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糧倉裏發現農業的美

  • 發佈時間:2015-05-05 04:31:3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劉洪軍文/圖

  “人説龍江首,廣褒北大荒;鋪一地翡翠,灑萬丈陽光;捏一朵稻花,沾一身馨香;攬兩江之水,環抱大糧倉。”黑龍江墾區綏濱農場既是國家大糧倉,更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

  這裡因有優美的自然風光、質樸的民俗風情、愉悅的農趣活動、田園的小鎮建築,成為周邊市民度假旅遊的首選之地。

  大農業觀光帶、民俗文化長廊、農業科普園各展魅力

  走進綏濱,這裡有“一山、一湖、一園、一島、一江、一帶、一龍、一渠、一館”九大景觀,尤為出名的是那有著“龍江第一渠”之稱的綏濱灌渠渠首、界江“桃花源”之讚的黑通島、“小三亞”之譽的龍之府植物園。

  進到場區,沿綏嘉公路,遊客們就進入了龍江第一渠景區,這裡可以眺望中俄界江的壯美、觀賞開閘提水的澎湃、寄思語臺的祈福、感受靈澤岸橋的祥瑞、留念龍江第一的豪邁。

  從渠首順黑龍江東去,有一座黑通島,清澈的江水,平坦的淺灘,使這裡成為天然浴場,既可以欣賞民俗風貌,還可以品嘗江魚盛宴。

  黑通島上唯一的常年住戶是固守邊防的全國最美家庭顧洪昌夫婦,這裡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前往“龍之府”植物園的途中,沿線可以觀賞到15公里的現代化大農業觀光帶,高標準的水稻育秧大棚基地、現代化農機博覽園、水稻浸種催芽工廠,讓遊客們享受了一次集稻海觀光、農機體驗、科技展示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觀光體驗遊。

  “龍之府”植物園有百草園、百果園、百蔬園等,作為全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在植物園內,遊客們還可以觀賞到土壤化驗、無土栽培、水稻智慧節水灌溉等農業科普展示。

  “植物園開園至今,已接待遊客20萬人次,經濟收入241萬元。”農場科技園區主任浦江波説。

  戶外協會、驢友協會、露營協會紛至遝來

  龍門福地提水節、二月二開耕節、消夏旅遊文化節……這些已成為綏濱農場旅遊文化的品牌。

  在發展農業休閒旅遊的路上,綏濱農場借力自然生態、現代化農業優勢,打破區域旅遊資源趨近、旅遊項目趨同“瓶頸”,彰顯“自然即景點、農場即景區、莊稼即景色、文化即景觀”的生態旅遊賣點,實現景區的知名度、美譽度和旅遊收入雙增長。

  每年農曆“二月二”,農場都會舉辦“開耕節”,讓民俗與商業有機相容。僅今年“開耕節”就吸引場內外遊客近7000人,當日個體商戶零售收入超10萬元。從2013年開始,他們還會借助引黑灌區開閘提水的特殊時點,利用渠首景區特有的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舉辦了“提水節”,今年就有1.1萬人參加,給餐飲、零售等行業帶來了客源,日均銷售收入達40余萬元。

  “農場的開耕節、提水節,我們都會組團來參加。”周邊市縣戶外協會、驢友協會等社會團體説。

  “要是天天是旅遊節就好了”,農場江邊農家樂的老闆劉海軍嘗到了旅遊節給餐飲帶來的甜頭。

  餐飲娛樂、交通運輸、商品貿易等産業競相成長

  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奠定了農場發展旅遊的基石,更讓農場人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發展的路上,綏濱農場注重旅遊與支柱産業、城鎮建設特色項目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實現了旅遊産業與其他産業的互哺,助推了農場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酒香不怕巷子深”,對於農場龍門福地酒業總經理陸書芬來説最有體會。借力農場旅遊,她投資建成了酒莊體驗館,讓遊客在體驗白酒釀造的過程中,既享受到了樂趣,又賣出了白酒。僅2014年11月25日開館當天,白酒銷售收入達98萬元。

  打“農”字綠色招牌,開發特色旅遊産品,讓農場在發展旅遊經濟中推進特色種養、瓜果採摘等農業項目全面開花,開發出大米、花卉、山貨等産品,帶動了餐飲娛樂、交通運輸、商品貿易等行業發展,擴大了就業率。

  在完善現代農業觀光旅遊景區、景點的基礎設施建設上,農場注重與城鎮建設相融合,五年來累計投入3.6億元推進城鎮建設和景區、景點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綏濱農場現代農業觀光旅遊景區通過了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評定,並已納入鶴崗市黃金旅遊線路。據統計,自2014年春節至今,景區、景點共接待遊客超過26萬人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