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暴跌後的反思 > 正文

字號:  

暴跌後的反思:違法違規不斷 業界吁加大懲處力度

  • 發佈時間:2015-07-17 06:57:41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劉小菲  責任編輯:楊菲

  

    編者按:A股始於6月15日的這輪調整,至7月8日上證綜指跌去1600余點,程度之劇烈前所未見。引發這輪調整的原因很多,監管層應對動作也不斷,而如何從制度層面去反思當下的中國股市,實則應該受到監管層、投資者的更多關注。中國網財經推出《暴跌後的反思》系列報道,邀證券專家共同探討有關中國股市的制度建設,理性思辨、集結智慧,以期中國股市之更好明天。

  中國網財經7月17日訊(記者 劉小菲) 7月12日下午,證監會發佈消息,對違反證券賬戶實名制、未經許可從事證券業務等行為予以清理整頓,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和股市的平穩運作。

  剛剛過去的一個月,中國股市經歷了驚心動魄的劇烈調整,超20萬億市值蒸發,近1500家上市公司股價跌幅超過50%。A股此輪暴漲暴跌行情,中間有多少違規違法尚待證監會的調查結果。事實上,我國資本市場一直存在著“立法滯後、執法力度欠缺、對不正當交易行為的法律責任追究不力”等多重問題,而業界也期待監管層對違紀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進一步加大。

  違規減持頻發 三方面完善制衡機制

  由於本輪股市急跌速度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央行、證監會等監管層不斷發聲穩定市場。7月7日晚間,證監會發佈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大股東及董事高管6個月內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中國網財經注意到,在這場劇烈波動到來之前,不少上市公司高管及親屬精準高位減持,逃過了此次大跌。據wind統計,今年以來兩市超過1200家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套現金額4924億元,該數據不僅是2014年全年減持金額的近1倍,更遠超上輪牛市2007年的24.81億元及2008年的19.99億元。

  由於《證券法》和《公司法》對減持行為有明文規定,因此,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係副主任、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呂隨啟看來,只要是在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之內,不管是公司大股東還是公司高管,減持都屬於正常的市場行為,“無可厚非”。

  但有不少投資者認為,當前市場中多數公司減持屬惡意套現,禍害無窮。據統計,A股今年以來為套現而違規減持的上市公司已超過40家。有投資者向中國網財經反映:“很多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利用內部資訊優勢及投票權優勢,操縱公司利潤分配方案,並使之配合自己高價減持,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甚至有操縱股價及內幕交易的嫌疑。監管層應對這種情況高度關注。”

  至於如何監管,有投資者建議從三方面入手,完善制衡機制。分別是: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從減持時間、數量比例及程式等多方面限制和規範原始股東的減持行為;二是加大查處力度,及時了解已減持公司的減持原因及資金流向;三是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罰力度,包括罰款、判刑等嚴苛的刑律,提高違規減持的成本。

  違法成本低 證券欺詐等層出不窮

  除“高管違規減持”外,欺詐客戶、價格操縱、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為在資本市場上也層出不窮。2013年2月, 昆明市中院對*ST大地欺詐上市案作出一審判決,認定綠大地和公司原實際控制人何學葵等人的行為構成欺詐發行股票罪,非法募集資金3.4629億元,被判處罰金1040萬元。在此之前,山東巨力(現名濰柴重機)也因欺詐發行而被罰160萬,原董事長王清華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但是,在巨大利益的誘惑下,綠大地依然鋌而走險,在招股説明書中虛增收入高達2.9億元。

  有律師表示,欺詐發行層出不窮的根源還是在於違法成本太低。綠大地2012年12月公告,收到地方政府1307.2萬元生産扶持資金。也就是説,此次判處的1040萬元的罰金,不僅遠遠少於非法募資金額,甚至低於地方政府給予的年度財政扶持資金。

  多名律師及投資者呼籲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力度,對證券欺詐行加大罰款金額,至少不能讓違法者從違法行為中獲益。

  內幕交易屢禁不止 應加大懲處力度

  對於資本市場的監管來説,“打擊內幕交易”是永恒的主題。證監會曾多次公開表示,內幕交易違背了資本市場“三公”原則,直接損害了投資者合法權益,將始終將嚴厲打擊內幕交易作為執法工作重點。近幾年來,雖然證監會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釋逐步完善,但A股市場上的內幕交易屢禁不止。

  據中國網財經不完全統計,2014年有超過60人因內幕交易受到證監會處罰,涉及29家上市公司。其中天威視訊在其啟動重組前後,有多達14位知情者利用自己或他人賬戶買入了該公司股票,獲利匪淺。

  按照刑法第一百八十條規定,對內幕交易罪“最高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對此,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表示,處罰標準明顯過輕,難以起到震懾作用。必須加大對內幕交易懲處力度,有效減少內幕交易的發生。另外,有專家建議,“內幕交易手法十分隱蔽,監管成本很高,可以借鑒國外經驗,推出舉報人獎勵制度。”

  改革要充分考慮股民感受 建議“以刑治市”

  對於資本市場的法制建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經濟學家辜勝阻在今年兩會發出了“跟資本市場有關的法律進行修改,和證券法的修改相銜接、相配套”的提請。辜勝阻直言,我們資本市場現在是一個“弱法治”的市場,在市場化的環境下,必須從“弱法治”走向“強法治”,要強法治必須“以刑治市”,如果單邊推行市場化、沒有法治化,市場很難健康發展。資本市場“雙輪驅動”,市場化、法治化兩個輪子,只有一個輪子轉,另一個輪子不跟上非常危險。

  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部全球主管程漫江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資本市場短期內經歷了較快的發展,但是法制相對滯後,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證券法》、《公司法》等需要修改的地方還有很多,這個需要大家抱著理解的態度去看待,即便是各方面的法律法規已經完善了,怎麼去落實和執行,這將又是面臨的一個新問題。

  不過,中國證券業協會副會長林義相則對中國網財經説道:“資本市場違法行為屢禁不止,實際上是缺乏人文精神的一種表現。”林義相指出,在資本市場上,無論是改革方案制定者、設計者的出發點,還是具體經辦人員的理解與操作,都會對事件結果産生影響。所以,無論是立法者、監管者、專業人士、還是普通投資者,都需要提高人文素養,以人為本。“對於股市而言,市場中最多的人是股民,所以資本市場改革時要充分考慮股民感受,把股民的利益作為評判市場、企業好與壞的標準,以股民的意願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專題:暴跌後的反思   

    暴跌後的反思:保護股民合法權益 專家呼籲實施T+0

    暴跌後的反思:新股發行六問題凸顯 改革任重道遠

    暴跌後的反思:場外配資的灰色陰影 該如何監管掌控

    暴跌後的反思:再融資成“抽血機” 三制度硬傷引關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