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人物 > 正文

字號:  

成思危三次人生轉折:因周恩來一句話摘“帽子”

  • 發佈時間:2015-07-13 09:45:27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他曾在16歲時脫離家庭,從香港回到內地;他曾在46歲時,出國轉修經濟管理,並被譽為“中國風險投資之父”;在60歲本欲退休之際,他又走上從政之路,成就人生最輝煌的11年——成思危的三次人生轉折

成思危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採訪

  78歲的成思危,從第九、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高位上卸任後,依然堅持學習、研究,盡一份報國之心。7月18日,當記者在他的辦公室裏見到他時,一身輕便夏裝的成思危笑臉相迎,溫文爾雅,思路敏捷,平易近人。

  1935年,成思危出生於風聲鶴唳中的北平,父親給他取名成思危,寓意“居安思危”,希望他不忘男兒肩負國家安危的責任。事實上,成思危的一生,也充滿了選擇與轉折。

  三次選擇皆為報國

  成思危是成家五個孩子中的獨子,父親成舍我是傑出的一代報人,母親蕭宗讓曾留學法國,書香門第的他自幼便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

  成思危在北平時,已深受魯迅、茅盾、巴金等進步作家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當數《家》、《春》、《秋》“激流三部曲”。在《家》這部著作中,覺慧毅然決然離開家,尋得了人生道路。在成思危看來,他人生的第一個轉折,就像是覺慧的真實寫照。

  當時,國民黨統治下的北平,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少年時代的成思危,對國民黨的統治甚為反感。1948年底,隨父親舉家搬遷到香港後,成思危就讀于左派學校,受社會進步思想的影響,1951年,年僅16歲的成思危做出了他人生第一個重要轉折,毅然決然地拋棄了優越的家庭生活,抱著對新中國的憧憬和理想,回到廣州。自此,他開始了漫長的跨越兩個世紀的報國之旅。

  成思危先是進入葉劍英兼任校長的“南方大學”學習,畢業後被分配到廣東省總工會工作,還曾在解放前一直生活在水上、處境悲慘的民船業中工作了一年,上了“最好的社會大學”。由於良好的工作表現,成思危被選送到華南工學院、華東化工學院學習。

  畢業時,成思危被分配到瀋陽化工研究院工作,滿懷抱負地投入到“向科學進軍”的祖國建設高潮中。正當成思危雄心勃勃要幹一番事業時,“文革”開始了,戴著“出身官僚資産階級”帽子的成思危,被下放當了鍋爐工,後因周恩來總理評價他父親的一句話,才最終摘掉戴了20多年的“帽子”。

  “文革”結束後,成思危做了他人生第二個重要的決定,選擇去美國讀書,當時已在化工界小有名氣的他,卻改行學了工商管理。

  畢業時,他推辭了美國公司和研究機構的邀約,也婉謝了父親希望他回台灣繼承家業,而是選擇回國繼續為新中國的建設出一份力,他將風險投資的理念帶回國內,成為了後來享譽國內外的“中國風險投資之父”。

  1994年,臨近退休之年的成思危本打算安度晚年,去看看散佈在世界各地的姐妹。但是,作為知識分子的成思危,最大的希望是自己的建議和意見能夠達至高層,對國家和人民有所貢獻,於是,成思危欣然接受了時任民建中央主席孫起孟的邀請,加入了民建,並在1996年民建六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民建中央主席。1998年3月,成思危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人生的第三次轉折,也讓成思危從一名學者走向了政壇。

  順境不懈怠逆境不沉淪

  成思危的人生寫滿了自強不息,用他自己的話説是“順境時不懈怠,逆境時不沉淪”。

  “文革”結束,不少與成思危一樣懷著報國理想投身新中國的香港青年,懷揣複雜的情感,離開了大陸,而成思危選擇了留下。

  放棄化工,當年在朋友們看來,成思危這是另起爐灶從零開始,並非明智之舉。然而,成思危認定了的事,就一定會堅持下去。

  1981年,46歲的成思危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管理研究院學習,由於是從化工專業轉學管理,最初,別人一小時能讀四五十頁書,成思危則只能在字典的幫助下讀2-3頁書,難度很大。但在短短不到三年時間裏,成思危愣是憑著一股韌勁兒,發表了十來篇學術論文,贏得了獎學金。當他把最後一學期的成績單給他從台灣趕來已80多歲高齡的老父親看時,成績單上是三個A和一個A+。“我那一生都不肯輕易表達情感的老父親也誇我:沒想到你近50歲的人了,還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

  成思危説,“雖然我沒在湖南生活過,但可能還是繼承了湖南人的內在性格:一旦看準了的問題,九頭牛也拉不轉。就像我父親一樣,敢於屢敗屢戰。幸運的是,我這些選擇都對了,但當時看來,都冒著風險。”

  成思危記得,12歲生日時,他拿著剛買的紀念冊,去找父親寫幾句祝福的話,父親不假思索地寫了4個字:自強不息。成思危感慨地説,他一生都在踐行父親給他寫的這四個字。若干年後,成思危在女兒12歲生日的時候,也將“自強不息”這4個字,寫在女兒的筆電上作為贈語。

  敢於直言真話實話

  成思危被譽為“中國風險投資之父”,他在經濟領域著述頗多,因其特殊的政治身份,他的一些言論一經發表便引起股市震動,因此也招致了不少批評的聲音。但時間證明,他説的那些可能有些人並不愛聽的話是真話、實話。

  成思危分析説,最近幾年中國股市的發展,“宏觀來看進步不小,微觀來看問題不少”,應該讓股市發揮扶優淘劣的功能,讓好企業以低成本實現融資,並且使投資者總體上得到比較合理的回報。目前,中國投資者信心受挫,但股市總會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

  “慷慨陳詞豈能皆如人意,鞠躬盡瘁但求無愧於心。”此前,成思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説到這句話,贏得全場掌聲。當天,成思危為我們講起人生經歷時,也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當股市最火熱的時候,他理性地給民眾澆了澆“冷水”,現在,股市低迷,成思危卻表現出了信心,“我的信心不是憑空的,從長遠來看股市還是會向上走的。”

  現在,成思危已從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位置上退下來有5年了,可他依然擔任著中科院大學管理學院院長、中科院虛擬經濟和數據科學研究中心的主任,每個月仍在堅持授課,為學生講授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和默頓的《金融學》。今年,他還將出版《中國股市的分析》和《虛擬經濟發展史》,力圖通過自己的學術研究來為中國夢的實現添一份力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