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6月21日訊(記者 和海佳)六百年前,雲帆高張,洪濤接天,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率領船隊七次下西洋,傳遞中華文明,促進和平友誼,開拓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遠航創舉,譜寫世界航海史的光輝篇章。
300余個場景、1.7萬餘個人物、歷時13年創作……日前,500米長卷中國畫《鄭和下西洋》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舉辦北京首展,以鄭和航海故事為主線,再現那段文明交融的中外交往圖像。著名畫家、《鄭和下西洋》創作者鐘開天在採訪中表示,鄭和下西洋厚植中華民族崇尚友好和平的文化基因,昭示著世界走向和平共榮的願景,今後作品將登上國際舞臺面向海內外觀眾講述中國故事、展示中國氣派、傳播中華文化,帶給人們關於這段歷史的現實思考與精神啟迪。
著名畫家鐘開天接受採訪。中國網記者 和海佳 攝
500米長卷再現海外交流歷史場景
《鄭和下西洋》取材于我國航海先驅鄭和跨越28年的航行歷程。西元1405年1433年,鄭和以睦鄰友好、平等互利、和平友誼為宗旨,傳播互鑒文明為己任,率領舟師200余艘、2.8萬餘人七次下西洋。船隊歷經海上千難萬險,航程30萬里,遠達東非海岸,遍及亞非中東30余個國家和地區,由此拉開中華民族伸向遠洋的序幕,鄭和下西洋紀念日也被選定為“中國航海日”。
百年光陰荏苒,今天的《鄭和下西洋》鋪陳出一幅怎樣的畫卷?據介紹,該作品長500米,寬1.2米,全畫共3卷18章,共計300余個場景,1.7萬餘人物,各類動物、牲畜、鳥類1500余只,全景式展現鄭和下西洋過程中的重要歷史事件以及所到國家民眾的生活狀態與地理景觀。
日前,長卷中國畫《鄭和下西洋》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展出。(受訪者供圖)
伴隨畫卷徐徐打開,其內容情節引人入勝:鄭和船隊自福建長樂五虎門出海,在印度將中國的絲綢、茶葉、陶瓷就地交易,並收購當地的胡椒、豆蔻及香料;船隊抵達佔城國(今越南中南部),教當地百姓製作豆腐,傳授冶煉、澆鑄技術;馬六甲港口“中國味道”濃郁,茶樓、瓷器鋪、綢布莊、中醫館等店舖林立相依,人們熱鬧圍觀中國傳統舞獅表演……該畫作既描繪了鄭和船隊的波斯灣斬巨浪轉危為安、訪中東天方國麥加朝覲等出訪經歷,也細緻勾勒出建築、花卉、樹木等異域風貌,引領觀眾穿過時空隧道,走近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圖景。
“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鄭和下西洋便是其中之一。”鐘開天表示,鄭和下西洋是我國古代對外交往的重大事件,不僅增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關係,還推動其航線國家在農業、商業、文化、教育、醫療、貿易等方面的發展建設,促進中華文明的海外傳播與交流。
長卷中國畫《鄭和下西洋》(作品局部)。中國網記者 和海佳 攝
這幅鴻篇巨制的背後,憑靠大量素材積累和考證作為支撐依據。2010年,鐘開天啟動了《鄭和下西洋》的繪畫創作。在起筆畫樣稿以前,鐘開天先用4年時間研究國內外關於鄭和下西洋的一批著作及文獻資料,還沿著歷史上鄭和下西洋的航線實地尋訪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柬埔寨、沙烏地阿拉伯、埃及、肯亞等多個國家,廣泛收集創作素材。
貫通中西技法把中國畫推向世界
經過2010年至2023年持續創作,鐘開天終於在81歲耄耋之年完成《鄭和下西洋》,塑造數以萬計的人物、數十個國家的人文形態,體現出中華民族傳遞友誼、文明互鑒的不懈追求,具有藝術價值和創作意義。
鐘開天表示,《鄭和下西洋》融合中西方繪畫創作手法,不僅運用中國古人獨創的長卷畫法,全部採取中國元素,又兼有西方透視學、解剖學、色彩學為支撐,“繼承弘揚民族優秀文化,但不要畫成一張古畫。尊古而不復古,在借鑒外來文化、探索藝術創新的同時,樹立中華文化自信,把中國畫推向現代,在國際上綻放光彩。”
“百米長卷,場景轉換達300多個,畫面變而不亂,觀眾可以走著看畫,一步一景。”本次繪畫創作中,鐘開天力求在長度、體量、時間、場景、人物等方面實現藝術突破,將山水、花鳥、人物、天空、海洋、建築等多個畫種融為一體。與此同時,鐘開天對畫具、畫布、顏料等繪畫工具材料進行創新,“作畫時,我疊加運用潑墨、工筆畫法、油畫畫法等繪畫技法,極大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能力。”
長卷中國畫《鄭和下西洋》(作品局部)。中國網記者 和海佳 攝
跟隨畫作“重走鄭和路”,鐘開天形容整個創作過程猶如“黃河九十九道彎”,面臨重重困難和挑戰,過一個又一個坎,是一場意志力的考驗。回憶起2023年畫作收關,鐘開天感慨:“終於畫完了,沒有興奮,沒有激動,只有疲憊。每當走進畫室面對畫案,案頭空空,魂兮歸去,若有所思。”
中外文明交流凝結友誼碩果
晝夜星馳,巨浪如山,鄭和下西洋以智慧為舵,揚起和平的風帆,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文明互鑒與友好往來,時值今日仍然帶給人們深遠啟示。
“鄭和下西洋之所以流芳古今,是因為依靠的不是堅船和利炮,而是寶船和友誼。”鐘開天提到,20多年間鄭和率領2.8萬餘人的龐大舟師,造訪東南亞、西亞、東非等地的30余個國家和地區,“所到之處他們並沒有侵佔、掠奪,而是始終對所有國家和民族以禮相待,友好交往。”
鐘開天説,鄭和船隊不僅捎去國家之間的親切問候,還幫助當地民眾建造城池、中醫診療,傳授造船、耕種、燒陶等技術,這部分內容在畫作裏得到體現,“鄭和下西洋向海外傳播中華文明不是講空話,他們在每個國家傳播中華文明具有針對性,化解民眾的迫切困難,比如非洲氣候炎熱,淡水稀缺,人民飽受瘧疾等病患之苦,鄭和到非洲後就主要傳播中醫,還在當地教人們打井,解決大家的喝水問題,在印度沿海地區,鄭和首先解決印度的捕魚問題,教當地百姓撒網捕魚,針對性是不一樣的。”
長卷中國畫《鄭和下西洋》(作品局部)。中國網記者 和海佳 攝
“鄭和的航海之旅蘊藏著‘一帶一路’的文化底色與民心基石。”鐘開天表示,《鄭和下西洋》向觀眾展示了中國自古就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發展的貢獻者、秩序的維護者,與今天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唸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與中華文化精神一脈相承。
另外鐘開天透露,長卷裏他描繪了雄獅、斑馬、火烈鳥、大象、長頸鹿等洋溢著異域特色的動物,這部分內容總長40余米,增強了畫作的人文風情和藝術感染力,“我在裏邊畫了藍孔雀、綠孔雀、白孔雀,在中國人心中孔雀文化象徵著美麗、善良、祥和的品質,深受人們喜愛,把孔雀文化向世界傳播,像熊貓一樣,那孔雀也是‘外交家’了。”
北京首展以後,鐘開天籌劃沿著當年鄭和船隊航線國家舉辦《鄭和下西洋》國際巡迴畫展,讓更多海外觀眾領略富有中華傳統文化特色的中國畫藝術,了解中國歷史和當下發展。
對此鐘開天認為,通過繪畫藝術傳播好中國聲音要“平等待人、娓娓動聽、潤澤心靈”,展現大國風度、民族氣派和時代精神,“我們繪畫是間接的,它是通過形象讓觀眾慢慢看,逐漸地滋潤到心田裏面,實現中外文化的交流與理解,結下民心相通的交往情誼。”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