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升級行政副中心帶火樓市 成交量暴增
- 發佈時間:2015-07-13 10:06: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吳起龍
通州正式成為北京行政副中心,十年傳言終成真
7月11日閉幕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表決通過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意見》。會議稱,要聚焦通州,深化方案論證,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規劃建設,2017年取得明顯成效。
投資超1600億建設交通先行
通州備受關注,折射的是各界對北京這座國際都市未來城市定位、産業變化和人口疏解的想像。
從宏觀層面看,通州定位的變化不僅是首都空間格局的一次重新建構,同時更牽動了環北京地區,特別是京津冀一帶産業人口格局的變化;從微觀層面看,對居住者而言,可能意味著擇業、定居的重新考量。
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在上述會議上表示,落實城市戰略定位,解決北京“大城市病”、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必須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先導和突破口,一定要堅持“控”與“疏”雙管齊下。
在“控”方面,要制定更加完善嚴格的産業限制目錄和人口調控目標,堅決守住各類功能禁止和限制底線,《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了北京2300萬的人口控制目標,這是必須堅決守住的底線;在“疏”方面,要遵循疏解規律,把握節奏,加強配合,協調好利益關係,使疏解工作有序有效。
根據會議,當前北京要聚焦推進交通一體化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産業升級轉移三大重點領域,力爭率先取得突破。
通州區政府今年4月公佈《2015年重點建設項目任務表》,通州區今年共有86項重點建設項目任務,總投資達1638.8億元。目前已開工的項目有28個,其中産業類13項、能源生態類10項等,按照今年總體目標,核心區16個産業項目除9個續建項目外,其餘7個全面開工,年內可完成建設面積約130萬平方米。
交通先行是區域發展的前提,通州今年將有9個交通重點實施的項目,北關大道(含跨河橋)、潞苑北大街二期和文化旅遊區道路基礎設施將計劃于年底前竣工。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北京方迪智庫首席專家趙弘向記者表示,建設北京市行政副中心,要認真總結北京中心城發展的經驗教訓,進行前瞻性規劃,提高規劃的剛性約束,不能隨意改變規劃,一張藍圖繪到底,防止“攤大餅”式擴張;在交通方面,要提早規劃軌道交通,建設副中心內部的軌道交通網路體系,提早謀劃,做到規劃引領人口産業佈局;一定要留下永久的農田、綠地,預防新的城市病,真正體現生態綠色發展理念。
此外,要有跨區域發展思路,謀劃通州副中心與三河、大廠、香河、武清、寶坻等河北和天津區縣的聯動發展,一體化規劃,協同化發展,把通州打造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行區、先導區。
房産成交量暴增公共服務成短板
通州區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5月,通州房地産銷售面積達47.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6%,銷售額達95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5月份的統計數據尤其引人關注,當月全區房地産銷售面積高達16.9萬平方米,是去年同期的1.9倍,單月銷售額達34億元,為去年同期的3倍。
根據中原地産研究部統計數據,2015年上半年,北京通州住宅簽約量明顯上漲,住宅簽約達到了3947套,環比漲幅達到了21%,同比漲幅更是達到了65%。同時,成交均價也出現了明顯的企穩上漲,庫存數據明顯下降,目前7616套的庫存已經創通州住宅市場最近六年來的最低。其中,6月通州簽約商品房合計1525套,創造最近2年的新紀錄。
一位鏈家地産通州門店的置業顧問向本報記者介紹,整個6月,通州簽約量明顯增加,週一到週五平均每天有40到60套簽約,週末每天的成交量更是超過100套。
有人欲遷入,有人卻想遷出,只為了孩子讀書。
在北京工作的王先生早年在通州置業,小區門口就是地鐵六號線,開車只需要兩個小時,經過兩三個紅綠燈,就可以回到河北唐山的老家。儘管如此,王先生卻計劃在北京市朝陽區購置一套“學區房”,他表示,孩子剛上幼兒園,通州沒什麼好學校。
對於通州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的短缺,有研究者向本報記者表示,即使把通州定位為北京行政副中心,又有多少人願意過通州上班、北京居住的“候鳥”生活呢?
這不僅是通州當下的命題,更是津冀共同面臨的問題——京津冀協同發展需調動市場力量,重點是解決公共服務差距。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部主任張佔斌認為,做好基本的公共服務,是推動京津冀三地資源重新配置的重要因素。在他看來,遵循市場規律、減少公共服務差距,把這兩條做好,就可能適當減輕北京的壓力,對京津冀協同發展也是有利的。
北京市社科院今年6月發佈的《北京公共服務發展報告2014~2015》中,對北京區縣公共服務績效綜合評估結果顯示,16個區縣中,通州區公共服務綜合排名墊底。
趙弘建議,要儘快疏解北京公共服務資源,特別是優質教育和醫療資源,增強副中心服務能力;加快高端産業的培育和引入,努力提供高品質的就業崗位,實現産城融合發展,降低與中心城之間的“潮汐式”交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