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專訪蔡鄂生:金融體制改革不可“急功近利”

  • 發佈時間:2016-03-14 08:31:50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王穎  責任編輯:孫朋浩

全國政協委員、銀監會前副主席蔡鄂生為十三五加油!(中國網財經記者王穎 攝)

  中國網財經3月14日訊(記者 王穎)曾擔任銀監會副主席的蔡鄂生在今年兩會上是不少財經記者蜂擁追堵的目標,畢竟今年的金融體制改革確是備受關注的話題,不少人也想聽聽看這位監管層出身的專業人士有著怎樣的預見與看法。中國網財經記者也在近日某次小組討論會議之後,獨家約訪了時任全國政協委員的蔡鄂生,就金融體制改革相關的一系列問題,與其進行了深入探討。

  管理體制改革已“到了時機”

  “從發展歷史過程來講,現在的監管與管理體制改革也已到了時機。”蔡鄂生坐下伊始,便對中國網財經記者如是表示。在他看來,現在面臨的不僅僅是銀行、保險或證券的管理問題,實質上是市場管理的體制上要求監管改革。

  蔡鄂生指出,由於我國經濟的獨特歷史進程,計劃經濟伊始發展而來的監管模式只能在初始階段劃出“又清又不清”的邊界,而對於社會融資或其他從商品經濟衍生的産物發展産生了性質模糊的新事物,監管便容易陷入“不知該不該管”的僵局,一如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發展,一如社會融資規模的定位。

  因此面對金融體制改革不少人追問諸如“三會何時合併”之類的問題時,蔡鄂生表示:“市場發展到現在的情況,國家的管理就不僅僅是一行三會的問題了,雖然他們仍然是解決問題的主力。”

  “與其一直追問三會何時合併,不如把目光放到改革開放後本身金融發展的狀態,證券市場的參與者、大資管機構的參與狀況、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提供的服務情況,甚至還有其他諸如信貸比嫁接的不同手段、擔保抵押融資租賃的杠桿作用等等。”蔡鄂生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

  而對於近年來呼聲很高的效倣美國的監管建議,蔡鄂生表示並不贊同:“中國與美國監管體制的發展演變過程並不一樣。比如銀監會在本世紀初才誕生,但由於中國市場對金融市場融入迅速,貿易與金融最直接地進行了深度融合,所以儘管銀監會才剛剛誕生,但市場已經開始了。而美國一開始實行的便是多頭監管的模式,因此在框架設計上並不具備過多的借鑒價值。”

  應用“統一思想”代替“本位理念”

  但在提及管理體制改革時,蔡鄂生也對中國網財經記者強調,改革不該僅僅局限在監管部門,市場的投資者與參與者也需要樹立足夠的大局觀與責任心。

  “很多發展的問題都推脫給監管部門的責任,例如E租寶這種造假行為的騙局,為什麼會有資訊提供方?為什麼沒有投資者去查企業的真實情況?這些都值得思考。”蔡鄂生意味深長地對記者指出。

  “現在普遍存在一個尷尬的觀點就是發展與責任的對立,發展是企業的,責任是監管部門的。企業發展好就是政策好,企業發展出問題便是監管不到位。”提及此處,蔡鄂生笑著搖頭。

  在蔡鄂生看來,經濟是個複雜又簡單的問題,而多年來不少機構本位利益支撐的理念實際上影響了不少系統的協調性,而這往往是“要命的”。

  “諸如某些銀行,奉行改革開放以來的一句老話——‘利益兩邊站,取我有用的’,這就造成在很多具體問題的處理上,視角高度便從全局回到了本位。”蔡鄂生由此指出,金融體制改革要統一思想,理念相通便可實現問題簡單化,這“是一個關係”,也“是一個方法”。

  “所以現在的容錯糾錯機制就很好,解決了為免責而推脫責任的很多問題。”蔡鄂生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但也不能無底線的‘融’,容錯要站在一個規矩或者一個發展規律上。”

  蔡鄂生提出,要站在整個市場的角度考慮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一系列問題,諸如未提及註冊制改革與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讓不少人高呼“股市利好”的現象,蔡鄂生一針見血的評價道:“太急功近利了。”

  “不提註冊制等於股市利好,這種判斷是有問題的,為什麼不從市場體制去分析判斷?”蔡鄂生反問,然後表示,“利好利壞應該從大層面去理解,通過數據看是否與市場基本面一致,法規是否健全。”

  “不求人人關心國家大事,但應該關注法制、體制和整個市場秩序改革和發展。”蔡鄂生屈著手指扣了扣掌中的茶杯,眼裏是深切的期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