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部長通道”的前世今生 中國政治生活別樣風景

  • 發佈時間:2016-03-03 13:36: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沈嘉  責任編輯:李春暉

  每年中國兩會,位於人民大會堂北門內的“部長通道”都被視為一道“資訊長廊”。逢全體大會時,中央政府各部委局辦的行政主官常會從此處經過。在網路流傳的“記者攔部長指南”中,該通道亦因“鮮料”頻出而排位第一。

  不過,對於參加本屆兩會的媒體人來説,昔日依仗的眼力和腳力本領可能要變一變了。據此間媒體報道,本次大會上的“部長通道”或將增加新的制度性因素,使更多部長與媒體形成良好互動。

  通道:採訪區從無到有

  “部長通道”並非“一蹴而就”。2008年前,記者們可以在通道上自由圍堵,場面有時較為混亂。據人大會議新聞中心微信公眾號一則稿件回憶,“2007年兩會,有一次記者們差點把通道旁的大花瓶擠倒,讓工作人員捏了把冷汗。”從次年起,工作人員採取了新辦法,在部長和記者間拉了道隔離線,併為媒體增設了拍照臺、話筒架和音箱。

  工作不斷改進,同時也有新的需求出現。當時有記者認為這樣能採訪到的部委負責人還是少,於是從2010年起,按照“推選加自薦”的原則,允許部分媒體工作者進入隔離線邀請部長答問。採訪秩序雖有好轉,但問題仍未徹底解決。

  2013年,一位女記者因在人民大會堂一天內就攔下了10位部長,而獲稱“攔部姐”並走紅網路。不過第二年,她就感嘆自己“失業”了。並將親身經歷撰寫在供職媒體上,稱當時不能“攔部”的遺憾“變成了可以輕鬆提問的喜悅”。

  部長:從“被保護”到“被引導”

  “攔部”功夫在此無用武之地的原因,是因為該屆負責維持“部長通道”採訪秩序的全國人大工作人員打破了沿襲幾年的慣例,不再派記者代表,而是由工作人員充當“部長引導官”。該規定之下,某位被稱為“最難攔”的部長,也沒用太多溝通時間,就走上發佈臺就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人大新聞組工作人員魏興曾參與並見證了“部長通道”的變化,他最早的角色是在人群中“保護部長”,而後來則成為部長和媒體的溝通橋梁。

  魏興去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由記者代表拉部長的時期是一個過渡,他們最終希望把北大廳“部長通道”打造成這樣一個品牌——能有越來越多的部長主動走到臺前。

  人大工作人員還注意到,中共十八大之後,許多部長也越來越願意主動到臺前,這是各方面努力的結果。此外,從“追訪部長”到“部長來訪”,能夠從制度上保證大會主題不被稀釋、避免焦點轉移。

  新規:離麥克風越近 離民意越近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就新聞輿論工作指出,“領導幹部要增強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善於運用媒體宣講政策主張、了解社情民意、發現矛盾問題、引導社會情緒、動員人民群眾、推動實際工作。”

  在春節後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明確要求,國務院各部部長、直屬機構主要負責人都要主動召開或者出席新聞發佈會,積極回應輿論關切。3天后,李克強又重申了此點,並表示,“‘現代政府’,一個很重要的標誌,就是要及時回應人民群眾的期盼和關切。”

  積極回應民意關切,有助於“堅定社會信心,給市場一個明確的預期”。今年北京兩會上,“部長通道”能否繼續提升權威資訊的增量,繼續展示自信、開放的國家形象,成為中國政治生活中的一道亮眼風景,值得觀察期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