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卓:金融創新無需刻意強調 加快實體改革步伐是關鍵
- 發佈時間:2016-03-13 14:38:12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胡愛善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黃卓就兩會金融熱點話題接受海外網財經採訪
海外網3月13日電 “十三五”開局之際,隨著經濟其他部門市場化進程的進一步深入,金融體系“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更加明顯,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被高度重視。與此同時,過去一年裏中國金融業也是爭議較為集中的領域之一,貫穿全年的證券市場波動和網際網路金融負面事件不斷將監管層和業界暴露在聚光燈下。
在此背景下,2016年3月召開的兩會成為各方解讀金融業未來走向的重要風向標。金融助推改革是不是不給力?金融監管框架如何建立?2016年資本市場反腐是否繼續?人民日報海外網財經就此採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黃卓,探討金融如何助推供給側改革,金融監管框架如何胎動。
貨幣政策靈活為主 降準降息有足夠空間
海外網: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貨幣政策是否有變化?
黃卓: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M2和社會融資餘額增長率兩個“13%左右”的目標,我覺得主要是出於穩增長的考慮。
實際上,貨幣政策對於經濟減速做出的響應,在2015年下半年就已經體現出來。2015年M2增長13.3%,高於年初12%的目標,也高於2014年的12.2%的增速。2015年而上半年M2增速只有11.8%,這説明下半年增速的顯著高於上半年。
海外網:朝寬鬆的方向變化?
黃卓:是,穩健和靈活兼顧,靈活可能為主。
海外網:在破解當前低增長低利率低通脹環境的問題上,我國貨幣政策應該如何打組合拳?
黃卓:根據目前的趨勢來看,除了保證合理的貨幣供應量的增速以外,報告裏面也提到了統籌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比如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準備金率、再貸款等。
這些主要是要保證兩點:第一,貨幣政策能夠有效地傳導至實體經濟,保持足夠的流動性。第二,能夠有效的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目前綜合國內的通脹水準和國際主要經濟體的利率水準看來。
海外網:今年是否還會有降息降準?
黃卓:應該會,2016年降準降息都還有足夠的空間。
服務實體不止靠商業銀行 民營資不可忽視
海外網:在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上,您有什麼建議?
黃卓:首先我們看銀行業,“全力以赴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已經被列為2016年銀監會的首要工作。所以商業銀行應該已經準備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比如向轉型升級企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傾斜,以及對“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重點項目、重大工程的支援。
但是我覺得這些可能還不夠,2015年央行放開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表面上看利率市場化改革基本完成,但是中小微企業以及服務業的融資難問題依然存在。我們在去年曾做過一個調研,主題是關於金融體系如何服務實體經濟。調研表明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仍然很高,融資難的問題還是非常普遍,而且在經濟困難時期會更加嚴重。
我們還需要在多方面努力。一是加快發展民營金融機構,他們能夠更加直接和小微企業對接。二是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直接融資,提高直接融資佔比。
海外網:也就是説,現在不能完全寄希望於大型商業銀行來服務中小微企業,而是要建立多層面的融資渠道。
黃卓:是的,比如説加快民營金融機構的準入,比如説民營銀行的設立,他們和國有銀行、商業銀行相比,能夠更加直接有效和中小微企業進行對接,提高資金運轉的效率。
海外網:去年政府工報告中曾明確提出過“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今年沒有提。這是否是“重新考量”的意思?如何判斷註冊制推出的合適時機?
黃卓:我個人認為,2016年註冊制不太可能實施。我想這幾天的股市已經認可了這一結論。這個對目前估值並不低的創業板而言,應該是松了一口氣。
相反,“戰略新興板”可能是更加值得期待,落地也會更快。根據初步方案,戰略新興板上市標准將淡化盈利要求,主要關注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同時簡化發行流程。
對於出臺註冊制的合適時機,我覺得目前最迫切的就是完善上市公司資訊披露機制和事後監管的配套政策,以及對股票發行仲介機構的一系列管理條例。配套措施的建立和運轉,是註冊制能夠健康平穩運作的前提。
否則一堆良莠不齊的企業上市,同時又缺乏合理監督,後面風險還是很大。
海外網:也就是我們現在如果要推出註冊制,可能就是時機過早了,很多前提條件都還沒有成熟。
黃卓:另外一方面也説明配套措施改善得太慢了。
建立“委員會”制 職能設置應更重內容
海外網: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改革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制”。相比其他領域,外界普遍對金融監管層詬病較多,您認為是什麼原因?
黃卓:我總結下就是三句話,一個是權責不清;第二個是分工不明;第三個是協調不夠。
我國的金融監管部門是按照業務類別設立的,一行三會。但是在功能上每個部門都承擔貨幣政策傳導、防範系統性風險和保證公平交易秩序這三個任務。這樣很容易造成監管真空和協調失靈。特別是面對金融創新産品和重大金融波動時,這時很可能就會産生到底誰來監管、誰來負責的分歧,或者你要負責的時候又沒有足夠的許可權來監管。這是目前的問題。
海外網:對於建立超級金融監管機構的呼聲,您是否認可?
黃卓: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內容大於形式。無論是保持目前一行三會的格局,還是建立統一的超級金融監管機構,必須建立起跨部門的協調機制。這個問題我們學院的黃益平教授,也是央行的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建立三個委員會,貨幣政策委員會,金融穩定委員會和公平交易委員會。
分工上來講,貨幣政策委員會主要負責貨幣政策的制定、實施和有效傳導至實體經濟,屬於最宏觀層面,金融穩定委員會主要是防範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比如説對杠桿率的關注,介於宏觀和微觀之間,公平交易委員會更多在微觀行為監管層面,保障公平的交易秩序,保護投資者和消費者的利益。
隊伍建設上,可以在一行三會之上建立這三個委員會,三個委員會成員可以重合,也可以從一行三會去調人。
海外網:現在監管層有往分工協調發展的趨勢嗎?
黃卓:我現在感覺更多是問題制,出了問題我們就設一個小組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一種常設的協調機制。對這樣的重大問題,我們應該有一個常設機制,問題出來之前應該有監控和預判的。
讓市場做主 打破剛性兌付
海外網: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嚴厲打擊金融詐騙、非法集資和證券期貨領域的違法犯罪。預防金融犯罪,政府、機構和大眾各自應該承擔什麼角色?
黃卓:今年“嚴厲打擊”這個詞確實是用的比較重。這三種現象還有所區別。金融詐騙在任何時候都會有,也一直是政府和公安部門重點打擊的,主要是在技術上如何升級應對新的詐騙形式,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非法集資,目前的焦點主要體現在P2P平臺上,之前的問題主要是由於對這一新的網際網路金融業務模式的定位和監管還不太清晰,接下來應該會有明顯改進。打擊證券期貨領域的違法犯罪在2015年比較高調,而之前我們這方面做得相對不夠。這主要是作為建設多層次的有效的資本市場的重要環節,整頓和規範證券交易秩序,打造公平的交易環境,應該説是符合國際趨勢。
從政府監管部門角度來講,主要是建立長效機制,在立法、調查程式、多部門如何協調、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還有民事賠償這些方面取得制度性的進步。而不是説一輪一輪的打擊,2015年看起來好像很高調,那2016年怎麼樣。我們更多要看有沒有制度性的進步。
投資者教育這些年一直在做,但是最受傷的每次都是普通投資者。我覺得有兩個方面改進,一個真正是打破剛性兌付,讓市場決定價格,只要沒有系統性金融風險,政府應該從隱含擔保中退出,儘量讓市場決定價格,投資者自負盈虧。第二是,完善金融證券領域的資訊披露,司法審判,民事追償,集體訴訟等制度,明晰權責,發揮法律的示範效應。
海外網:起主要作用的還是監管層面制度設計?
黃卓:對,監管部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制度設計上常態化。
從投資者角度來講,我覺得投資者教育其實每年都在做,但是我們會發現每一輪不管是泡沫也好、衝擊也好,普通投資者總是受傷最深的那一批。
怎麼真正教育投資者?就是要管住政府,政府不要輕易地去干預金融市場。很多時候投資者沒有從錯誤裏面學到,正是因為對政府的期望太高。有時候是政府不應該干涉,也有時候是政府發出來一些錯誤信號,這兩種情況都有。
海外網:如何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黃卓:這個問題前面已經説過一些了,完善金融監管體系是最重要的,宏觀和微觀審慎監管結合。
這裡再提兩個建議,第一是建設最優秀的專業監管隊伍,加強監管部門的研究能力,研究和借鑒國際經驗,可以考慮從學術界和金融界吸引優秀的人才,當然這些需要相應的人事和激勵政策。第二是加強一行三會之間的金融數據共用,分步驟建立金融大數據的監測、整理、共用、研究和發佈的機制,可以先從一行三會內部開始,逐步向公眾發佈。這也是增強市場透明度、引導和穩定市場預期的重要手段。
海外網:是否可以理解為,我們管理層在專業知識上不夠,所以導致出了問題就進行微觀管理,但對於整體的頂層設計有欠缺?
黃卓: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我再説具體下,一個是怎麼樣建立一支最優秀的專業監管的團隊。金融監管的對像是是最聰明的人,如果我們沒有最優秀的監管隊伍,怎麼去監管對手。目前我們的監管隊伍存在一些問題,人員大部分從行政專業部門、監管部門成長起來的,基本上都在政府或者監管部門體系內部流轉,背景較為單一。我們需要從學術界以及業界吸引更加優秀的人才進入體制內。
然而在落地過程中,人事問題成了最大掣肘,一是人事體制,二是激勵機制。此前有一些跨領域引入人才的案例,但是沒有形成長效機制,主要問題是因為我們沒有建立一個完善的人事激勵政策。我們可以參考下美國等國家,在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在如何引入優秀人才補充研究力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這個問題需要特別重視。
另外再説我對數據共用的看法。目前一行三會可能都有各自的一套數據,但彼此沒有互通。一個可信數據是最好的引導市場和穩定預期的工具。現在的發佈形式還是比較少,而且每個部門的口徑也不統一,監管部門可以分步驟來實現金融數據共用、定期發佈資訊。
海外網:除了隊伍建設之外,美國在防範系統係風險和處理金融危機的問題上,還有哪些經驗可以供我們參考?
黃卓:這個問題我沒有專門研究,但我國問題可能比美國更複雜。我們身處在一個高速變化和快速成長的經濟體中,老的監管體系也正在向新的監管體系過渡。我們碰到的問題更為複雜,比美國的金融監管更難。美國的金融監管部門權利和責任比較清晰,而我們的監管部門可能有更多權力,但承擔責任也會更多。
網際網路金融前景向好 金融創新無需刻意強調
海外網:如何評價2015年e租寶類事件對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乃至金融行業帶來的影響?如何看待2016年網際網路金融發展趨勢?
黃卓:我想e租寶這類事件負面的影響是還很大的,這也説明,如果監管不到位,“普惠金融”有可能成為“普害金融”,畢竟P2P的很大一部分人群是中低收入者和退休人群。
2016年,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主題應該是“風險與規範發展”,我們應該會繼續看到實質性的業務規範和監管細節出臺,特別是P2P行業,很可能進入一個整改和轉型期。隨著規範性要求增強以及投資者的警惕性增加,問題平臺會更多的爆出來,相當比例的平臺可能倒掉。
但同時,這是一個好事情,P2P回歸“資訊仲介”的定位,有利於P2P行業以及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長遠和健康發展。因為,P2P只是網際網路金融的一部分,如果僅僅因為P2P的問題而妖魔化網際網路金融是不對的。網際網路金融中的支付、各種寶寶産品、消費金融、網商小貸、網際網路證券保險等領域,都有效的利用了IT技術和大數據,緩解了金融中的資訊不對稱,降低了金融服務的門檻和成本,成為傳統金融服務的有力補充。
海外網: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歷來是哺育創新的重要手段。金融創新如何給本輪供給側改革培育“新動能”?
黃卓:我個人覺得供給側改革的主戰場是化解過剩産能去杠桿、國有企業改革和生産要素市場改革,而這三個方面都需要金融創新相配合。化解過剩産能和去杠桿,實際上是把資源從舊的經濟模式向新的經濟模式轉移,所以這個過程要主要發揮市場的作用,通過資本市場的加速來完成。
國有企業改革的破題應該在股權改革,需要通過國企資産證券化、混合所有制、員工持股和股權激勵等配套措施。而生産要素稟賦市場,包括資金、土地、戶籍制度、能源、資源大宗商品的進一步解放、流動和優化配置,都需要資本市場的改革相配合。
海外網:您覺得我們現在金融創新速度跟實體企業改革的步驟是否一致?
黃卓:現在是實體企業的改革落後了。金融永遠是跟著市場走的,速度快。金融血液的流動性強,哪個地方有傷口或者風口,它自己很快就能找到,不需要政府催促干涉。只要實體經濟或者市場層面有實質性的突破,資源自然就會跟上。但是有時候金融跑得過快了,實體沒趕上,那就會出問題。所以金融創新不需要特別強調憑空創造,它是跟著實體經濟的創新來的。
海外網:在金融改革方面,這幾年已經有很多實質性進展。您認為接下來還有哪些需要深化的?
黃卓:確實,我們這幾年在金融改革一些重要問題上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比如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匯率、新三板、網際網路金融、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等。
接下來,我比較看重的改革,有三個:
一是,進一步放寬民營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特別是民營銀行、網路銀行的發展和監管。這是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的重要舉措。
二是,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的完善,特別是“新三板”市場的後續發展,如何平穩有效的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基金,以及中小板、創業板、未來的戰略新興板進行有效的對接。
三是,債券市場的發展。目前我國債券市場存量規模已達48萬億元,居世界第三位。國債、地方債和金融債發展得比較好,基本建立了利率的期限結構的市場化,但是公司債券市場還比較慢,信用風險的市場化定價曲線還有待完善。
海外網:好的,感謝黃老師接受我們的採訪,今天對話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