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節慶文化拓展影視審美空間

發佈時間:2023-09-22 11:31:09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楊洪濤 | 責任編輯:姜一平

節慶文化拓展影視審美空間

楊洪濤

許多影視作品中都有關於節日的故事、場景和橋段,往往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營造了濃郁的情境氛圍並且具有突出的藝術表現力。無論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重陽節等,還是國慶節、“五一”國際勞動節、八一建軍節等,影視創作者都試圖通過相關情節和場景,傳遞節慶文化的傳統價值和時代精神,讓節慶文化成為影視作品喚起共情力、向心力,擴大傳播力和影響力的抓手,令觀眾産生共鳴。

深度闡釋主題

在中國人看來,節日不光是時間的標記、季節的刻度,也在歲月更疊中凝聚了深沉的生命哲思。在影視作品中,如果某個節日成為特定的敘事時段,就意味著創作者試圖通過節日的特殊含義深度闡釋作品主題,突出節日對個人、國家和民族非同尋常的意義。

對個人而言,節日都是對生命旅程的標記和階段性總結。電視劇《人世間》開篇就是1969年的春節。簡陋、雜亂的棚戶區“光字片”裏,春節的氣氛卻紅火熱烈。據統計,這部劇中至少呈現了13次春節場面——生活條件一次比一次更好,少不更事的孩子逐漸長大成人,父母的臉上每一次都多了幾分滄桑,春節讓“團圓”的概念更加強化,讓“愛”幫助人們抵禦世間風雨。電視劇《人生之路》裏,高加林和戀人黃亞萍在上海過的春節有著別樣的人生況味。高加林蝸居在一間閣樓裏獨自過年,格外思念遠在陜北的父母,也渴望與黃亞萍團聚;黃亞萍一邊陪父親看春晚,一邊也記挂著獨自過節的高加林。在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時,兩個心有靈犀的人同時跑出家門,奔向對方。這個春節見證了他們離開陜北農村,在大上海再度重逢時對彼此更深的愛意,也留下了他們寶貴的青春過往。

對民族而言,節日是對歲月更疊的集體回首和族群式告白。紀錄片《記住鄉愁》裏有許多關於節慶文化的深情表達。每當清明時節,同一姓氏的宗族兄弟就會從四面八方匯聚到故鄉,緬懷祖輩、致敬先人,完成一場賡續家族血脈、守望精神家園的莊嚴儀式,在城市化進程中完成對故土和祖先的身份認同和情感歸附,讓人們不忘來時路,認清根和魂。電視劇《父輩的榮耀》以一場春節期間的闔家團圓完美收官。除夕之夜,顧長山家張燈結綵,幾代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嘮家常。回首幾十年風雨歷程,他們把歲月裏的苦辣酸甜燴成了一桌鮮香的年夜飯。顧長山一家是勤勞勇敢的林業人的典型代表,也是平凡而偉大的無數中國家庭的典型代表。選擇春節這個節點為全劇收尾,表達了創作者對顧長山一家的美好祝願,對林業人不畏艱難、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精神的禮讚,對寬厚善良、堅韌達觀人生態度的頌揚。

對國家而言,節日是對時代精神的生動闡釋和儀式化點題。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以國慶節為背景,再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7個歷史性瞬間,不斷強化家國敘事中個人命運與國家、時代的關係,讓每個人都能夠感覺到自己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

營造戲劇氛圍

在傳統節日和現代節日中,傳統節日常被用作影視作品中重頭戲的時間背景,讓節慶文化賦予作品更多審美意蘊和戲劇性表達。尤其是春節、元宵節、中秋節這3個傳統節日,分別以不同的基調,為影視作品帶來各具特色的戲劇氛圍。

春節是集除舊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親朋團圓、歡慶娛樂為一體的民俗大節,也最具向心力。正因如此,在影視作品中,春節總是營造情境、表達情感的最佳選擇。在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除夕夜三兄妹和兩位老爸一邊看春晚,一邊吃團圓飯,期間電話不斷,親友們紛紛電話拜年。妹妹還提醒兩個哥哥別忘記給外婆和二姨打電話拜年。其實,這其樂融融的一家人並沒有血緣關係,而這個“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的溫馨場面,深化了暖心的青春成長故事,傳遞出超越血緣的人間真情與大愛。除舊迎新之際,人們不免産生更為深刻透徹的生命感懷,也期盼來年有個好運勢、好光景。

元宵節是春節的幸福延續和再度回味,節日氛圍突出一個“鬧”字。在古代,元宵節期間時常取消宵禁,成為人們歡樂的沸騰時刻。電視劇《夢華錄》和《清平樂》等都詳細展現了東京汴樑上元燈會的盛世美景,那是“遍錦街香陌,鈞天歌吹,閬苑神仙”般的壯麗繁華。《長安十二時辰》也把元宵節作為敘事情境,但表現的是浮華背後的危機:在人潮洶湧的長安街市上、張燈結綵的氛圍裏,張小敬要在十二個時辰之內查明一起謀逆大案,護衛天子,拯救百姓。一場波詭雲譎的殊死搏殺在暗中進行……作品借助元宵節的氛圍讓喧鬧與冷峻、祥和與危險交替上演,為故事注入緊張而激烈的戲劇衝突。

中秋節浸潤著對故鄉、家人和愛人的思念,另有一番意境。所謂“兩地新秋思,應同此日情”,清涼的秋風、靜謐的月夜、淡淡的惆悵,這樣的情境容易引發人們的萬千感慨。從《紅樓夢》到《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影視作品總喜歡用中秋節營造戲劇情境。於是,那些顧影自憐的古典美人風姿搖曳、款款而來,在月影秋風裏漫寄情愁。

節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載體和濃縮,蘊含著民族性格、價值觀念和處世之道,為影視作品拓展了別樣的內容表達空間和審美空間,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中華現代文明,注入了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作者係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