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健代表:“質效雙升”是“中國製造”前提
- 發佈時間:2016-03-04 10:33:4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李春暉
今年兩會,“中國製造2025”依然是熱點話題。“無論風往哪兒吹,我都會強調製造。這麼多年,海信一直雷打不動的把‘製造’作為支撐海信發展的‘本’,作為海信的核心競爭力。”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談到此目光堅定。
周厚健表示,製造業是固國之本,做好製造是考驗一個企業堅守核心競爭力的定力,“中國必須立足於製造大國,再向製造強國轉變。”周厚健強調。
近年來,部分國內製造業産能外遷周邊國家。周厚健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內製造成本的大幅度且持續上升,其中,人工成本的增加是主因。如果製造業沒有了成本優勢,就沒有“盈利能力”,失去了盈利能力企業就無法進行可持續競爭。因此,生産效率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失去了效率優勢,就失去了競爭的基礎。因此,製造競爭力的提升必須先從生産效率的提升開始,並不斷推進品質水準,實現又好又快的提升。
據了解,從2012年開始,海信以“每人平均效能”為突破口通過自動化與智慧化手段提升製造競爭優勢展開了一系列的革新。截止到2015年底,海信集團製造系統在人數減少7000人的基礎上,每人平均效率每年提升都超過30%,三年累計提升120%,實現效率翻番。海信也成為工信部首批“智慧製造綜合標準化試驗驗證企業”和品質標桿企業。
質效雙升的突破帶來了碩果,三年來,海信在員工的工資和福利增長近70%的情況下,製造水準提高帶來的效益超過14億元,這是宏觀經濟形勢低迷但海信仍能保持增長的重要原因。去年海信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之後僅僅兩個月,即以原來60%的人員完成了單月産量增長一倍的效果。
“這就是海信的製造溢價。”周厚健説,“中國製造2025綱要裏重點發展的十個領域包括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海信已經是全球彩電的第三位,我不擔心海信的技術和市場,但仍擔心成本競爭力。所以,持續提高成本競爭能力,是海信國際化程度的一個考驗。更重要的,在保持中國製造競爭力的同時,要把工夫下在做“強”上,也就是通過創新驅動實現技術進步、結構優化、産業升級、人力資源的提升。”
周厚健相信只要中國企業用心做也一定會出現眾多世界級製造巨頭。他建議政府能給予這些實現製造溢價的企業更多的稅收優惠,創造空間參與全球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