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興業銀行創設國內首款金融養老信託産品

  • 發佈時間:2015-12-10 09:41:00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中國網財經12月10日訊 2015年12月9日,國內首款金融養老信託産品——安愉信託産品在北京首發。

  該産品由興業銀行與外貿信託聯合推出,面向私人銀行客群,兼具個人養老和家族財富傳承雙重功能,標誌著興業銀行私人銀行正式駛入養老金融這一“藍海”。

  兼顧養老保障和財富傳承

  作為國內最早涉足養老金融領域的商業銀行之一,興業銀行近年來在養老金融服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探索,並初步形成業務體系。

  “養老金融是一種市場化服務工具,是政府主導的社保體系與養老服務的重要補充。”在安愉信託産品發佈會上,興業銀行副行長陳錦光表示,“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商業銀行作為國家金融體系中重要的一支力量,理應有所擔當,有所作為。”

  據了解,安愉信託正是在該行推出的國內首個養老金融服務體系——安愉人生基礎上,由該行私人銀行攜手以家族信託見長的外貿信託共同推出的一款針對高凈值人群的養老金融産品。該産品起點金額600萬元,借鑒“家族信託”設計架構,委託人一次性交付信託財産,成立後封閉三年,三年後按照委託人意願,以類似年金的方式每年定額向指定受益人分配信託利益,財産權利全部歸於指定受益人。

  “我們在和私人銀行客戶的接觸中發現,他們對‘養老’財富規劃的需求具有雙重性——不僅考慮自身的養老保障,還希望兼顧家庭財産傳承。”興業銀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薛瑞鋒告訴記者,該行在家族信託經驗基礎上開發出安愉信託産品,具備財産專屬性和安排靈活性,可以先滿足養老,後實現傳承,幫助私人銀行客戶更科學地規劃財産安排。

  安愉信託從投入、運作、支付到清算,全流程均以貨幣資金形式完成,因此成為國內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金融養老信託産品。“銀行擅長的就是資金運作與管理,立足於貨幣性質的安愉信託正是用銀行擅長的方式為客戶養老提供保障,通過中低風險配置獲取長期穩定收益,同時運用信託機制,充分確保受益人的利益。”薛瑞鋒表示。

  金融養老信託呼之欲出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形勢最嚴峻的國家之一,“銀發經濟”需求體量巨大。國內銀行、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近幾年越發重視養老金融業務,“養老信託”亦非首次出現。市場上多見的是消費型養老信託産品,即為投資人提供養老消費服務,比如旅遊、酒店、醫療保健等,其投資門檻較低,一般多在千元左右。但是,真正將市場運作機制和投資管理機制通過信託構架應用於養老金融領域,推出金融養老信託産品,興業銀行是“首吃螃蟹”。

  人口老齡化問題本質上是金融問題。我國目前的養老機制主要依賴基本養老保障,由於人口基數大,養老金缺口較大,且市場化的投資機制才剛剛起步,顯效尚需時日。目前個人賬戶養老金多由財政專戶和地方銀行管理,單靠微薄的銀行利息與財政記賬利息,在通脹背景下面臨實質性縮水。要解決養老保障問題,還得依靠發展多層次、市場化的養老金融,開發針對不同需求者、多功能的養老産品。

  外貿信託總經理徐衛暉表示,“個人養老市場化意味著通過市場機制構建金融産品規則,經過市場化的資産管理方式解決風險承擔和收益享有,這是解決我國養老金缺口問題的一種創新和嘗試。信託具備的財産獨立和風險隔離的法律功能,可以充分保障受益人的權益,這是其他財産管理方式不可比擬的優勢。”

  金融養老信託是國際上行之有效的養老金運營模式。美國ERISA法案規定,為實現養老財産權益與企業破産相隔離的目的,企業退休金除保險外,一律必須以信託方式運作,也就是説,即使企業破産,員工的退休金不受影響。同時,ERISA法案還規定受託人應是投資顧問或投資管理人,以保證其投資管理運作。一些南美、北歐國家和地區的養老金嘗試採用全權委託私人投資機構管理的模式,這些管理機構的投資業績大都表現良好,能夠保障養老金的穩定運作。安愉信託的誕生,可以説是國內這一領域的突破性嘗試,彌補了社保和商業養老保險等傳統養老保障的不足。

  養老信託意味著財富的長期託付,養老産品最強調的是安全性。對此,薛瑞鋒表示,高凈值人群的財務和投資需求各異,財富管理背後涉及的是金融、法律、稅務等一系列服務,需要專業水準很高的復合金融人才,為客戶量身定制財富策劃、投資管理計劃等,實現財富的增值與永續。興業銀行私人銀行專業團隊平均從業年資超過10年,平均學歷碩士以上,其中對直接服務客戶的投資顧問要求更加嚴格。“以忠誠、專業的‘契約精神’服務客戶,是我們不變的承諾。”他説。

興業銀行(601166)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