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證監會發佈了《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第2號——基金中基金指引(徵求意見稿)》,市場關注多時的公募FOF胎動。
制度層面的積極推動,行業發展的日臻成熟以及大類資産配置型資金的入市在即,使得FOF的推出“生逢其時”,亦讓業界對這個有望企及萬億規模的業務新藍海産生更多的期待。圍繞著組織構架、産品佈局、基礎性工具、評價機構合作洽談等方面,相關機構開始積極籌備。
需要指出的是,鋻於産品佈局程度不同、發展戰略安排殊異,各家基金公司在相關業務方面的推進熱情並不完全一致,加之相關細則仍然有待完善。在業內人士看來,公募FOF業務的開展短期難以一蹴而就。
萬億市場 水到渠成
“市場很大,前景很廣闊!”一個月前,證監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第2號——基金中基金指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一經發佈,滬上某家第三方理財市場部負責人難掩激動心情。
在多家受訪機構眼中,這意味著公募期待多時的業務新藍海已漸行漸近。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總監曾令華表示,美國共同基金中FOF規模佔比超過10%,當前中國公募基金規模已接近8萬億元,同比例計算,未來中國公募FOF規模有望達到1萬億元左右。
回顧制度軌跡,2013年基金法修訂完畢,其中已為公募FOF留下口子;2014年8月開始實施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進一步從倉位、持倉限制等方面定義公募FOF。
然而由於沒有細則,FOF業務此前只局限在銀行、券商、私募以及基金專戶領域展開。
“與已有的FOF專戶相比,公募FOF從機制、能力和策略準備上可能更有優勢。”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資深策略分析師余軍表示。
在其看來,機制方面,公募FOF的合規監管更為嚴格,《指引》對投資範圍、雙重收費等問題都有嚴格界定;能力準備方面,目前國內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有多樣化的基金産品、有分工明確的投研團隊,已具備在國內外各資産市場的投資能力;策略準備方面,部分公募基金已積累資産配置與擇時能力,對股票、債券的投資策略有了較多儲備,並在創新基金的投資運作中學會風控方法。因此,公募FOF有望打造真正的多資産、多策略的基金中基金。
事實上,如其所述,《徵求意見稿》的推出只是公募FOF成行的先決條件之一;法規層面之外,公募行業自身發展的日臻成熟以及中國大類資産配置型資金的入市在即,亦讓市場對公募FOF的前景充滿期待。
以《徵求意見稿》公佈日為統計時點,公募基金數量已達到3049隻,超過A股數量。
“基金種類日漸豐富,除了股票、債券、貨幣基金之外,另類投資和QDII基金也快速發展,為以資産配置為核心戰略的公募FOF提供了較為完備的底層基金産品池。”財通證券金赟表示,“日漸豐富的基金基礎産品市場客觀上也增加了投資者篩選的難度,這為FOF發展提供了有利環境。”
與此同時,2015年8月23日,被譽為“中國版401k計劃”的《基本養老保險金投資管理辦法》發佈並生效,首次明確規定了地方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對於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養老産品的投資比例不能超過養老基金凈資産的30%,對養老金直接投資股票類資産有嚴格的限制。
金赟表示,考慮到養老金特殊的保值性,入市資金對於大類資産配置的需求將會強于對股票單一資産投資的需求。因此發展多樣化分散投資的公募FOF基金以滿足養老金的資産配置需求“適逢其時”。
而從美國市場經驗看,截至2014年底,目標日期基金和生活方式基金兩類基金凈資産合計佔共同基金行業總值的63.9%,而來自DC計劃和IRA計劃的資金規模佔兩類基金凈資産的比例為72.2%,亦即美國整個FOF行業中,46%以上的資金來源於養老金。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大類資産配置型資金入市在即,公募FOF的發展也就水到渠成。
正如基金業協會副會長鐘蓉薩所説:“中國應學習國外經驗,建立賦予個人選擇權、基於個人賬戶制度、人性化的個人養老金制度,讓公募基金成為各類養老金融産品的主力軍。”
摩拳擦掌靜待細則
FOF胎動,業內開始摩拳擦掌。
據了解,目前業內多家基金公司正在圍繞組織構架、産品佈局和基礎性工具三大方面積極備戰FOF。
多家受訪的基金公司表示,公司內部已經組建了FOF資産配置小組,但由於《徵求意見稿》才下發不久,還在等待更多細則落地,因此産品方案還未確定,現階段的工作主要是圍繞梳理相關的法律法規、研究産品框架,以及與託管行的溝通等。
據了解,有意佈局FOF的基金公司也在積極與第三方基金評價研究機構、大型基金銷售機構接觸,以期進一步了解FOF市場,尋求基金研究和産品設計方面的支援。
某資深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不少基金公司正在積極佈局行業ETF及聯接基金,為FOF的基礎配置提供底層工具。該人士稱:“FOF組合中配置行業ETF最直接高效,可以根據市場行情做行業輪動,費率又低,可以説是FOF中的必備工具。”
近期,華南某大型基金公司公告稱,旗下10隻指數型基金將新增C類份額,對於C類份額免收申購費,持有7天以上免收贖回費,僅按日計提收取銷售服務費。這一舉動也被業內人士解讀為正在為FOF做準備,意在從資産供給端為FOF管理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提供佈局全、費率低的資産配置工具,降交易成本。
其實不僅是公募基金公司,基金銷售渠道、基金研究機構也同樣有意大力推動FOF。
從記者了解到的情況,目前有一些基金公司正與基金研究機構、第三方銷售接洽合作事宜。“合作主要兩個方向:第一種基金公司把資産交給我們,讓我們做大類資産配置、基金産品挑選等一系列工作,基本上我們就扮演一級投顧的角色;第二種則是大類資産配置由基金公司自己做,我們提供基金池或者幫他們篩選基金産品。”某家券商基金研究機構內部人士表示。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公募FOF被視為行業發展的新藍海,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在FOF的佈局上採取的是暫時觀望的態度。
滬上某中小型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與傳統産品相比,FOF從開發上報到獲批發行,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和人力,由於公司年初制定的産品計劃並未納入FOF,因此打算暫時先觀望,看看行業內其他公司推行的效果如何再做決定。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從目前的情況看,首批落地的FOF産品很有可能會以指數基金、行業指數基金、主題類指數基金為主。對此,銀河證券發佈的研報中指出,在這類産品中,除少數寬基指數ETF具備較大規模和較高的流動性之外,其他産品很有可能由於規模和流動性的限制而出現無法作為子基金進行配置的情況。
另有業內人士指出,FOF的價值在於分散投資風險、利用資産配置提升長期投資效率,效果需要長時間才可以體現,這與目前投資者過於追求短期投資收益有著難以調和的矛盾,這或許也是現階段阻礙FOF發展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兩種模式各有利弊
事實上,機構間對於開展FOF業務的態度分歧,很大程度上是由其不同的“體量”所決定的。
財通證券研究所預期,結合美國公募FOF發展經驗以及我國《徵求意見稿》相關原則,短期看來,産品齊全、實力較強的大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更可能成為公募FOF的主力軍。
Choice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旗下公募基金數量超過50隻的基金公司有20家,其中博時基金以119隻基金的數量排名行業首位,鵬華、廣發、南方、嘉實和易方達分別擁有99隻、97隻、97隻、96隻和94隻基金;工銀瑞信、華安、招商和富國的公募數量也都超過70隻。
“從本質上來説,資産如何搭配的問題就是資産權重分配的問題。”銀河證券研究部表示,“由於擁有高品質、表現優異的各類單一資産配置工具,大型基金公司的資産搭配將會比較遊刃有餘。”
與之相對,鋻於推出FOF對公司的産品線要求很高,對於中小型基金公司而言,由於公募基金産品線相對匱乏,在産品的篩選上無疑會受到限制;如果以配置其他基金公司的産品為主,那麼是否可以建立科學嚴謹的篩選標準,對於潛在風險能否進行有效評估,仍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以上不難得出一個預期:從管理模式發展路徑來看,我國公募FOF發展之初的模式應該是內部管理人(大公司)投資于內部基金的模式或內部管理人(中小公司)與二級投資顧問相結合投資于全市場基金的模式,外部基金標的或以指數型基金為最初配置。
需要指出的是,對於“內部FOF”和“外部FOF”的各自利弊,業內評價不一。
業內人士表示,“內部FOF”有兩大優點:第一是基金公司對自家基金經理和産品更了解,因此更能篩選出優秀且適合當前市場的品種;第二是在費率上避免重復收費,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
從弊端角度上看,國元證券認為,“內部FOF”不利於分散風險,篩選過程也做不到完全客觀公正,存在基於“衝規模”動機而做出投資決策的可能。還有人士表示,內部係FOF往往容易內部策略或者風格一致,導致“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所以,現在也有一些大型基金公司過來談合作,他們的考慮是如果只做內部FOF,不僅投資者會有疑問,甚至連基金公司內部也會有不同意見。”上述基金研究機構內部人士表示。
相對來説,和外部機構合作的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獲取內部資訊嫌疑或涉及利益輸送等敏感問題。國元證券表示,採取“外聘第三方FOF投資顧問+全市場基金”模式的公募FOF更客觀;但同時,此類模式對於合作方的專業、客觀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此外,為了盡可能降低由於投資外部基金而産生的雙重費用,該模式可能會選擇總費用較低的指數型基金(如ETF等),進而壓低FOF整體的費用率,這也對機構針對指數基金的篩選能力提出了考驗。
(責任編輯:張明江)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