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藏無限新“韻”的大運河,千里奔涌生機。6月27日至28日,“何以中國·運載韆鞦”網路主題宣傳活動無錫、蘇州兩座運河城市,在槳聲燈影的水鄉中,看大運河在江南的繁華景象與動人傳奇。
與現代生活相連,
流動的大運河勾連過去與當下
望亭,大運河蘇州段的“第一印象”。京杭大運河流經蘇州,第一灣水在望亭,這裡也是京杭大運河的“第一鍬土”開挖之地。從“禦亭”到“望亭”,這塊寶地從唐朝的驛站到如今吞吐量日均6000艘貨船的集鎮,被喚作“運河吳門第一鎮”。
千年大運河濤聲回蕩,給這座小鎮帶去豐富的文化遺存。如今,望亭在大運河畔建造了“吳門望亭運河公園”,著重打造運河歷史文化街區,恢復了禦亭、古問渡橋、望亭驛,並新建了望運閣、運河百詩碑廊,石碼頭牌樓,同時將遺址考古文化、中醫文化等特色內容融入其中,最大限度發揮吳門望亭運河公園保護傳承作用。
舊時的望亭驛旁,新建的望亭鎮地誌館陳列有692件珍貴文物,早至新石器時期的陶盆、壺、罐、碗,到漢、唐、宋時期的彩陶、青瓷和明清時期的鐵器等文物,見證了大運河在望亭流淌出的一片繁華。“運河公園既體現了望亭的傳統歷史文化,也突出了運河環境特色,成為望亭從古至今的歷史長廊。”蘇州禦亭農業現代産業園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薛曉燕説。
自望亭向北20公里至無錫市新吳區梅裏古鎮,商周的一段“封神”故事在這裡留下吉光片羽。梅裏古鎮是商末周太王長子泰伯建立句吳國時的都城,泰伯奔吳,吳文化在這裡生根發芽,“最早的江南”由此肇始。
步入梅裏古鎮,小橋流水、鬥拱飛檐,一派江南風光。古鎮內,有一座高大的牌坊佇立於中,“江南第一古鎮”在此留名。
古鎮內,一座梅裏遺址博物館向遊客講述這片古老土地的故事:3000多年前,泰伯與仲雍開發荊蠻之地,將先進的文化和耕種技術融入梅裏,帶領當地人築城,並開鑿了流淌至今的江南第一條運河——伯瀆河。
以梅裏文化為靈魂,梅裏古鎮充分吸收吳文化建築園林、吳地民居特色,打造兼具藝術與文化底蘊的院落空間,將傳統的“無錫生活標本”延續下來。千年之後,伯瀆河依然延綿不絕、風光無限,極具歷史底蘊。
古橋、古街、古城,
千年文脈在保護利用中新生
對無錫人來説,最能代表運河記憶的古橋莫過於清名橋。一橋望盡運河400年,清名橋連結南上塘和南下塘、伯瀆港,橋畔酒樓茶坊、米店布行林立。
畫舫穿橋而過,悠遊在狹窄悠長的水弄堂,河道怎樣彎,街巷也跟著怎樣曲,無錫人在清名橋兩岸聚居生活,街市面貌傳揚出“運河水弄堂,江南絕版地”的美名。
從“傍城而過”、“穿城而過”、“抱城而過”到“環城而過”,大運河在無錫歷經千年變遷,始終緊緊相依。對於清名橋這一古老運河歷史的符號,無錫著力探索保護利用的最佳方式,讓最原始的江南生活與現代人的生活需求有機結合,流動的運河生生不息。
“為了更好呈現古城區水弄堂的風貌,邀請古建築名家吳良鏞先生操刀規劃設計。街區以整體創造、有機更新原則進行文物修繕、歷史建築等工作,引入符合保護要求的良性業態,讓運河街巷活起來。”梁溪文旅集團副總經理朱琳説。
同樣是江南,坐落在蘇州的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又展現出另一番水韻風味。“一條平江路,半座姑蘇城。”走進平江路,數百年水波潤澤出的溫婉氣質徐徐顯現,搖櫓船順流而過,粉墻黛瓦構成縱橫交錯的幽深街巷藏著耦園、通利橋、潘世恩故居等燦爛的文化遺産。
沿著南入口向平江路深處走去,宋代碑亭描摹古時蘇州城漸漸顯現在眼前,“水陸並行、河街相鄰”之格局,跨越數百年至今別無二致。最近,更有一條在清淤後而煥新的“果凍河”橫臥平江圖上,“人家盡枕河”的美麗景象生動再現。
現在,平江路上仍生活著1500多戶古城原住民,處處能感受到傳統江南的新活力。蘇繡、蘇州評彈、桃花塢木版年畫等非遺文化一同在平江路上打開展示窗口,盤活老空間的同時保留了古城煙火氣。
展館林立運河兩岸,
在文博場館中遇見古老的“她”
“上塘十里盡開店,下塘十里盡燒窯”,在古運河與伯瀆港交匯處,行至一片滿瓦墻,窯群遺址博物館便到了眼前。這座不大不小的博物館,講述無錫過去老城南門外運河水弄兩岸的傳統業態——燒窯業。
明清時期,無錫磚瓦窯業最為繁盛。據史載,明洪武元年,古運河東岸已有土窯356座,這裡因此成為中國磚瓦生産和貿易的重要集散地。“經過歷史變遷,這裡留下了108處古窯群遺址,保存較為完好的數十處,以博物館院內的3座舊窯遺址最具代表性。”博物館講解工作人員介紹。
在窯群遺址博物館,一館可覽600多年中國磚窯文化的演變。“這些磚瓦窯與百姓的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現在,磚窯遺址附近還居住著部分原來窯主的後代,他們可以親自講解窯業的發展史。”講解工作人員説。
博物館是追尋千年運河歷史脈絡的好去處。不久的將來,無錫將於江南古運河旅遊度假區範圍內打造博物館群落,以無錫窯群遺址博物館為載體,把無錫本土文化、窯文化、大運河文化、工商文化相融,打造主客共用的文化展陳新空間。
在“博物館之城”蘇州,一座蘇州大運河遺産展示館全面展現了大運河蘇州段水道演變、古城水系。從西元前400多年至今,蘇州古城格局因水系變化而變。展館以大運河蘇州段歷史發展脈絡,形象地展示大運河與蘇州古城的緊密聯繫。展館還重點介紹了蘇州城內與大運河密切相關的虎丘雲岩寺塔、盤門水陸城門、寶帶橋、山塘歷史文化街區、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等7處歷史文化遺産,講述滿載風雅的蘇州園林與大運河的不解之緣。
如今,一系列展示大運河江蘇段歷史文化內涵的文博場館建立起來,文化瑰寶走進大眾視野,當代運河之歌正生動奏響。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