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高管與股權齊震 華安基金蛻變求生

  • 發佈時間:2014-09-19 00:35:0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李保金 張漢青   責任編輯:張明江

  9月17日,華安基金發佈高管變更公告,李勍因個人原因于當日離任總經理一職,未轉任本公司其他工作崗位;現任董事長朱學華自即日起代任公司總經理。值得一提的是,此時距離朱學華“空降”華安基金不過5天的時間,剛剛接替離任董事長一職的朱仲群。

  伴隨著公司高管與股權的不斷震蕩,加上核心投研人才的流失,曾經風光無限的華安基金如今日顯淒涼。公司資産規模步入下降通道,規模排名更是一路下滑,距離前十的行列愈行愈遠。

  “共振效應”引爆:高管和股權接連變動

  在短短一週的時間內,華安基金接連發佈董事長和總經理變更公告,高層動蕩之劇烈讓業內驚詫不已。

  其實,華安基金這位新掌門在業內並不陌生。公開資料顯示,朱學華是大專學歷,曾任上海財政證券有限公司黨總支副書記,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副總經理,海際大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而華安基金總經理離職則蕩起更多漣漪。早在公告發佈的6天前就有媒體曝出消息,上海市金融工委于9月11日下午在華安基金公司內部宣佈,根據國資企業相關規定和李勍的個人請辭,決定免去其華安基金總經理職務,未來這一離職程式還需要經過董事會批准。

  “根據國資企業相關規定”的這一表述引來市場人士紛紛猜測,業內主流看法是,李勍是 因 外 籍 身 份 和 “ 裸 官 ” 被 免 職 的 。 正 所 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5年前,李勍正是憑藉其“外籍身份和在海外工作多年”的海歸背景,通過“全球競聘”上任華安基金總經理一職的。

  也有分析稱,李勍的離開或許跟公司這幾年來的業績慘澹有關。公司規模不斷縮水,投研核心人物王國衛、多位副總經理以及業務骨幹相繼離開,讓這家“老十家”基金公司風光不再。公司股東對於總經理的人選或另有考慮。

  除了高管的劇烈動蕩之外,華安基金還將面臨股權的再一次變動。今年3月份,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發佈消息稱,華安基金的五大股東之一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以6億元的價格轉讓其所持有的全部20%華安基金股權。

  業內人士稱,劇烈的高層和股權動蕩,無疑讓深陷泥潭的華安基金雪上加霜,公司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大。

  投資總監“懸空”“一拖多”現象嚴重

  除了總經理的位子空缺暫由董事長代任之外,公司的投資總監一職也遲遲未能找到合適人選。而在基金經理層,“一拖多”現象十分嚴重,甚至出現基金業內罕見的“一拖十”,這些都彰顯出華安基金人才短缺的困境。

  業內人士稱,“一拖多”問題加劇,容易使得基金經理分身乏術,顧此失彼。同時,一旦某個基金經理髮生變動便會同時牽涉多只基金,從而影響公司整體業績的穩定。不得不提的是,華安基金就曾於今年8月30日同時發佈10則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原因只有一個,即基金經理張晟剛因個人原因離職。其中涉及的基金包括華安季季鑫短期理財債券基金、華安月安鑫短期理財債券基金、華安月月鑫短期理財債券基金、華安日日鑫貨幣、華安年年紅債券基金、華安匯財通貨幣、華安純債債券基金、華安保本混合基金、華安現金富利貨幣基金、華安7日鑫短期理財債券基金。

  目前,華安基金旗下共有基金52隻,基金經理20人,平均每人管理著2 .6隻基金産品。除了剛剛離職的張晟剛“一拖十”之外,賀濤在同時掌管著十隻基金産品之餘,還擔任著固定收益部副總監的職位。另外,鄭可成也同時掌管著七隻基金産品。

  公開資料顯示,賀濤曾任長城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債券研究員,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債券研究員、債券投資風險管理員、固定收益投資經理。2008年4月起擔任華安穩定收益基金的基金經理,2011年6月起同時擔任華安可轉換債券基金的基金經理,2012年12月起同時擔任華安信用增強債券基金的基金經理,2013年6月起同時擔任華安雙債添利債券基金的基金經理、固定收益部助理總監,2013年8月起擔任固定收益部副總監,2013年10月起同時擔任華安月月鑫短期理財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華安季季鑫短期理財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華安月安鑫短期理財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華安現金富利投資基金的基金經理,2014年7月17日起任華安匯財通基金的基金經理。

  鄭 可 成 曾 任 閩 發 證 券 有 限 公 司 債 券 研 究員、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員、基金經理,2009年7月加入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固定收益部債券投資經理,2010年12月起擔任華安穩固收益債券基金的基金經理,2012年9月7日起擔任華安安心收益債券基金的基金經理,2012年11月26日起擔任華安日日鑫貨幣市場基金的基金經理,2012年12月起擔任華安信用增強債券型基金基金經理,2013年5月起任華安保本混合型基金的基金經理,2014年8月起任華安7日鑫短期理財債券型基金、華安年年紅定期開放債券型基金基金經理。

  除此之外,在華安基金公司內部,基金經理“一拖五”、“一拖四”也相當普遍。人才的大量流失嚴重制約著華安基金的發展和創新。

  從華麗到平淡:規模跌出前十

  華安基金成立於1998年6月,是國內首批基金管理公司之一,註冊資本1.5億元,公司總部設在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

  成立之初,華安基金可謂風生水起。2001年9月,公司管理資産規模在業內率先突破了100億元。2005年4月份,資産規模一舉突破500億元,一個月之後,即當年5月份的資産規模突破600億元,2007年底時已成功邁進千億元俱樂部,規模排名穩居前十位。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時,華安基金的資産規模達到近年來高點的932億元,此後便不斷縮水。截至2013年底時,資産規模縮水至827億元;截至2014年二季度末時資産規模降至678億元,距離2012年底時已縮水近三成。今年以來的規模排名一度下探至第14位。規模保衛站顯得尤為迫切。

  從創新角度來説,昔日的華安基金也是“敢為天下先”,曾創出業內多個第一。2001年9月,推出國內第一隻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證券投資基金。2002年11月,推出了國內第一隻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華安上證180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2003年12月,推出國內第一批貨幣市場基金———華安現金富利投資基金。2004年5月,成為國內第一家獲得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開放式回購交易資格的基金公司。2006年10月,推出了中國第一隻海外投資基金(Q D II)華安國際配置,開啟海外投資先河。2008年4月,推出了旗下第一隻債券型基金。2009年9月,推出中國境內第一隻E T F聯接基金———華安上證180E T F聯接基金。但是近幾年來,卻難以見到華安基金創新的身影,特別是在網際網路金融突飛猛進的當下,各基金公司加大馬力,不斷創新投研理念和行銷策略,華安基金卻對此無所作為而被甩在了身後。

  從業績上來説,華安基金也幾無亮點可言。據W 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6日,華安基金旗下的11隻普通股票型基金中,除了今年4月份新成立的華安大國新經濟之外,業績最好的當屬華安科技動力,以21 .20%的收益率在365隻同類基金中排名第31位。華安逆向策略和華安行業輪動分別以12 .46%和12 .45%的收益率排名第96位和第97位,其餘7隻基金均排名200名開外。

  面對高層與股權的震蕩,如何實現公司的平穩過渡,重塑投研體系和創新機制,以及如何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緩解人才短缺的困境,帶領華安基金打一場成功的規模翻身仗,這些重任都一併落在了“後李勍”時代的接班人肩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