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領悟“工匠精神”:用創新提品質、創品牌

  • 發佈時間:2016-03-14 08:47:11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喬紅康  責任編輯:孫朋浩

圖片來源: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3月14日訊(記者 喬紅康)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産,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首次登上政府工作報告,並引發社會各界熱議。

  在3月10日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回答媒體有關“工匠精神”的提問時表示,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兩者是相互聯繫的,它最大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産品的品質和效益,使每一個人都滿意、都喜愛,這樣品牌才能建立起來。“創造品牌,要有品牌文化,要有工匠精神,使它做得更精美、更好用、更優質,另外要有創新精神,使它能夠更符合市場需求,特別是潛在的需求。”

  萬鋼以自己在德國學習的經歷和感觸分析説,工匠精神實際上是一種敬業精神,就是對每個人所從事的工作鍥而不捨,對品質的要求不斷提升,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的每一件事都不能放鬆。工匠精神的培育,首先是教育的結果,在德國,哪怕是商店的一名售貨員也要進行培訓,包括包盒子、做禮品等等,都有一個系統的教育。所以從教育抓起,抓職業教育,對於培養專業性人才的工匠精神十分重要。

  萬鋼表示,在當今這個創新時代,我們也要加強基礎教育,加強職業教育,使更多産業一線的工人能夠得到更系統的教育,使品質為上的要求變成企業發展的文化,使每個人都把産品品質和創新作為自身的需求、自身的文化組成部分。“創新也是工匠精神的一種延伸。小到對每一個工作環節高質高效的創造,大到一個新的産品、一種新的技術開發,都是工匠精神。因為只有你對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環節都了解,才能夠提升它、改進它,保證産品不斷精益求精。”

  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也有同樣觀點:“像馬桶蓋、電飯煲這種小東西,其實技術含量並不高,很容易製造。但是,我們的工業技術如果不標準,消費者買了電飯鍋後,煮熟的飯就是不行。因此,我們必須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表示,我國製造業之所以“大而不強”,一方面是因為科技含量偏低,另一方面是因為缺少工匠精神。有些人認為東西越便宜越好賣,特別是同行間“互相殺價”、惡性競爭、偷工減料,造成惡性迴圈。我國應發揚工匠精神,提高産品品質和附加值。

  宗慶後建議,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要以品質創新為突破口,積極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引導各方面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真正轉到提高品質和效益上來。出臺財政、稅收、金融、科技等方面的支援政策,鼓勵品牌發展與創新驅動深度融合。引導各行業下大力氣把産品做專做精做優,在全社會弘揚以質取勝的價值取向。進一步加強對中國品牌的正面宣傳,引導國內消費者破除對“洋品牌”的消費誤區、品牌迷信,增強公眾對自主品牌的認可度和自信心。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工匠精神”四個字的出現值得品味。工匠,是堅持不懈者、精雕細琢者。從更為深刻的內涵層面來看,“工匠精神”蘊含的是堅如磐石、心無旁騖的品質。在經濟新常態下,要打贏一場場攻堅克難的硬仗,需要專注態度、工匠精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