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北京設2300萬人口上限 通州副中心兩年內見成效

  • 發佈時間:2015-07-13 07:09:0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彪  責任編輯:張少雷

  通州“行政副中心”的定位已經越來越明確。

  7月10日至11日,北京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表決通過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意見》。《規劃綱要》要求,要聚焦通州,深化方案論證,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規劃建設,2017年取得明顯成效。此外,《規劃綱要》明確了北京2300萬的人口控制目標,並稱“這是必須堅決守住的底線”。

  對此,首都經貿大學教授文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雖然正式文件中沒有明確北京市政府將搬遷,但將通州明確為行政副中心,意味著北京市政府有很大概率搬遷至通州。

  “大城市病”困擾北京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北京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既有北京人口資源環境矛盾和“大城市病”問題的內在困擾,更有非首都功能疏解給區域發展帶來的機遇。

  京津冀藍皮書主編祝爾娟教授告訴記者,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首要難點就是北京的功能疏解,這是整個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直接動力。

  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強調,落實城市戰略定位,解決北京“大城市病”、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必須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先導和突破口。

  郭金龍介紹,一年多以來,北京圍繞落實城市戰略定位,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採取了制定實施新增産業禁止和限制目錄,關停淘汰一批不符合功能定位的企業,推動搬遷一批物流基地和商品市場,引導創新資源向周邊地區優化配置,著力推進人口調控和拆除違法建設等措施。

  郭金龍認為,疏導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要堅持“控”與“疏”雙管齊下,要堅持市場與政府兩手用力,要堅持疏解與提升同步推進。他強調,對於列入疏解的項目,屬地政府都要有“嫁女”的心態,積極為疏解創造便利條件。根據北京市規劃,2017年,完成1200家污染企業調整退出任務。

  除産業、項目疏解外,對於北京而言,人口控制也成為破解“大城市病”的又一劑猛藥。郭金龍介紹,《規劃綱要》中明確了2300萬的人口控制目標,是必須堅決守住的底線。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1.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6.8萬人。5年時間,北京市常住人口增加了近180萬人。

  確定通州為行政副中心

  今年以來,有關北京市政府將搬遷到通州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顯示,“為保證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全國工作和開展國際交往的需要,調整優化中央行政辦公用地佈局。根據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土地置換整合,形成組團式、相對集中的佈局模式。在南苑或通州潮白河與北運河沿線的地區預留行政辦公用地。”

  今年5月,在北京市重大辦聯席會上,通過了《潞城鎮棚戶區改造項目範圍內暫停辦理有關事項的函》,將潞城鎮的17個村納入到了全市2015年棚戶區改造範圍。目前,北運河沿線的潞城已率先啟動搬遷。

  雖然在《規劃綱要》裏面沒有明確提出將北京市政府搬遷到通州,只是確定通州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但是文魁認為,搬遷過去的可能性比較大。

  文魁解釋稱,北京市政府搬離城區,不僅可以緩解中心城市的人口壓力,也能帶動通州地區的快速發展。在國內,杭州等城市採取這種搬遷方式加快新區發展,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