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江蘇常州寺墩遺址考古新發現反映太湖地區史前社會複雜化進程

發佈時間:2023-11-30 08:59:00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韋衍行 | 責任編輯:秦金月

人民網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韋衍行)11月29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員于成龍在會上介紹了江蘇常州寺墩遺址近年來取得的重要考古成果。

寺墩遺址是一處以新石器時代以崧澤—良渚文化遺存為主體的中心聚落遺址,年代距今約5500至4500年。遺址以一處橢圓形土墩為中心,周圍分佈十余處小型臺地,週邊有雙重水系環繞,總面積約為150萬平方米。

發掘區航拍。國家文物局供圖


  發掘區航拍。國家文物局供圖

寺墩遺址崧澤文化遺存分佈于墩北和墩東臺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已發現墓葬區、幹欄式建築、水井等遺存。其中墓葬共40座,位於墩北臺地北部與西部,北部墓葬等級較高,隨葬器物多在30件左右,出土璜等玉器。幹欄式建築位於墩北臺地東緣,東西長近30米,南北寬約10米,由立柱、橫木、植物莖稈鋪面組合而成。水井位於墩東臺地,井內出土6件漆彩陶壺,以紅、黃、黑三彩繪製的編織紋卷尾鳥形象陶壺最為精美。

良渚文化時期,寺墩遺址已形成以圓形土墩、周圍臺地和雙重水系環繞的聚落形態。土墩底部由青灰色“草包泥”堆築而成,北坡發現一處石砌遺跡,可能做排水或護坡之用,墩頂發現多條紅燒土基槽,表明曾有大型建築;墩體北側發現多處良渚文化建築基址及灶、水井等生活遺跡。墩東臺地位於內圈水系外側,面積約5000平方米,分佈有兩處良渚文化貴族墓地,曾出土大量玉器。

良渚文化砌石堆積。國家文物局供圖


  良渚文化砌石堆積。國家文物局供圖

寺墩遺址呈現出崧澤文化晚期向良渚文化時期的文化形態和聚落佈局的變遷,生動反映了太湖地區的史前社會複雜化進程,也為討論長江下游區域文明發展模式提供了新視角。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