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周漢民:談供給側改革不能只拿馬桶蓋説事兒

  • 發佈時間:2016-03-03 13:05:17  來源:新華網  作者:劉斐  責任編輯:張少雷

  “如果説到供給側改革,只拿日本馬桶蓋、感冒藥説事兒,就無法調整好供給側結構。”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周漢民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過去一年,中國遊客在國外搶購馬桶蓋、感冒藥、電飯鍋之類的新聞引發廣泛關注。周漢民認為,過度關注這些産品産業,可能會使中國在經歷現有産能嚴重過剩痛苦後,造成新的産能過剩。

  中國當前大量産能過剩集中在鋼鐵、能源等少數傳統産業和部分新興産業的初級産品生産領域,短期內的産能非正常增長嚴重透支環境和需求,造成“大幹快上”和“壯士斷臂”快速切換的經濟大起大落。

  周漢民分析指出,部分大企業佔據過多資源和人才,超量生産出少數大眾化産品,抑制了中小企業的産品創新和産業鏈延伸。與此同時,中國民眾出國搶購的大多是國外中小企業生産的小眾化産品。

  此外,缺少層次化的壟斷供應無法滿足多層次的市場需求;以行政審批為主的産業和市場準入管制,限制了産業發展的多向性和多層性,無法適應多元、多層的消費需求。

  分析原因時,周漢民表示,由於中國綜合國力還不夠強,過去只能把力量集中到少數點上,通過製造局部優勢創造亮點;中低收入者多、消費層次低,又刺激了一些低端産業數量擴展的願望。

  自2015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以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式啟動。

  周漢民表示,供給側改革需要針對導致供給結構缺陷的主觀因素和客觀行為,從“均資源”“去管制”“反壟斷”三個方面著手著力。

  他解釋説,要從“揚長避短”向“取長補短”轉變,避免資源、要素過度集中在少數産業;要從“一枝獨秀”向“百花齊放”轉變,使任何主體都有進入市場的資格和權利;要從“好大喜強”向“扶貧濟弱”轉變,確保所有人都有勞動致富的權利和機會,確保所有人都有根據自身實力及愛好選擇消費品與服務的權利和機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