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戴皓:輪椅上的二次創業

  • 發佈時間:2015-08-01 11:01:30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個人簡介

  戴皓,1964年出生。1996年,戴皓辭去公職,下海經商,于1997年創立中發實業(集團)有限公司。1999年,戴皓進入北京發展。2002年一場車禍改變了戴皓的人生,萌發了創建保險公司的念頭。2005年,戴皓創立合眾人壽。經過十年的發展,合眾人壽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家綜合型的金融企業集團。目前,戴皓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第十一屆執委會常委、湖北省殘聯副主席、黑龍江省工商聯副主席、中發實業(集團)董事局主席、合眾人壽董事長等職務。

  每天上午10點左右,在位於北京西四環邊上的合眾人壽大樓中,每當“嗒嗒”的輪椅聲劃破職場的寂靜,員工們就知道:董事長來了。

  這位坐在輪椅上的董事長便是戴皓。十多年前的一場車禍導致他頸椎以下神經受損,生活無法自理。彼時,戴皓還只是保險業的一個門外漢。而就是這樣一位高度殘障的企業家,在最近十年,以旺盛的精力、頑強的毅力開創了合眾人壽這一在中國位居前列的保險公司,並向著囊括産壽險、資産管理等業務的金融集團邁進。不僅如此,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他積極參政議政,每年提交眾多關乎國計民生、行業發展的提案,並不遺餘力地推動提案的落實。如此脆弱的軀體迸發出如此驚人的能量,堪稱中國企業界的一個奇跡。

  五十開外的戴皓不修邊幅,常年穿著一雙布鞋。這雙鞋也曾伴著他跑遍了合眾300多個分支機構。更早的時候,1999年,戴皓憑藉自己敏銳的直覺力排眾議進京發展。到出車禍之前,身家已然上千萬。

  “那時候,我還不到40歲,錢對我來講已經是符號了。”戴皓對《中國保險報》記者説道。

  然而,車禍之後的戴皓,永遠站不起來了。他面臨著人生的第二次選擇,是繼續把企業做下去,還是就此沉淪?

  一、穿越死亡

  一切要從2002年的一場車禍談起。時間定格在那年一個大雪紛飛的冬日。就在前一天,戴皓還是個精力旺盛、躊躇滿志的企業家。

  上世紀90年代,已經在哈爾濱市工商局、公安局等機關單位做了十年公務員的戴皓,看到周圍小商小販財富的膨脹,在機會的誘惑下,辭職創業,開辦了哈爾濱中大城市信用社,隨著信用社生意越做越大,他跨入了不動産領域。在拆遷戶房産證問題都沒有解決,親戚朋友的重重質疑下,他大膽地開發了哈爾濱的先鋒小區,取得極大成功;而後他冒著更大的風險,率領幾個人風塵僕僕來到北京,在沒有本地資源和關係的情況下,殺入北京不動産市場,並站穩腳跟。在此期間,他進軍的藥業、典當等行業無不一路平鋪,其核心企業中發集團的規模不斷膨脹。彼時的戴皓春風得意,自信滿滿。

  然而,正值壯年的戴皓難以想像,所有過往的成功被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所改變。

  在合眾的辦公室裏,合眾人壽的“老臣”、副董事長李坤眼中泛著淚光,回憶起了那個永生難忘的日子。“那天的雪特別大,前後都看不見了,董事長驅車趕往吉林洽談商務,終因路滑翻車遭遇不幸。”

  命運就是這麼殘酷。當時除戴皓外,車上的同事都無大礙。戴皓被緊急送往醫院,並從北京請來專家做手術。手術當天,醫生告訴戴皓,上去後可能就下不來了。戴皓交待了後事。當時他意識模糊。想起那個狀態,戴皓形容為“接近死亡的邊緣。”“感覺自己當時像是墜入了黑洞,不斷往裏鑽,如果挺不過去,就到了另外一個世界。”

  醒來後,戴皓發現,全身除了手指能動,沒有能動的地方,而且渾身都疼。“突然間就感覺一個活蹦亂跳的人變成這樣,真是無法接受。”戴皓回憶。最初戴皓還帶有一絲幻想,堅持康復訓練,但是當醫生告訴他再也無法站立起來的那一刻,戴皓哭了。“當時就想,還不如死了,死了就解脫了。”戴皓一度絕望了。命運就像摩天輪,將一個揮斥方遒、風華正茂的企業家一下子拋到了谷底。戴皓形容此時的心境就像崔健的一首老歌《一無所有》。

  作為企業靈魂人物,戴皓的災難也成為了企業的災難,“如果董事長不在了,公司就垮掉了,就要解散了。”車禍後不久,中發的一位副總帶著一幫員工來探望,看到戴皓的病殘之軀、麻木的表情,員工們禁不住嚎啕大哭,“董事長,你可不能倒下啊,你倒下了,我們可怎麼辦?”

  發自肺腑的哭聲給了戴皓內心強烈的震動。死固然容易,但是,“做人為什麼活著?”這成了戴皓躺在床上這一年多時間裏每天都在想的問題。“為了錢活著?錢對於當時的我已經成了數字。為了家人?家人也不缺錢。那麼,我到底為誰活著?”

  二、再戰江湖

  醫院裏員工的哭聲在戴皓的心裏久久回蕩,“如果我倒下了,跟我那麼多年的員工怎麼辦?”2003年10月,在員工的一再請求下,原本打算退出江湖的戴皓決定重新出山。為此,中發集團在北京一個叫做西洼的地方召開了中層以上幹部會議。西洼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從此載入中發集團的發展史冊。

  在會議上,戴皓用堅定的語氣,宣佈重新出來主持工作。李坤永遠忘不了當時會場上的場景。戴皓一句一咳嗽,嘶啞的嗓子發出堅定的聲音,“我不能就此拉倒不做了,企業還要發展,要生存。我要對得起和我一起創業的員工,要對他們負責任。”聞此,在場的人無不潸然淚下。

  支援戴皓走下去的,不僅是員工們期盼的眼神,戴皓也在重新審視內心,苦苦尋找著人生新的支點。

  重燃夢想

  住院期間,戴皓看到了令其動容的一幕:“好多看不起病的人,住一段時間就離開了,在家裏等待死亡。”戴皓想,如果有一種能夠讓這些人看得起病的商業機構,就好了,這不就是保險嗎?戴皓暗自許下心願,要幫助這些人。“我感覺保險可能是我曾經想要做的,和曾經想結束痛苦的一件事。”

  戴皓下機構時,每到一處,都要與員工講述他心中的保險夢

  命運總是這樣,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打開一扇窗。2004年,戴皓得知,國家將放開一批保險牌照。當時,致力於打造區域金融中心的湖北省政府希望組建一家保險公司,並開始招商。他意識到,進入保險業的機會來了。與此同時,戴皓心中壓抑已久的金融夢想也開始躁動起來。

  相對於保險夢而言,戴皓的金融夢淵源更深。從他做城市信用社起,這個夢想就開始萌芽,但當時由於政策原因,城市信用社被重組。戴皓的金融夢想被澆了一桶冰水,但它仍然埋藏在其內心的深處。戴皓想,“保險就是個金融企業。”

  金融夢想與幫助病友的願望促使戴皓緊緊抓住這個進入保險業的機會。憑藉中發集團的實力,贏得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支援,在精心準備一段時間後,拿下了寶貴的壽險公司牌照。

  此時,保險業對於戴皓來説,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大陸,戴皓甚至不知道保險內含價值等基本概念;外界很多人也質疑他,認為戴皓要玩資本。但戴皓不為所動。“面對新的機會,當時我們確定了兩個快,一個是快速開業,一個是儘快搶人才。”合眾人壽副董事長李坤説。拿到保監會批文後,戴皓要求下屬一週內辦好營業執照。 2005年2月,合眾人壽正式開業,其開業速度為業界罕見。作為一名企業家,在對機會的捕捉上,戴皓的行動力可謂“快、準、狠。”

  四大抓手論

  “戴總是一個善於思考與總結的人。”合眾人壽原董辦主任崔照輝告訴我們。在對保險行業磕磕絆絆的探索中,戴皓逐漸形成了一套有體系的經營思想,“定戰略、用人、抓機制和控制風險。”戴皓稱之為做好企業的四大抓手。拿戴皓的話説,“要管好企業,第一個是你要看好戰略;第二個是你要用好人;第三個你要建立一個好的運營機制;第四是控制好風險。”

  當戴皓心中懵懂地發現這些管理理念時,一部《大國崛起》的記錄片促成其經營思想體系的成形。崔照輝回憶到,當時戴皓迷上了這個記錄片,下載下來,反覆去看。“有一次董事長出差,在火車上,在身體那麼弱的情況下,舉著筆記型電腦,看了8個小時。”在大國崛起中,西班牙和葡萄牙因為發現藍海——新大陸而崛起,英國和荷蘭因為爆發工業革命與建立資本市場機制而興旺,美國則因為二戰後引入科學家而發達。人才、機制和戰略成為大國崛起的關鍵,這給戴皓極大的震動。而風險控制則是保險業的本質決定的。

  用人決定成敗

  在戴皓管控企業的四個抓手中,用人被放在了首位。用人能力決定成敗,雖然許多優秀的企業家都意識到這一點,但輪椅上的戴皓的感受尤為深刻。心懷著宏大的夢想,卻沒有生活自理能力,怎麼辦?唯有抓住人才、用好人才。

  當然,戴皓也坦承,合眾在發展初期,也出現過用人方面的失誤,甚至讓企業喪失了一些機遇。但在他看來,這是一個企業從不成熟到成熟,必然要交的學費,“就像每個人一生中要經歷痛苦和磨難,唯有反思才能更好前行。佛是一步步修出來的。”

  面對失誤,戴皓體會到,老闆如果不懂企業業務,就無法有效地授權。於是他對保險行業、企業的業務細節進行了大量的學習。每次開會,從精算知識,到服務,到産品,戴皓總要了解得很細;不懂行銷,戴皓就走訪基層,和前線的內外勤一起交流。作為一名保險業的外行,短短幾年,戴皓已經能夠將“業務價值、資本充足率、內含價值”等眾多專業名詞順手拈來,並有深度的理解和運用。

  心中有地圖,就敢於更激進地任用外來人才。這幾年,戴皓從香港和台灣以及國內領先企業請來一些保險業精英。其國際化團隊在國內中型保險公司裏可謂一大亮點。

  隨著公司的壯大,人才的充實,以及戴皓對業務的熟悉,他開始嘗試進行更大的授權。現在,戴皓基本上只對戰略方向和風險進行一些把控,對於具體事務,已經不怎麼管了。在人才任用方面,戴皓日益遊刃有餘。如一位熟知戴皓的保險業人士所言,”從創業期帶著公司走,到經營期變成職業經理人操作,到授權管理,戴皓完成了一個個轉身。”

  對於人才的貢獻,戴皓也是充滿了感激。今年的十週年慶,戴皓讓秘書給一些離開闔眾的高管發短信,表達感謝。

  從專業化到大金融夢

  “哪個行業都是,你沒進來的時候感覺是很複雜,但是經營一段時間,只要抓住了其中規律,一切都是得心應手的。”戴皓説。

  而當一個企業家一旦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不僅僅是個捕捉機會的能手,企業也就走上快速健康發展的軌道了。

  到2014年,合眾人壽的新單業務連續九年正增長,迅速躋身全國十大保險公司之列。十年來,從零起家,到2014年,分支機構遍佈國內70%以上的區域,總資産規模超過700億元,客戶數量超過3000萬人次,為客戶提供理賠款18.7億元。

  合眾人壽歷年總保費收入

  創辦合眾人壽之初,戴皓曾憧憬其成為最專業的壽險公司,直至2012年,合眾還主要深耕于壽險領域。

  但此時,戴皓也感到了既有戰略的不足。隨著保險業資産的迅速膨脹,這個領域正走向金融集團化、混業經營與業務的多元化。戴皓認為,專業化的道路已經落後於形勢的需要了。“到了大資本時代,資本一下打穿了。你的牌照越多,你可能整合的金融資源越高;你的牌照越少,你越單一,你在競爭中,就可能被擠出場了。”

  從2012年開始,合眾制定了向金融集團發展的新戰略,相繼申請了一系列金融和保險牌照,開辦了資産管理公司、財險公司等。在戴皓的新藍圖中,未來合眾將成為一個以保險為核心、可以上市的金融集團。

  養老新大陸

  大金融夢固然照亮了合眾的未來,但是對其賴以起家的壽險主業來講,戴皓心中仍有深深的憂慮。大型保險集團在市場上形成的壟斷性局面,讓合眾的後發劣勢暴露無遺,拿戴皓的話説,“行業競爭正逐漸陷入紅海。”其實,這也是許多中型保險公司共同的困惑。中小險企只有走尋找差異化發展道路,才能真正立足。

  此時,通過一些海外歸來的朋友介紹,美國的養老社區模式引起了他的注意。為此他專門組織人進行了調研,發現中國養老的高峰期在六到八年內即將到來,這將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而國家在這方面也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

  在戴皓看來,做養老和壽險本身是天作之合,而養老産業將衍生出更廣闊的市場機會,“壽險本身是賣保單,是養老的上游體系。養老是中游體系,養老還有下游體系,為老年服務的老年産品、老年護理等等。”

  有研究機構預測,中國老年消費市場2020年規模將達到3.3萬億元。這一藍海的發現讓戴皓極為興奮,但他也沒有忘記盤算企業自已的資源優勢。他驚喜地意識到,企業自身的資源和能力恰恰與養老社區的市場機會相匹配,作為戴皓起家的基礎,當初旗下有不動産、醫藥、酒店、壽險等板塊,現已轉型為大金融、大健康、文化旅遊為主體的中發集團,其成熟的運作經驗、醫藥資源和壽險能力,恰恰與養老社區的經營鏈條相吻合。這是一般做養老社區的保險公司或者房地産公司所無法比擬的。

  思路已定,戴皓迅速地鋪開了養老社區的計劃。2010年,合眾不動産事業部成立;2013年,全國首家養老社區、合眾優年生活持續健康退休社區在武漢開園。合眾人壽黨委書記、副總裁劉校君透露, 未來10年,合眾人壽計劃在全國打造26個大型養老社區,規模在千億元左右,屆時可容納46萬老人養老。

  在合眾的養老社區建設中,戴皓也體現了其國際化視野,他將美國的養老社區模式和理念引入到中國,為此合眾高層多次到美國考察,並聘請了一些海外人才。2015年,合眾人壽打包收購美國6處養老社區項目。

  合眾的養老社區建設在保險行業佔據了先發優勢,為合眾人壽的未來開闢了廣闊的藍海。戴皓在總結這個戰略時認為,“企業戰略決定一切。當你踏上一個藍海的時候,可能你很輕鬆;當你踏上紅海的時候,即使你管理能力很強,你會很累的,非常難受。”

  拿企業當孩子養

  合眾人壽董事,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魏華林教授曾經感慨道:“做企業有不同的情結,有的拿企業當豬養,有的當情人養,有的當孩子養,戴皓屬於最後一種。”當合眾人壽成立之初,一位保監會的官員問他,你的目標是什麼?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要做一家百年老店。”也許在這個金融資本家長袖善舞的時代,很多人認為戴皓只是説説,但是他們錯了。

  崔照輝清晰地記得,合眾人壽開業後,戴皓到全國各地視察的情景。手下人將輪椅裝到房車裏,戴皓拖著殘疾的身體,一口氣走完了全國300多家機構。“那時路上渴了就喝點礦泉水,餓了就吃點麵包和榨菜。”在各個機構,戴皓和業務員在一起促膝長聊,給了業務員極大的鼓舞。“業務員見到董事長跟見到親人似的,熱淚盈眶,搶著和他合影。”坐著輪椅,跑遍全中國的分支機構,這在中國企業史上可以説是一個紀錄。

  戴皓睡眠不好,躺在床上的時候就思考合眾的發展,心動之餘就會給下屬撥電話。有時候,李坤早上醒來,會發現手機上有很多資訊,一看居然都是戴皓的。

  將合眾視為孩子的戴皓一直堅持企業的內含價值發展理念,堅持按照保險的本質做。合眾人壽在內含價值較高的個險渠道和期交業務一直不斷積累。2015年上半年公司個險保費收入達到33.47億元,個險渠道保費佔比為46.5%;公司新單期交業務保費收入11.6億元,佔新單業務比例24.7%,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合眾員工透露,戴總的愛好也很簡單,每天看看雜誌和報紙,研究一些國家的政策,看看合眾人壽的機會。有一次記者採訪他,問他有什麼業餘愛好,結果居然出現了冷場。

  拖著病殘的身軀,事業幾乎成為戴皓的全部。

  崔照輝還敘述了和其一起去視察的一次經歷。“記得有一次陪董事長去機構視察,我發現他穿的布鞋開膠了,就對陪護説,董事長參加機構會議得注意形象,明天去給領導買雙新鞋。第二天早晨,碰著陪護,説昨天晚上已經粘上了,領導不讓買新的。”

  戴皓身旁的員工將戴皓形容為高效的處理器,“他腦子裏邊,需要想起哪件事的時候,馬上就能想起來,就像過電影一樣,想起什麼馬上就打電話,不隔夜。而及時處理完這個事情,第二天還有新東西進來。他這個CPU效率是非常高的。”

  對於戴皓而言,合眾就是他實現自己新的人生價值的載體。一位熟悉戴皓的朋友的話引人深思,“一般人如果遇上這麼大的災難,垮掉了以後,還有這麼多錢,我怎麼舒服怎麼享受,就怎麼花唄,甚至會産生報復心態,而他卻正好相反。”戴皓以病弱之軀,燃燒事業之火,這對合眾員工帶來強大激勵效應。“好多高管説,看到戴總這種狀況,不幫他,不在公司多做一些貢獻,想著掙兩個錢就走,心中都有愧。”

  事業的寄託讓戴皓的身體奇跡般地好轉,原本擔心工作影響戴皓身體的身邊人欣然發現,高負荷之下,董事長的身體健康狀況反而越來越好了。

  為機會而癡狂

  “董事長是個感性的人,他對於機會非常敏感,只要看到一個火花,他就想將其變為燎原之火。”崔照輝告訴我們。戴皓喜歡摳字眼,每次閱讀國家的政策後,就會拿著筆在一些字句上標記,尋找和企業發展有關的訊息,找機會。一旦發現戰略機會,就會毫不猶豫地衝上去。

  “董事長盡幹一些別人不敢做的事。”李坤説。回顧戴皓的歷程,從做信用社,到幹不動産,做醫藥,到保險,每一次征程都要跨越一個很高的行業門檻。李坤回憶起在決定做城市信用社時,大家甚至不會填匯款單,完全不懂這個行業,而這時,戴皓就領著人偷偷地學。終於把事情做成了。

  進入北京發展之前,戴皓沒有任何關係、資源和背景,就敢帶著5個人來到北京,到處去拜訪,當時很多圈內人都知道這個到處喊“大哥”的東北爺們。當戴皓決定進入保險行業時,就只有幾個保險圈的朋友。在養老社區戰略的制定和落實中,“2008年,他找了兩個接觸美國保險行業的朋友,來了解美國的養老模式,僅僅兩年後,合眾不動産事業部就成立了。

  對機會保持貪婪,只要有戰略機會,就去做,沒有條件可以創造條件,這是企業家區分于職業經理人的一個重要特質。這點在戴皓的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三、人生境界

  研究證明,重大的人生經歷往往會對人的性格産生重要影響,古今中外不乏這樣的例子。而2002年那場車禍給戴皓的性格也帶來很大的變化。在戴皓看來,打開了他的人生境界。

  車禍後,病痛無時不在折磨著戴皓的身體,“有時晚上疼得整夜睡不著覺。”事故前後的巨大境遇反差讓戴皓內心困惑。他總在想,“為什麼我這麼痛苦?為什麼自己這麼倒楣?”後來,戴皓發現,佛教能夠給他答案。佛教講因果,告訴他要做個好人,來化解痛苦;佛教講普度眾生,這又與戴皓善待員工,幫助看不起病的人的心願吻合。“錢只是符號,你要把符號更多地給到需要的人,才有價值。”於是,大難之後,佛教成了戴皓的心靈港灣。

  在戴皓看來,佛教裏有很多好的思想,對員工,對企業的經營都受用。在合眾人壽的每週早會上,公司都會給員工講一個國學的小道理。合眾內部提倡分享文化,共好共贏,也可以看到佛教思想的影子。

  “我認為應該用佛教來改善員工的心靈,提高員工的境界。這樣無論對家人,對社會,還是對他們本人都是有意義的。比如對業務員,我下機構對他們講“與人為善”。“我們不會幹一些缺德的事去誤導顧客,你誤導了顧客,傷害顧客,一定有一天,這反作用力會打到你的身上。你對客戶誠信,從利於眾生的角度來講,最後客戶會認可你,幫你,你也會越來越好。”

  戴皓認為,信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所需要的。我們採訪他時,他激動地談起了毒食品事件,”為什麼食品危機氾濫,一些人的信仰以錢為中心,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我認為這都是信仰的問題,文化的問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沒有信仰是很危險的。”

  進入保險業後,隨著合眾人壽的迅速發展,以及相應的社會貢獻,他對佛教提倡的利於眾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中國的企業家和全球的企業家,都是為社會謀福利。他一個人要那麼多錢有什麼意義呢?大家在奔波,在努力,主要還是希望有機會改善貧窮人的生活,希望為社會做更多的事。”保險行業這一關係到民生的行業帶給了戴皓更大的思考格局。拿李坤的話説,董事長站的位置變了,想問題的高度更高了。戴皓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保險就是一種慈善。”

  車禍的經歷與學佛的體驗讓戴皓變得更加淡定而包容。李坤告訴《中國保險報》,董事長原本是一個脾氣很大的人,但是這十來年,很少發脾氣了。對於合眾的幹部和員工,戴皓的包容有目共睹。對於犯錯和不稱職的幹部,戴皓會通過工作調動,給他們新的機會。“比如哪的一把手沒做好,他會説你回來吧,到總部學一段時間,再派你出去。”

  包容也體現在信仰上。雖然戴皓信仰佛教,每天早晚都要禮佛。但他並不強制員工信佛,只是希望大家能接受和運用佛教一些樸素的道理。

  “商場如戰場沒錯,但不是全部。任何事情,如果用佛的理念,就是隨緣。是你的永遠是你的,不是你的,爭也不是你的。”戴皓説。

  家國情懷

  2008年,戴皓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至此,他的人生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需要站在為國家,為民族利益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於是,更強大的精神力量走入了戴皓的內心,驅散病痛的陰影,成為他又一個心靈支柱。

  位置的提升也讓戴皓得以從社會和國家層面思考企業的戰略,而這樣的思路帶來了企業更順暢的發展,“當一個企業老闆個人對金錢和物質利益不是非常追求,只是為了社會做貢獻時,可能企業做的會更好,更如魚得水。”這一點,從合眾人壽的養老社區得到了政府部門大力支援即可驗證。

  身為全國政協委員,每次參加全國兩會,戴皓都要至少提出四到五份提案。最近的提案內容從有關保險行業的《關於實施養老服務業體制改革的提案》,到涉及到宏觀經濟層面的《關於把國人在境外消費拉回國內的提案》,甚至還有關係到百姓微觀生活的《關於整治違法搭建的提案》,等等。

  合眾員工告訴記者,對一些關係到行業與民生提案,即便是兩會結束了,他也會持續推動提案的落實。“我提過的遞延稅落地了,養老服務業的相關政策,養老金並軌落地了,還有好多。”提起這些時,戴皓那種滿足的表情無法掩飾。他的一位朋友説,“這是一種源於其內心深處的願望。”

  曾經生死邊緣,從一個健全人變成羸弱、殘障之軀,然後從這種絕望的境遇中走出來,創造出新的輝煌。伴隨著精神能量的壯大,內心格局的昇華,重新找回幸福的感覺,這就是戴皓——一個在輪椅上二次創業的企業家。

  “心靈的力量是無窮的。”戴皓讓我們相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