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擴大有效供給需要工匠精神

  • 發佈時間:2016-03-13 03:31:5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工匠精神”這個頗為時髦的詞彙被寫進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工匠精神”怎麼體現?企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如何找到消費者的需求?帶著這些問題,《經濟日報》“金記者”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

  做好用戶看不到的事

  “‘工匠精神’在我看來,就是用戶看不到,甚至不會怎麼用的地方你也要認真地做好。”雷軍代表告訴記者,小米喜歡拆機,因為一拆開,就知道誰做得好。

  雷軍代表説:“提‘工匠精神’是因為現在消費者的需求變了,過去我們是稀缺經濟,只要功能、品質穩定,消費者就滿意了,但現在用戶買的不再僅僅是功能,也開始關注體驗、設計和感受。”

  從這一點來看,“工匠精神”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強調的“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不謀而合。不過,有效供給要建立在對消費者需求的精準把握上。怎樣才能找到消費者的需求?雷軍代表説,“這需要用網際網路技術和觀念來幫助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網際網路思維’首要的關鍵詞就是用戶體驗,利用網際網路的渠道,企業可以創造與消費者廣泛互動的新渠道,並且快速更新産品來響應他們的需求。拿小米來説,每星期五堅持發佈一個新的手機系統版本,在網上有數以百萬計的用戶給我們提供意見,這樣你就能清楚地了解到用戶的感受”。

  不過,雷軍代表也表示,僅僅好還不夠,有效供給還來自性價比。中國旅遊者在境外“爆買”,其實不僅因為“更好”,也因為更便宜。“這意味著,企業必須提高自己的運作效率,讓優質的産品能夠以高性價比的形式出現,提升流通渠道的效率。”雷軍代表説。

  中國創新“走紅”世界

  全國兩會前,雷軍代表出現在即將出版的全球知名科技雜誌《連線》英國版四月刊的封面上,但令人關注的是這期報道的標題:“It’s time to copy China”(是時候複製中國了),中國的科技和網際網路公司,正在讓“世界工廠”甩掉“山寨大國”的帽子。

  雷軍代表説:“小米在科技創新上投入巨大,僅去年,小米在國內申請註冊發明的專利達3183項,排名第六,申請國際專利2193項,還有專門的團隊負責購買全球專利包。”

  在雷軍代表看來,保持創新活力,最重要的是繼續改善創業環境。今年兩會,他提出了一份有關修改《公司法》的建議,“目前的《公司法》是以出資額作為股權的基礎,也就是説,我願意投資100萬元,只佔10%股份,是做不到的,雖然一些地方有無形資産可以入股的規定,但也有上限。也就是説,在早期創業的時候誰掏錢誰就是老闆,這不能體現高科技創業中對人才和人力資本的重視。只有《公司法》對股權問題回歸到自由約定,接受人力資本作為出資形式,我覺得才能進一步推動整個創新創業的發展,這也是一種國際通行的做法”。

  對於“雙創”,雷軍代表尤其看好農村。他表示,隨著4G和高端智慧手機在農村的普及,資訊越來越對稱,物聯網也逐漸在農村落地生根。“廣大農村一步邁過PC網際網路階段,直接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建議,政府制定全國性的人才、稅收等優惠政策,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創業,激活農村的創新活力。”雷軍代表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