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姚記撲克:“故事大王”關鍵牌藏在哪

  • 發佈時間:2015-04-09 03:29:43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黃勇娣

  “姚記撲克又跨界了!”

  2015年3月12日,姚記撲克發佈公告,宣佈正式收購智慧自行車公司中德索羅門51%股權。消息一齣,“體育健康”的熱點概念,在資本市場再次引來追捧。

  以“撲克第一股”登陸A股市場,之後連連跨界轉型。三年多來,圍繞姚記撲克的質疑和討論不斷,但其股價卻在一個個題材故事中扶搖直上,到4月7日收盤于25.38元,相比2012年初的3元,漲幅一目了然。

  從“撲克大王”到“故事大王”,外界對姚記撲克的好奇越來越濃:一副撲克牌才兩三元,怎麼賺大錢?看得見“天花板”的撲克行業,為何能獲得資本市場支援?上市後,姚記撲克到底想幹什麼?它的轉型會成功嗎?

  這個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案例,有想像得那麼複雜嗎?帶著一連串問題,記者日前專門前往嘉定安亭鎮,實地探訪這家,試圖掀開姚記神秘面紗的一角。

  一上市就變臉?

  與外界想像的有點不同,姚記撲克的廠區看上去很質樸。

  大門口的巨型撲克,一幢幢單層的老廠房,墻上刷著的“愛國”、“愛廠”等大字,以及隨處可見的紅桃路、黑桃橋、梅花餐廳等,都讓人感覺像是回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但有條不紊的生産場景,還是帶回了現實感。車間裏,工人和機器正在忙碌,印刷、切割、包裝,一版版彩色圖案,很快變成了一盒盒、一箱箱的撲克牌。而車間外,一批工人正往貨車上裝運一箱箱撲克,據説要運往東北地區。

  “當初,有人説,姚記一上市就會變臉。但現在,我們的主業還是撲克産業,佔公司總收入的90%以上。”公司董秘浦冬嬋告訴記者,2014年,公司撲克産量達到8億副,是排在後面幾家同行企業産量的總和,今年有望達到9億副。而且,公司基本以銷定産,沒什麼庫存。

  姚記年報顯示,上市後,其業績保持著穩定增長:2011年到2014年間,姚記撲克的營收分別為6.5億元、6.4億元、7.1億元、7.5億元;實現凈利潤7254萬元、9582萬元、1.16億元、1.22億元。相應的,投資者也獲得了較高比例的分紅

  於是,對於剛上市時的那些質疑,姚記撲克如今有了回應,並表現出了從容淡定:“沒必要去爭執,有良好回報就行。”

  小撲克到底如何賺大錢?我們不妨算一算:姚記撲克的價格多年沒漲,平均每副2.5元到3元,但每副撲克的生産成本在0.7元; 從成本到售價之間的差額,雖然還得再去除運輸成本、經銷商利潤等,但若乘上8億副銷量,會怎樣?弄清楚了售價、成本、銷量幾個關鍵數據,會發現,姚記撲克的利潤還是相當可觀的。

  外界認為撲克行業已看得見“天花板”,但姚記撲克負責人認為,國內市場仍有空間。一方面,消費方式的改變,讓市場空間不知不覺擴大了。十幾年前,人們更多是把撲克牌買回家去玩,會一直放著,玩很多次,但現在,人們基本上是在茶坊、棋牌室或出差時在酒店裏和朋友們一起玩,牌只用一次。“這種改變,讓撲克牌成為了一種快速消費品,也使得我們的産量在十年裏有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目前,在國內二三級城市和農村市場,人們對撲克的品牌意識還不強,姚記希望接下來通過品牌宣傳,來佔領這一塊市場。

  姚記也曾擔心過,網路遊戲會對撲克造成衝擊。但十多年之後,他們發現,網路不僅對撲克行業沒有造成影響,反而促進了撲克牌這項娛樂活動,以及撲克牌各種玩法在中國的流行。

  “1994年,姚記創始人姚文琛剛到安亭時,只騎了一輛自行車,租幾百平方米的簡易棚,真正是白手起家。但現在,姚記成了鎮上的上市企業,每年稅收貢獻達到四五千萬元。”説起這些,安亭鎮一位經濟條線負責人不無感慨。

  為“賭具”撲克再三辯白

  對於姚記撲克的上市,外界的各種質疑,除了認為其沒什麼成長空間,還有一個重要論點是:撲克沒有技術含量,而且還是一種賭具,資本市場為什麼支援這種沒有積極意義的企業來圈錢?

  對此,姚記撲克有關人士在採訪中多次辯白。在他們看來,姚記撲克之所以能在全國快速成為行業龍頭老大,關鍵還是因為有科技支撐,品質過硬。姚記不僅引進了新一代海德堡對開四色膠印機,還擁有一批長期從事撲克牌生産的技術專家,先後自主研發了一大批專業撲克牌生産設備,填補了世界撲克製造業的空白,走上了規模化、機械化、自動化的生産之路,“目前,姚記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現代化撲克牌生産基地”。

  “撲克對手感的要求很高,而且打得時間長了,很容易折角,所以,品質很重要。”目前姚記撲克的主要銷售地在東北、華東以及東南等地,而在上海,他們的銷售更處於一種絕對領先地位。一些棋牌室經營者反映,“並不是買不到其他撲克,而是顧客用下來確實反映好”。

  姚記同樣不認同“撲克是賭具”的説法。浦冬嬋認為,在賭博性上,撲克遠比不上麻將,“打撲克可以不來錢,但打麻將不來錢就沒意思了”;現在,撲克正越來越往競技化方向發展,姚記每年舉行的全國撲克大賽,以及在網路上開展的各類宣傳活動,都是把撲克往“智力遊戲”、“智力運動”的定位上靠。

  姚記撲克也嘗試過進入賭場,但目前基本放棄。一來,撲克牌想要進入賭場,在品質和安全性上的要求非常嚴苛,為其專門打造生産線,得不償失。二來,仔細算一下,其實賭場的生意相比國內市場,實在是太小了,而且利潤也不見得高。第三,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姚記的經營行為還是要嚴格遵守政策法規,合法合規。

  當然,在外界質疑聲中,姚記還是有“反思“。比如,姚記已對自身産業重新定位,喊出了“大娛樂、大健康”的口號。“‘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生老病死’,這些都是永遠的不老行業。姚記只要認真做好,也可以成為百年老店。”上述的那位安亭鎮經濟條線人士如此給姚記打氣。

  實際上,上市後,整天被“盯”著,各種質疑和非議,也一度讓姚文琛感到委屈和不耐煩。“姚記的現金流很好,利潤也不錯。其實,我們完全可以不上市。”

  然而,委屈歸委屈,姚記還是嘗到了上市的甜頭。浦冬嬋坦言,許多人原本對撲克品牌無所謂,但在姚記上市爭議的報道中,大家突然發現,原來姚記是個上市企業,因此對其更信任,産品銷量明顯增長。“上市後,在更廣闊的平臺上,姚記也接觸到了更多東西,比如一些機會、機遇”。

  接連跨界,莽撞還是保守?

  浦冬嬋所説的機會和機遇,就包括三年多來獲得的一系列跨界機會。這些機會和項目,有的是別人介紹的,有的是人家主動送到府的。

  2012年3月,姚記撲克出資98萬與網路棋牌對戰遊戲公司北京聯眾合作,開通“姚記聯眾撲克線上”平臺,意圖通過線上的推廣效應,增加品牌的知名度,擴大産品的銷售。

  2012年年底,姚記撲克與北京演藝集團、中國銀泰投資簽約,購入中雜公司30%股權,成為首家擁有雜技團資産的A股上市公司。

  2013年9月,姚記撲克宣佈與剛剛上市的500彩票網簽訂推廣合作協議,將為其定制1億副印有500彩票網標誌和二維碼的撲克牌,用於線下推廣和向線上導流。

  2014年3月13日,姚記撲克再度拋出新概念:將出資690萬元與4位自然人股東共同成立姚記網路科技公司,意在結合線下的資源,在未來打造線上的遊戲棋牌平臺。

  之後過了3個月,姚記撲克再次跨界佈局,宣佈以1.3億元增資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持有上海細胞治療22%的股權,正式進軍生物醫療行業。

  2014年8月,姚記撲克又與一家軟體供應商合作成立姚記悠彩,意圖從事線上的網際網路彩票銷售業務。

  再算上此次收購中德索羅門,姚記撲克上市後已有7次跨界,涉足了網路棋牌、網際網路彩票、生物醫療、體育健康等熱門概念。“通過不斷推出的概念和題材,姚記撲克贏得了公司市值的擴張。”一位證券界人士分析道。

  但圍繞這些跨界轉型,一些業內人士還是表示不理解:姚記撲克主業單一,轉型本無可厚非,但先後選擇這麼多跨度大行業,轉型方向不明確,“讓人有點摸不到頭腦”。

  一個接一個題材拋出來,不免讓人産生了“姚記是要炒作股價、做高市值”的揣摩。對此,浦冬嬋予以否認:“公司大股東的股份去年8月起開始解禁,但截至目前,他們並沒有減持的意願。姚氏家族對這個行業還是十分看好,正在踏踏實實謀求多元化經營。”

  三年7次跨界轉型,進展其實並不順利。與聯眾和500彩票的合作,在年報中並未體現出收益,後來不了了之。參股中雜一年之後,姚記宣佈“因相關條件尚未成熟”終止增資。而主營網路遊戲棋牌的姚記網路和姚記悠彩,目前還都處於産品開發階段,“網際網路項目,公司看重的是流量和影響力,短期內的收益我們不太關心。”

  總體來看,姚記的一次次跨界轉型,表面上“跨”的幅度很大,但實質步子並不大。比如與聯眾的合作,只投入了98萬元;與中國雜技團僅簽訂了合作意向,後因對方評估價太高就停了; 與五百彩票網也只是商務合作,主要通過第“55張牌”為對方做廣告而已; 比較受關注的生物醫療項目,也是在政府部門的牽線搭橋下,主要以50多畝土地進行財務性投資,並附有兜底性條款:一旦項目沒發展起來,10年后土地仍還給姚記……對此,就連姚記的內部人士也坦言,就像姚文琛的個人風格,姚記的轉型總體“保守謹慎”。

  不管是莽撞,還是保守,上市後的姚記希望,能夠儘快找到“代表未來的方向”。説這話時,公司有關負責人最終還是承認了“撲克行業畢竟是遇到天花板的小行業”。“我們現在正在佈局,不管一個個具體項目如何,健康、醫療、網際網路的大方向總不會有大失誤……”

姚記撲克(002605)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