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內蒙古準格爾旗的地圖,“十二連城”“沙圪堵”“長灘”……一個個地名連點成線,如星河般閃爍在這片毗鄰黃河的美麗土地上。地名雖小,乾坤乃大,有些源於自然環境與歷史事實,有些傳達美好企盼與價值追求,往往能以寥寥數字承載一方歷史文脈、承襲一地集體記憶。
準格爾旗地名的故事,當從“準格爾旗”説起。準格爾旗位於晉陜蒙三省交界,為黃河幾字灣所環抱,農耕遊牧文化在此交融碰撞,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在秦漢時期,這裡曾設廣衍縣、沙南縣;隋唐時曾設榆林郡、勝州,大業三年,隋煬帝與突厥啟民可汗在此會盟;及至明朝,設東勝右衛。
而到了清朝順治年間,清廷將鄂爾多斯部落分為左翼前、中、後和右翼前、中、後6個札薩克旗,“準格爾”由“左翼”發音得來。準旗北部的十二連城遺址,是準旗“古城歷史不斷代”的見證,城內遺物豐富,出土的漢、隋唐、宋、元、明歷代文物,靜靜訴説著準格爾旗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作為當年“走西口”路上的重鎮,準旗的地名中蘊含著濃濃的西口印記。在薛家灣鎮、沙圪堵鎮上都有一座“長勝店村”,當年從陜西省府谷縣長勝店遷來準旗的移民們為紀念故土,將落腳處的新家冠以相同的名字,體現了當地人對故鄉的深厚情感和建設新家園的企盼。
準格爾旗的地名故事中,閃耀著蒙漢兩族交織於此的智慧,也書寫著英雄人物建業於此的美談。沙圪堵鎮有一所近百年曆史的“同仁學校”,由沙圪堵鎮的建立者——代理札薩克納森達賴的次子,準旗歷史上的風雲人物“二少爺”奇子俊創立,也是伊克昭盟的第一所新學。“同仁”二字,用心頗深,取自對蒙漢學生一視同仁之意。直到今天,同仁學校的學生們仍在傳唱漫瀚調《二少爺招兵》,紀念這位創新學、練新軍,為準旗革命鞠躬盡瘁的英傑。
進入新時代,經由科學規劃建設的新區地名中則被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滿含準旗人對未來的期許嚮往。例如在大路新區,建業大廈、創業大道等地名折射出準旗人在新時代把握歷史機遇,建功立業的決心和信心。
2022年,新修訂的《地名管理條例》向社會公佈,其中設有地名文化保護專章,明確加強地名文化遺産保護、鼓勵社會參與等要求。面對著保護與傳承地名文化的挑戰,準格爾旗政府通過徵集地名故事、出版地名故事集、拍攝微電影等方式,讓地名這一寶貴的無形地方遺産得以留存傳播,對歷史盡心,對未來盡責,用小小的地名搭起通向未來的記憶之橋。
出品人:王曉輝
總策劃:韓燕
總監製:薛立勝
總製片人:詹海濤 楊力
策劃:任艷華 蔚力 李小奇 許浩成 裴永耀
總導演:陳自成
導演:羅傑 趙陽 田野 劉沐頤 胡笛 楊智健
編導:丁素雲 曹川川 張芃芃
視覺:胡俊 呼丹 王瑞娜 王冠初 遇翔
攝像:胡博鈞 楊碩 姜川 張博 趙曉乙
音頻:李翔宇
燈光:范恒宇
後期製作:
李汀 王肇鵬 劉昌 王哲
大衍視崛
于春曉 馬濤 彭伊婷 木辛 肖楠(實習)郝嘉禾(實習)
統籌:劉蕾 張建國 周大慧 張濤 王彥東
製片:陳曉
推廣:孟超 姜壹平 王雁青 張靜 葛蕾
本期作者:張芃芃
節目承制:正楊映像
出品方:
中共準格爾旗委員會宣傳部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中國網文化發展中心
準格爾旗融媒體中心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