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暴跌後的反思:再融資成"抽血機" 三制度硬傷引關注

  • 發佈時間:2015-07-16 07:01:15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劉小菲  責任編輯:楊菲

  編者按:A股始於6月15日的這輪調整,至7月8日上證綜指已跌去1600余點,堪稱史無前例。引發這輪調整的原因很多,監管層應對動作也不斷,而如何從制度層面去反思當下的中國股市,實則應該受到監管層、投資者的更多關注。中國網財經推出《暴跌後的反思》系列報道,邀證券專家共同探討有關中國股市的制度建設,理性思辨、集結智慧,以期中國股市之更好明天。

  中國網財經7月16日訊(記者 劉小菲) 剛剛過去的近一個月時間,A股市場陷入大幅調整,大多數投資者損失慘重。暴漲暴跌的市場不是常態,如何“維護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維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與證監會此宗旨相關的中國股市制度建設的討論,也從未停歇,此章將討論中國股市的再融資制度。諸多接受中國網財經採訪的專家認為,A股再融資制度仍然存在很大的改革空間。

  再融資淪為“圈錢利器” 專家建議四方面出手嚴防

  據wind統計,今年上半年A股共有317家上市公司實施了再融資,合計融資金額近5500億,大幅超過去年同期,其中有12家再融資規模超過100億。而2014年市場,A股推出百億級再融資方案的公司僅有包鋼股份、美羅藥業、中國電建、中信銀行和廣州友誼等5家。另據中國網財經統計A股上半年共發行192隻新股,融資金額1474億。上市公司再融資已明顯超過IPO,成為股市最大的“抽血機”。

  融資是股市的基本功能之一,上市公司為發展需要進行正常融資無可厚非,然而越來越多上市公司的融資變成了“燒錢”,把股市當成了“提款機”。

  2013年7月,業績連年虧損、多年未分紅的京東方拋出460億元的再融資方案,引發市場質疑。資料顯示,京東方上市12年來累計現金分紅1.18億,但通過IPO和數次定向增發獲得近700億元的融資。京東方用定向增發的方式規避了證監會“3年不分紅,不能公開發行股票再融資”的相關規定。分析認為,這充分暴露了A股目前現金分紅與再融資掛鉤的方式存在較大的漏洞,縱容了上市公司通過再融資“圈錢”的做法。

  在財經評論人士曹中銘看來,現行的再融資制度,不僅導致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被嚴重扭曲,上市公司的鉅額圈錢行為,也給市場資金面造成巨大壓力,繼而打擊投資者信心。財經評論員皮海洲認為,如果不能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圈錢行為,那目前市場上的“圈錢式”再融資將會帶給股市一場災難。

  對於如何完善再融資制度,以避免成為上市公司圈錢利器,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建議,再融資可以參照股權分置改革的做法,通過股東大會把關,讓大股東回避,由中小股東投票決定。

  資深經濟研究員熊錦秋則認為可以從四方面出手:首先,抬高上市公司再融資門檻。沒有資格進行公開發行的上市公司,不允許定向增發;其次,嚴格上市公司再融資的時間間隔限制和融資額度限制。可規定上市公司每三年有一次再融資資格,且每次再融資金額不得超過當時上市公司凈資産的50%;第三,強制上市公司對再融資的盈利前景進行預測;第四,強化再融資主體的責任和義務。對於再融資不達盈利預測50%的,要追究上市公司及其仲介機構相關責任人的責任,且證監會在未來3年應拒絕上市公司及仲介機構的行政許可申請。

  再融資時間過長 投資者風險和收益不對稱

  2014年9月5日,福瑞股份披露了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的再融資預案,但為了此次定增,福瑞股份停牌近一個月,遭到投資者普遍質疑。多數投資者認為,5000萬是“小額快速再融資”的上限,再融資金額不大可以理解,但停牌時間時間長達一個月有點奇怪。更有股東直言這是不把股東的利益當回事,並稱“環顧整個市場,這也真算奇葩了。”

  據了解,在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增發往往是宣佈當天馬上操作並且資金到位,一週後就可流通,而國內監管層審批上市公司再融資通常一個月,甚至3-5個月或更久的時間。

  對此,經濟學家華生認為,審批時間如果過長,期間市場行情可能發生很大變化,會造成投資者風險和收益的不對稱,所以上市公司再融資的審批時間有縮短必要,而且,將來趨勢應該是向國際慣例靠攏。有業內人士也指出,目前上市公司增發價實現市場化,但審批仍在監管層控制之中,未來這一塊不妨逐漸放開。

  停牌前頻漲停 加強監管聲音漸強

  在A股市場,定增等再融資題材一直備受追捧,涉及該類概念的個股復牌後多數收穫漲停。在巨大利益誘惑下,一些人選擇鋌而走險,四處打探再融資的消息,在停牌前買入,這也成為不少進行再融資的上市公司停牌前股價大漲的主要原因。

  2013年12月3日盤後,太陽紙業宣佈停牌,12月10日晚間,公司公佈了高達10億元的定增預案,並次日復牌。數據顯示,在12月4日停牌之前,太陽紙業股價已經連續飆漲了17個交易日,累積漲幅高達40%。更蹊蹺的是,在公司停牌的前兩日,有五家機構席位大量買入公司股票,引發市場對其“再融資計劃泄密”的質疑。

  據中國網財經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有超過30家上市公司均在再融資等重大事項停牌公告發佈前出現漲停、甚至是連續暴漲的現象。擬募資30億元加碼網際網路金融的熊貓金控,在停牌前股價連續兩漲停,6月29日晚間公告籌劃定增的中國國航,在公告發佈的前5個交易日內收穫了29.18%的漲幅,而同期大盤跌9.5%。

  針對再融資過程中信披違規與市場操縱、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多數股民建議監管層增加打擊力度,並進一步提高再融資審核透明度。

   專題:暴跌後的反思

   暴跌後的反思:保護股民合法權益 專家呼籲實施T+0

   暴跌後的反思:新股發行六問題凸顯 改革任重道遠

   暴跌後的反思:場外配資的灰色陰影 該如何監管掌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