訊指導,並及時掌握全縣大蔥産銷情況。每天將最新行情在漳浦電視臺上滾動播出,並持續到5月完成采收。3月中旬,漳浦縣領導率隊到赤湖鎮調研,研究解決季節性蔬菜滯銷。

  漳浦縣農業局經作站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蔥農擴大規模致産量過剩,價格下降。為節約成本,部分蔥農轉移到東南亞國家種植,搶佔國際市場。蔬菜種植大戶陳啟泉建議,漳浦是全省的蔬菜種植大縣,還是供港蔬菜基地,應建立上規模的蔬菜集散批發市場,將客商引進來。

  當地也試圖建立長效機制。首舉是將於5月成立縣蔬菜協會,致力在全縣建起技術推廣、價格行情、市場行銷等資訊平臺。其次,計劃投資2000萬元,建立61座總佔地4萬平方米的冷庫,已爭取600多萬元。

  在莊文彬看來,在供過於求的市場大背景下,調品種、理結構更顯急迫。從去年開始,當地逐漸引導農民種植台灣蓮霧、黃秋葵等農作物。在今年3月的漳浦大蔥行情研討會上,他提出,應砍去當前種植面積的40%,改種胡蘿蔔、白蘿蔔、甘藍等品種。他認為,當地農民多有種植經驗,轉産難度不大,癥結在思維定勢,“他們認為行情幾年不好,下一年就能好起來”。

  另一種思路是發展深加工。“大蔥富含天然抗生素、蒜素以及胡蘿蔔素、維生素、鈣、鎂、鐵、硒等營養成分,若能進行食藥用開發,對漳浦大蔥而言是雪中送炭。”鄭建華説。然而,目前國內鮮有此類研發。在赤湖鎮,僅有兩家企業生産速食麵蔬菜包,原料主要是大蔥尾部,産量消化極有限。

  提高良種自主權也是當務之急。當前,漳浦大蔥主要品種為日本“天光1本”。一畝地得花費種子費約200元,成本居高不下。

  有業內人士提出,台灣的經驗可作參考。台灣宜蘭縣三星鄉將蔥産業與文化創意産業結合,跨界休閒旅遊、高端餐飲等領域,創出特色品牌,有效規避了惡性競爭引發的菜賤傷農。但莊文彬認為,將一産與三産結合對運營經驗與人才配備要求很高,發展深加工、將一産與二産結合是目前的最好出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