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研究為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演進格局提供重要實證

發佈時間:2023-11-30 08:51:57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韋衍行 | 責任編輯:秦金月

人民網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韋衍行)11月29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進展工作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周振宇在會上介紹道,2021年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研究納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以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研究為核心,積極探尋南島語族起源的線索,目前已取得重要進展。

東南沿海是我國史前時代先民面向海洋、利用海洋資源的重要地區,也是探索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問題的重點地區。項目啟動後,已系統發掘了浙江井頭山遺址,福建平潭島西營、殼丘頭、東花丘和龜山遺址,海南灣仔頭和內角等遺址,初步構建了東南沿海與島嶼地區距今約8300至3000年的時空框架和社會結構。

距今約8300至7800年的井頭山遺址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海岸貝丘遺址,豐富的泥蚶、海螺、牡蠣、海魚脊椎骨等遺物,提供了古人開發海洋資源的直接證據。

距今約7300至6500年的西營遺址為一處小型聚落,人骨分析顯示出生活在這裡的族群與中國南方、東南亞族群有較近的遺傳關係。殼丘頭遺址屬中型聚落,距今約6500至5000年,遺址內居住區、餐食加工區、手工業區、垃圾傾倒區等功能分區清晰,文化面貌顯示出台灣海峽兩岸存在文化關聯。西營遺址、殼丘頭遺址還發現了目前我國東南沿海島嶼最早的水稻遺存。

東花丘遺址出土陶器。國家文物局供圖


  東花丘遺址出土陶器。國家文物局供圖

東花丘遺址和龜山遺址距今約4000至3200年,其聚落等級高、規模大,儀式區、公共活動區、生活區合理佈局,表明這一階段沿海史前人群社會組織形態、生存模式,以及手工業技術水準、精神世界表達均顯示出新的文明程度。灣仔頭和內角兩處遺址年代距今約5000至3000年,出土陶器的陶色與紋飾表現出與菲律賓迄今發現年代最早(距今約4200至4000年)的陶器存在相似之處。

龜山遺址出土陶器。國家文物局供圖


  龜山遺址出土陶器。國家文物局供圖

上述研究深化了對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史前人群利用海洋資源、以及史前農業文化向東南亞島嶼地區擴散歷程的認識,為探索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提供了重要線索,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演進格局的重要實證。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