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6日 星期天

政協委員熱議中國經濟:充沛的活力 強勁的動能

  • 發佈時間:2016-03-04 11:23:5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政協委員熱議中國經濟光明前景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全面實施的開局之年。在這重要的時間節點,一些質疑中國經濟發展潛力與前景的雜音、噪音也出現了。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隆重開幕,不少政協委員表示,只要不抱偏見,無論是從“十二五”已經呈現的靚麗答卷中,還是在我國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中,抑或是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巨大迴旋餘地和韌性中,我們都能找到支撐中國經濟光明前景的堅定信心。

  自信源於輝煌成就

  “去年我國經濟保持了較快發展,GDP增速達到6.9%,‘十二五’時期也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最快的一個時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東方資産管理公司原總裁梅興保表示,在經歷國際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這一增速來之不易。

  梅興保委員表示,能夠實現這樣的增長,主要原因就是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在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時,不採取“大水漫灌”的方法,而是精準調結構和有目的扶持,使得我國經濟的發展更為健康、更具可持續性。

  深化改革也為“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動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誠通集團董事長馬正武感受頗深的是,“十二五”期間國資國企改革取得了豐碩成果。佈局結構優化調整快速推進,央企數量減少了近20家,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增加了12家,公司治理結構不斷規範完善。

  “國企改革堅持試點先行,規範和授權相結合的方式選擇試點,無論是資産經營試點還是董事會試點,都為全面改革發現了問題,探索了路徑,積累了經驗。”馬正武委員表示。

  自信源於改革紅利

  對市場最敏感的無疑是企業,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企業按下了結構調整的“快進鍵”。全國政協委員、聯想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説,目前,像智慧手機、個人筆記型電腦等市場看似飽和,其實通過産品升級可以刺激出新的需求,對此企業要有堅定的信心。首先要提升産品品質,拿出更多高端、高價值的創新産品。此外,服務的擴展和升級也是機遇。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銀行董事長閆冰竹説,回顧整個“十二五”時期,以市場化為導向,中國銀行業改革朝著深水區縱深推進。存款利率上限放開,標誌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基本完成。

  此外,存款保險制度正式實施、民營銀行準入放開、銀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推進等多項改革舉措,進一步激活了整個銀行業體系的生機活力。特別是監管部門通過定向降準等調控政策,引導資金流向小微企業、“三農”、戰略性新興産業等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提升了整個金融體系的有效供給,把信心傳導給企業。

  自信源於發展韌性

  更為可喜的是,在保持增長速度的同時,我國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越來越優化,中國經濟展現出更強韌性。

  “去年全年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50.5%,服務業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全國政協委員、合眾人壽董事長戴皓表示,多年來産業結構調整的目標初步實現,使得新常態下經濟增長動力更為多元,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

  就拿當前最受關注的房地産業來説,其迴旋餘地同樣很大。可以預見,我國城鎮化規模大進程快,2014年城鎮化率為54.8%,但戶籍城鎮化率僅為36%,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城鎮化將直接推動基礎設施投資和居民消費的快速增長。研究表明,未來10年中國新型城鎮化將帶來超過幾十萬億元的投資,這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

  同時,“三駕馬車”中,原來的以投資拉動為主已變成消費和投資協調拉動。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6.4%。

  全國政協委員、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表示,伴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消費將是未來的增長空間,品質消費、品牌消費必然是未來引領消費經濟發展的趨勢。他認為,新常態下的中國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推進新型工業化、縮小城鄉差距、增加公共産品供給、區域協調發展等措施都將持續為中國經濟注入活力與動力,“廣大人民群眾一定要有信心和耐心,相信中國經濟將會持續煥發勃勃生機”。

   自信源於“中國貢獻”

  “對當前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定位,我們應有更客觀、更全面的認識。雖然去年我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是放在全球經濟的大背景下,就會發現中國經濟仍是促進全球經濟增長最給力的因素。”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研究學部主任張蘊嶺表示,“如果説過去的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如今,就是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經濟為世界經濟向好帶來了充足信心,做出了巨大貢獻”。

  “6.9%的增速對於結構調整中的中國經濟來説是非常不容易的成績。”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劉志彪説,中國正在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實現經濟再平衡,“我們把經濟結構調整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這將促使中國經濟增長向更加可持續的方向發展,關注點也由最開始的追求量的增長轉向注重質的提高”。長遠來看,這將有利於中國市場改善供求關係、緩解資源環境壓力。同時,“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創新驅動的雙重推動下,中國經濟不僅為自己注入了充沛活力,而且可以為世界經濟復蘇提供強勁動能”。

  “跨境投資也是中國對拉動地區發展和實現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和新體現。”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説,2015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進一步達到118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連續4年居全球第三。而且,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實施,中國將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當前,中國經濟總體“氣質”仍然很好,繼續在保持中高速增長中邁向中高端水準,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配套措施陸續出臺,不斷釋放出改革紅利。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憑藉對世界經濟給力的貢獻,贏得了越來越多國際政經界有識之士的點讚。我們完全有理由堅信,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和底氣不僅會越來越足,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也會越來越強。(記者 佘 穎 齊 慧 周 琳 梁 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