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安排生産要多問種子行情

  • 發佈時間:2015-05-05 04:31:2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劉通

  北京市新發地農産品市場是全國最大的農産品批發市場。在這個市場上,通常能夠反映出全國農産品的供應狀況,特別是肉蛋菜和水果類的農産品。這個市場的價格基本上具有農産品價格的“晴雨錶”作用。

  在新發地市場上,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一部分蔬菜供應過剩與另一部分蔬菜供應短缺的現象同時存在;一部分蔬菜供應過剩與供應短缺交替出現。去年春季,出現“賣難”現象的蔬菜品種較多,包括産自四川、重慶、湖北的白蘿蔔,産自河北、北京、天津的芹菜,産自湖北、河南、河北、北京的菜花等。今年春季,出現“賣難”現象的蔬菜品種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大蔥和冬儲的馬鈴薯上。

  2015年4月30日,新發地市場上大蔥的批發價是0.3~0.7元/斤,4月1日的價格是0.4~0.5元/斤,月末比月初上漲11.11%。去年同期的價格是0.3~0.9元/斤,年同比下降16.67%。

  實際上,從去年4月份開始,大蔥的價格始終在低位運作,今年年初表現得更為明顯。北京市場上冬春季的鮮蔥主要由福建、浙江、上海供應,同時還有山東、河北、天津的冬儲大蔥。從福建、上海運抵北京的大蔥,批發價只有0.4~0.5元/斤,這個價格對經銷商來説,甚至不足以支付起蔥、剝蔥、包裝、運輸的費用。批發商掙不到錢,蔥農更是沒有收入。

  通過對比近幾年大蔥價格走勢可以看出,大蔥同樣存在著供應過剩與供應短缺交替出現的現象。這種短缺與過剩交替出現的現象,就是人們通常所説的“大小年”現象,是市場那只“看不見的手”調控的結果。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農産品的生産是由農戶自行安排的,而農戶小生産的經營模式與農産品供應大流通的模式存在著比較明顯的不匹配現象,這種不匹配勢必造成某些農産品供應的不穩定。相關部門曾經嘗試過對農戶的生産給予引導,但是收效甚微,目前還不能形成一個行之有效的預警機制,這種“大小年”的現象暫時還是難以避免的。每當我們看到農戶生産的農産品出現“賣難”現象的時候,總是比較痛心的;每當我們看到消費者對部分農産品價格過高出現抱怨的時候,也是比較焦慮的。農産品的價格是生産出來的,調控價格就應該從調控生産入手。

  有些業內人士曾經建議農戶,在安排生産的時候應該進行逆向思維,不要因為今年價格過低明年就不種了。這種建議其實並不完善,大蔥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去年春節大蔥的價格相對較低,今年逆向思維了,價格更低。實際上,根據我們在市場工作多年的感受,我們認為,農戶在安排生産計劃的時候,一定要調查種子的銷售情況以及相關的農資銷售情況。一旦種子出現熱銷或者相關農資出現熱銷,這種農産品上市時往往會出現“賣難”。所以農戶在安排生産的時候,應該儘量回避熱銷的種子和農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